臧丽荣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东关中心幼儿园,江苏宿迁 223600)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近年来幼儿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节奏教学以它特有的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其不但可以激活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气氛,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还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极大地开发幼儿的潜能[1]。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进行了节奏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如下雨的声音、小动物的叫声、走路声、小闹钟的嘀嗒声、汽车的鸣笛声……那么,怎样引导幼儿去寻找它、感知它,并能较好地表现它呢?我们首先引导幼儿从“听”节奏开始进行感知,先教给幼儿倾听的方法,然后告诉他们,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节奏,再请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感知过的节奏,引导他们分别说一说、学一学和做一做。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说出了各种各样的节奏:咚咚的敲鼓声、轰轰的打雷声、嗒嗒的马蹄声、火车的隆隆声……每当幼儿表现出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都会兴奋不已,也觉得特别自豪:这是我发现的!这是我的耳朵听出来的!由此,我们趁势引导幼儿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更多的声音节奏,并根据这些声音组成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培养幼儿初步感知节奏的能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环境熏陶下,幼儿的自然智能、观察智能和音乐智能等都得到了有益的发展[2]。
从节奏进入音乐,是最自然也是最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一种方式。开始时,是老师拍一种节奏型,幼儿模仿;接下来从引导他们拍拍手再到跺跺脚,逐渐发展到手打节奏脚踩拍率。如训练x x x x ∣ x x xx x∣节奏型,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地就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然后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打节奏,最初是练习手的动作,进而是发展节奏感和听觉敏锐性。渐渐地,幼儿自己也能创编出一些节奏型让小伙伴来模仿。他们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也有了明显进步。
在音乐课上,朗诵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开始教歌先不给幼儿歌词和声高,只把歌曲的节奏给他们,用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来练习拍打节奏型,让幼儿反复听、做,然后再引入正题。这种模仿节奏的练习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节奏训练方法。幼儿熟悉节奏后再加入歌词和声势同时进行,也就是用“说白”形式练习掌握歌曲节奏,最后再加入演唱。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群体意识、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们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唯恐自己哪一个环节有疏忽,就有可能跟不上。久而久之,就培养起了幼儿较强的音乐节奏感。相应地,他们的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
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因为音乐与语言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从幼儿的名字、小动物的名字、古诗、歌曲的歌词中,找出一个最短小、最简单的节奏型,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最初的节奏训练。如节奏型范例:
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如幼儿学习了上面两种节奏型后,我们启发他们边拍该节奏边说一个词,手口要一致,节奏要准确,并且不能重复别人的词。经过这样的启发式练习,幼儿的节奏感大大增强了。
在学习诗歌时,我们也不再是单纯地教幼儿朗诵,而是边用声势边带幼儿朗诵。针对幼儿熟悉的古诗《悯农》《春晓》《鹅》等朗朗上口的押韵的特点,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创编节奏活动。如对《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幼儿创编的节奏各不相同,有的幼儿拍的节奏是这样的:x x x x∣x —∣x x x x∣x —∣,即:锄禾 日当∣午—∣,汗滴 禾下∣ 土—∣;有的幼儿节奏是这样的:x x ∣x x x ∣x x ∣x x x∣, 即:锄 禾∣日当 午∣,汗 滴∣ 禾下土∣。通过以上的形式练习,幼儿在对节奏的感知、理解和掌握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再让幼儿尝试为儿歌、歌曲、乐曲配节奏时,他们就显得很自信,毫不费力地创编出多种节奏型。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语言来引导幼儿:“小朋友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小小的乐器厂,它能发出许多美妙的声音,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由自己表演出来,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和鼓励,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以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为此,班级创设了音乐角,投放与节奏教学方面有关的打击乐器及相关的辅助材料,开始先让幼儿无意地敲打着玩,目的是想让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槌敲打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有意地加以引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也可以自由创编节奏。接着,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表演区,并为幼儿提供一些便于他们欣赏和表演的音乐、故事、儿歌和游戏的磁带和碟片,注意培养幼儿的视听结合能力,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总之,在幼儿的节奏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资源,有待我们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去挖掘和开发。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幼儿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节奏教学,“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我们的节奏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