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学困生”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

2018-05-10 09:49张文艳
关键词:心理特征转化策略学困生

张文艳

摘要:学困生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征:惰性心理较为严重;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較弱;自卑心理比较普遍;偶有进步,容易反复。针对以上的学困生心理特征,我们可采用转化的策略有:首先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其三通过个别心理辅导,找准闪光之处。其四转化学困生要坚持持之以恒。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转化策略

什么是“学困生”?即学习困难者,是指那些在学习方面不感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明显缺陷的学生。“学困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于1963年提出的,泛指智力正常无明显缺陷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学习能力的获得或发展产生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正常学生,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

“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一切要从“源头”抓起更容易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班级教学成绩中出现“木桶短板”效应。所以每一位教育者都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这样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能够有所帮助。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学困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显著心理特征:

一、惰性心理较为严重

“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落后”。学困生大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志向水平较低,缺乏奋斗目标,学习兴趣不浓,上进心不强。缺乏意志和毅力,喜欢安于现状,缺乏远大的理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差,不认真听课,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心理。在小学中有一部分小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望高,但有些学生在家庭的溺爱下,失去了自立,以至于这些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纪律松懈,不复习功课,不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差,惰性使其最终沦为学困生。

二、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较弱

对于小学生来说,所处年龄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小学生的意志力和初中高中学生比有很大差距。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意志力明显低于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容易自暴自弃。不愿意积极解决。同时在自控能力方面也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学习中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干扰。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从“学困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入手,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摆脱“学困生”的帽子,从而健康地发展。

三、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自卑是指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调查发现,学困生常常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把成功归因于运气,这些消极的归因严重影响他们的自我认定,也影响学困生自信心的确立。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进取心,“学困生”也不例外。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进心受挫,学习不努力,使别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人格定位,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和表扬;有的由于自身存在一些缺陷,长期受到指责、歧视、埋怨和排斥,因此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自卑心理易使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不敢与人交往,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偶有进步,容易反复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困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小学生也是如此。也常常为学习努力过,并非像有些人所说“朽木不可雕也”,所以只要教育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学困生”会振奋精神努力拼搏的。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意志薄弱,在转化过程中即使有一点点困难或挫折,都会动摇他们的决心,使他们遇难而退;一丝干扰也许会让他们停滞不前,回复到以往的学习状态。

任何问题的出现,找到原因就容易解决。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是如此,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普遍心理特征,在转化过程中就会“对症下药”,同时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针对以上总结的小学学困生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转化。

(一)努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作为学困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他们自觉学习。教师对学困生的不断启发诱导,在于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国家、集体和个人联系起来,从而树立长远的学习动机,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对学困生原来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予以否定,逐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其次,要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学困生的学习结果,若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便可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当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时,会激发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学困生通过反馈,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还可激发自己努力的信心,努力学习。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应作肯定性评价,适当地表扬与激励,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和转化。例如:在我所教的六年级班级中一共有两名学困生。它们是美美和淼淼同学。四年级刚教他们科学课时,我发现他们学习上确实很困难。一时不可能赶上其他同学。于是我就对他们两个给予了特殊的“照顾”,给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要低一些,给他们逐渐提高标准。例如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开始要求她俩只记住一两个就算达标。实验操作让她俩和能力强的同学一组合作完成。这样使他们可以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也渐渐的喜欢上了学习,愿意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也逐渐提高。

(二)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大原因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因此,对学困生的培养,首先,培养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我在课堂上安排自觉性高,认真听讲的学生与学困生结“队”,一旦发现有“开小差”之类的事,教师和同伴及时提醒,使他们逐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其次,培养学困生勤问的好习惯,我让学困生与优生组成“队”,让优生及时解答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优生不能解决的,就一起去问老师。要学困生做到不懂就问,切忌一知半解,养成勤问的好习惯。其三,培养学困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困生一般作业都不认真,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一坏习惯,让同桌负责监督,作业必须独立完成,做好后还必须认真检查,然后送到老师那儿面试,有错误的及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更正。 认真把好考试关,激发学困生的成就感,要有意识的出一些简单题目,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学懂、学好。同时在考试前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需要,对学困生知识薄弱之处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以使学困生经过努力,得到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该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低一等的印象,从而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还激励他们努力向上。

(三)通过个别心理辅导,找准闪光之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你的机遇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你这糊涂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的,实践证明,学困生也有闪光点,教师不能一味地只看中学习成绩学生。教师应把学困生从自卑的阴影中带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地享受老师的爱。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更加耐心细致地了解学生,教师要把他们与优秀生同样对待,平时要跟他们多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向老师诉说,从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教师可以用肯定的语气,相信的眼神告诉他们,其实你与其他同学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学习方面你可能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同学可以一起帮助你。教师平时还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从而坚定信念,使他们逐渐摆脱自卑这一枷锁,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平时我利用午休时间,对部分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取得了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愿意听从老师的学习建议。例如我校的小芦同学纪律非常散漫,以前经常迟到。学习也不努力,因此成绩也很差。但是我发现该生特别有礼貌,所以抓住闪光点进行心理辅导,渐渐该生在纪律学习上有很大进步。能够7点半左右踏进学校大门。还有瑶瑶同学,从一年级起,学习、纪律、礼貌等方面就让老师头疼,但是从几次谈话中,我渐渐发现他学习上也有优点,虽然很慢、很乱、正确率也低,但是我发现他每次老师只要表扬他,第二天作业就能完成。科学课老师让提前准备的材料,他准能准备好。借此我借助他的闪光之处,不断鼓励。他基本上每次作业都按时完成。纪律也有很大进步,上课听不到他的随意尖叫声了。还有小顾同学,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同学。记得第一次她走进心理咨询室,身上从上到下散发难闻的气味,脸也很脏。我忍着气味对小顾说:“孩子不用紧张,你是不是还没洗脸。”她点点头做了个回应。我接着说:“那老师帮助你一起洗脸你愿意吗?”她对我笑了笑,然后声音很小的说:“我愿意。”从这次谈话以后,她每次见到我都主动打招呼。我知道我和她的共情已经产生,她因此信赖了我。后来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我告诉她,孩子如何你能做到和同学、老师多交流,你会体会到更多的快乐。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些成功和教师找准闪光点,不断鼓励有很大关系。

(四)转化学困生要坚持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教师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由于学困生自制力差,再加上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容易出现巨大的反复性。这时教师切忌操之过急,简单粗暴地批评欲速则不达,教师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要给学困生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方法及时给予引导,使他们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学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散漫,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允许反复,加强习惯塑造人生的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我组织了“习惯改变人生”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懂得“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道理。平时经常督促他们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和书桌,搞好教室卫生,注意向任课教师、家长了解他们生活、学习习惯,强化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短期教育能取得的,一時的修正和改变很可能只是暂时的,所以要允许其反复,这并非原谅错误,而是在出现反复并加以教育后得有新的认识,新的提高。因为我们应该知道谅解也是一种教育,多一点点耐心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是一种美丽的等待。作为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与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不断总结转化策略。相信大家经过努力,一定在学困生身上会看到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周庆元.《做最好的教师》.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张思明.《用心做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3]王志艳.《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1月

[4]王福.《教师的28个怎么办》.远方出版社.2008年5月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转化策略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