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食品分析课程教改探索

2018-05-10 11:24顾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食品分析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顾英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改变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出发,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分析;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48-0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校的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从学情上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之又弱,这源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以考上大学为最终目的,到了大学之后,失去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造成“怠课”现象非常严重,如厌学、课堂上睡觉或者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更无视作业。如此种种,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最重要的一条可能就是,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即用精英教育时代的传统教学方法教育非精英的学苗。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问题的提出

食品分析常被称为食品工业的“眼睛”,它是各高校有关食品各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食品分析因其专业性和技术性,成为许多大学食品专业硕博入学考试和国家、省市公务员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但经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得知,我们的毕业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如理论知识滞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创新意识薄弱。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滞后。教材内容更新周期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受教学大纲和学时限制,其教学内容的外延受限。二是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填鸭式”的教学仍充斥着高校课堂,学生的学习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很少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欠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就是自然的了。三是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在,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对实验、实训课马马虎虎,上课迟到、说话、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存在。实验过程中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知求证敷衍了事,参与科研的意识,是少之又少。即使一少部分学生参与科研和第二课堂,其态度也不够严谨,成果甚微,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难成其就了。

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对食品分析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提出“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的多元化食品分析教学模式。

二、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食品分析是综合运用多门化学(如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生化等)和仪器分析等学科知识,对食品组成成分进行测定的一门学科。可以说,这门课程内容繁杂,涉及面非常广泛,学生学起来容易感觉系统性差、抓不住重点。这对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要系统地掌握并灵活应用这门学科,可谓难上加难。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类似于分析检测工作中的实际项目,让学生个人或在团队协作下独立完成这个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他们会为此主动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知识。例如,以“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为例,可以设计项目如下:“节前某省质监局抽查食品质量,其中有面粉、蜂蜜和香精盐焗鸡粉三种产品需要检测其中的水分含量。如果你们作为化验员,如何准确测定这几种食品的水分含量?”教师在讲课前一周把需要完成项目的任务布置给学生,鼓励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告知要查出水分的测定方法,明确各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总结出影响各方法准确度的因素。然后,根据样品的性质及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解释理由。这样学生在接到项目教学法的任务后,因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思路会比较清晰,目标会更加明确,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学习并完成上述任务。最后,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获得系统的食品分析知识。

(二)PBL教学法的应用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師为指导的一种强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获取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例如,以“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根据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设计如下问题。问题一:同学们了解“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吗?了解“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吗?这两个奶粉事件,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如不了解,请上网查阅其事实真相,并解释为什么有人要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问题二: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有哪些?明确每一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其中,最经典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什么?它有什么优缺点?问题三:如何用最经典的方法测定出奶粉中纯蛋白质的含量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学习,其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还会体验到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同时,通过问题背景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安全和食品分析这门课的重要性。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寻找实现的途径。讨论期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各抒己见,再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蕴含其中的知识、方法等。以“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为例,通常的实验包括对食品中的几类营养素指标的测定,而这些指标又以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出现在课堂中。现在,我们把这些指标的测定,设计为一个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的教学案例。例如,现在要对市场上销售的各类香肠进行产品质量评价,你们作为评价人员,要对这些产品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测定。评价过程以小组为一个工作团队,所有的工作都要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查阅资料,确认评价香肠产品质量的各项具体指标有哪些?怎样合理安排检测顺序?然后启发学生,如果你们小组作为一个研发团队,要开发一种同类新产品,除了要考虑产品品质,还会考虑哪些因素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分工。整个实验过程如试剂的配制、样品的准备和预处理、仪器的使用、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等,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种近乎“实战”的操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实验课上“按部就班”的固有思维模式。实验课中,学生的表现异常活跃,讨论分析场景时时呈现,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改革效果

该教学改革已在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2014级学生中得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效果反馈非常好的达到90%。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食品分析课堂中,使得理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怠课”现象很少再现。实践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讨论每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每一个结果都会分析其正确性,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其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也得到明显提升,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振伟.项目教学法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应用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79-79.

[2]毛志忠.PBL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82-183.

[3]杨光.案例教学应用于《食品分析实验》教学的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9,(10):150-151.

[4]吕琳琳.食品科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4):41-43.

[5]覃云.自主教学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9):84-84.

猜你喜欢
食品分析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职《食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构与优化
“课内任务驱动,课外项目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