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东
步入教育行业这么多年。我深知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很重要。有智慧的老师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会走得更远更轻松。
记得那次开家长会,我特意把教室打扫布置了一番。虽然上周发了几天的高烧,吊了几天水,腿还有些软,嗓子也还有些嘶啞,但看到教室墙壁上贴的那些为了奖励孩子而精心制作的展板,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沾沾自喜。因为为了制作这块展板我可是费了不少工夫的。这次开家长会也正好让家长看看孩子开学一个月的情况。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使料未及。
开会的时间临近了,家长们也陆续进了教室。果然,家长被贴在教室进门处的这块醒目的展板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有的家长还数起自己孩子所得的“奖励星”的多少来。这时,我听到有一位父亲说了一句:“我的孩子怎么一朵都没有啊?”还没等我解释,就看见他阴沉着脸坐到座位上去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回头看看那块展板,他孩子名字旁边也确实是空着的。
开完会我心里有些忐忑,觉得是不是这块展板上显示的孩子情况有损了一些班级行为有偏差孩子家长的“面子”。但我又觉得这是为了激励孩子而为,而且这种激励方法也是其他老师常用的呀,家长应该理解的,心理承受力也不会那么弱吧!再说老师也不是有意不给孩子奖励,而是在考量的要求上孩子没有符合,老师不能破坏奖励规则呀!
晚上回家我和爱人说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同事的小儿子昨天小手上贴着一朵“小红花”。老师说他有进步,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他硬是洗手的时候都不让撕下来。他的同事看着自己儿子这么棒,高兴得一天合不拢嘴。听完后我的心头不禁一怔!是啊,这些小小的奖励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啊,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会牵动每个家长的心。同样,如果看到孩子落后了,那心情又会是怎样呢?我不安起来。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那位父亲给我发来的长长的短信,我一看时间:凌晨2点多。我想这位家长肯定是一晚上没睡好。其实,说句实话,昨晚我也没睡好。家长言辞有些激烈,说老师是不是对他孩子有偏见,这种奖励机制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回到办公室,我把平时对这位孩子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确实,孩子身上缺点不少,而且有时候老师教育了收效也不大。因此,他的奖励确实没有其他孩子多。但这种奖励机制是不是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呢?当一些行为偏差的孩子整天看到展板上显示的自己的奖励花始终是落后在别人后面,他们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是不是多应该站在这些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呢?我们不能奢望每个孩子都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都能有积极的心态。那是不是也引起这些孩子消极的思想呢?家长的感受,这方面我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呢?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奖励机制是有问题的,虽然以前做班主任时我也用过,也没有家长质疑,但并不代表这种奖励机制就是可行的,没有缺陷的。
于是,我对全班的孩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尤其是班级内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在奖励机制的制定上给了他们更大的空间。我取消了贴“奖励星”的奖励机制,恢复上学期的“积分”奖励机制,因为更能保护孩子的隐私,对一些相对落后的孩子心理上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考量的范围更全面、更客观了。我从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考量:
1、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按时交作业、作业正确率、字迹端正程度)
2、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或者取得好成绩。
3、遵守班级学校各项制度。(包括按时到校、卫生情况、出操情况等)
4、同学友爱。(同桌不争吵、不打闹;下课玩健康游戏等)
尤其注明了:如果孩子在某一个考量内容上犯了两次以上的错误将被罚一张奖券,起到警示的作用。对一些行为有偏差或者一些学习后进生,老师会在考量的尺度上有所放宽。从而保证了这些孩子在奖券的数量上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奖券发放的渠道我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更体现客观和民主,同时也强调了孩子管理能力以及相互制约、相互帮助的能力。“奖券”的发放渠道也不再是以老师为主,而是通过孩子之间的互评以及值日班长的发放结合老师的评定来获得。
我把这些新的奖励机制在班级群里上公布出来,并请家长一起和我出谋划策,提供建议和意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老师新的奖励机制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来,我也收到这位父亲在校园网上给我的留言:他说他没有想到老师会那么快地调整奖励机制,而且还花了那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制定新的奖励机制,让他很受感动也很钦佩老师的敬业精神。留言的最后他还送了我一句孔子的话:有教无类。在回复家长的留言中,我对由于自己工作上的不细致、不周全而给孩子、家长带来的心理上的阴影表示了歉意,同时也感谢家长的理解和包容。我想我也会把这句“有教无类”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座右铭的。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