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果树栽培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索

2018-05-10 11:24李明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双一流培养模式

李明军

摘要:高质量人才培养是在“双一流”建设下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果树栽培学》作为果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对新形式下《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分析,笔者认为“双一流”建设下《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和果树学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具有扎实的果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和果树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双一流;《果树栽培学》;本科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115-03

一、引言

“双一流”专指“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出自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的基础,是大学发展的命脉。2016年3月29日召开的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中特别强调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并将一流本科教育改革纳入了“双一流”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需要加强科教融合,重视本科教学[2],需要长期地把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作为大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果树学作为园艺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农林类高校的特色专业。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果树学本科教育也要走以质量为内涵的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果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果树专业人才,为我国果树学科发展、产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果树栽培学》是果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学生专业素养培养中起关键作用。为培养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果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推进我国果树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果树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时应如何变革《果树栽培学》本科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果树栽培学》本科教学与“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匹配性分析

“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在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立足人才培养,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遵循“先人后物”的大学发展逻辑,做到“定位优、培养方案优、培养模式优、课程体系优”[3],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素质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近年来,我国《果树栽培学》课程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与“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下的本科教育还不能很好的匹配,主要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不足

由于与农相关,与土地相关,园艺果树专业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科学层次低,就业面窄,前途渺茫。受学科专业认知度和社会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从事园艺专业等同于从事农业劳动,低人一等,没有“钱途”,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领域做了大量创新工作,但目前学生对果树学的认知程度还不高,自信心、求知欲和荣誉感低,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关键。

(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局面”列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对中国教育的期望,也是“双一流”建设大学本科教育应该实现的目标[4]。从国家和社会需求上来看,果树学领域不仅需要熟悉园艺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推进我国果树产业快速发展,也需要专业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能力强且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研究型人才,推进我国果树领域科技竞争力[5]。而《果树栽培学》既讲授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存在的科学问题,也讲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其产业动向与问题。对于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来说,在讲授时侧重点应该不一样,尤其在现在知识更新快、课时量降低的条件下更应该分类培养,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国家和学科发展需求的不同类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果树科学的发展不相对应

近年来,我国《果树栽培学》主要教材无论是北方版还是南方版均得到了及时更新,补充了果树学最近几年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管理技术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科学与产业问题待续解决。另外,主要基因组的完成,国内外在果树生物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研究成果。在果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将这些内容添加到教学中去,不能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问题,培养的人才就不具有前瞻性和源头创新性。

(四)科研与教学衔接不够紧密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高质量的教学将会有效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然而,科研成果是目前评价科教人才和学科水平的主要指标,这就容易出现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科研做得好的老师“沉”于科研,注重教学的老师“浅”于科研,同时做产业推广好的老师“远离”科研和本科教学[6]。对于本科生而言,由于从事科研工作基础比较差,进入实验室主要是“练手”,他们进入果树科研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少,即使参加,大多数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很少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这不利于学生科研启蒙阶段积极性、科学思维和创新性的引导与培养。

三、双一流建设下果树栽培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具体設想

(一)加强学生对专业自信心和责任感教育

为提升学生对果树学专业的自信心,增加学习《果树栽培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投身果树领域事业的责任感,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有如下设想:(1)大一入校后,接受知名专家的入学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大学及专业的精神、文化、职责和梦想,引导学生增加专业的“骄傲”感、自信心和求知欲。(2)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大一由知名专家主讲果树学的研究对象,果树学在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贡献,了解现代果树科学发展的动态与方向及我国果树领域存在的科学与产业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寒暑假社会调研活动,并在果树栽培学课程开设之前开展果树相关的调研参观实习,使学生亲身了解果树产业在社会发展、农民致富中的作用和存在科学与产业的问题。(4)建立家校联盟,让家长了解园艺,了解果树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与老师协同鼓励学生学习和成长。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果树栽培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是诱发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方法方面,(1)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能力。(2)把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图片化、形象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讨论式教学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来。(4)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个小的教学内容,老师当评委和学生,学生当老师进行简短授课,提升学习自主学习、总结和表达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果树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讲授重点,修正过时的知识结构,增加世界果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如笔者针对我国果业现在面临转型升级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增加了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果园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等课程,讨论影响我国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科学问题,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将园果树教学的内容与产业实践相衔接,使课程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和具体,提升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利用知识能力。

(三) 根据学生兴趣实行应用创业型和学术研究型分类人才培养,

按照“双一流”建设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可以将学生分为应用创业型和学术研究型,组建虚拟班,根据国家、学科和产业发展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培养。对于应用创业型,在《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课堂教学注重栽培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的教育。同时建立构建校—企—试验示范基地协同育人机制,把学生的实习放到知名企业和示范基地,提高学生“能解决产业问题”能力和创业意识。而对于学术研究型学生,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结合产业问题提出重科学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添加相关的国内外前沿进展,以培养学生分析果树问题、解决果树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要建设灵活和富有弹性的两类人才动态转换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科研反哺教学,相互融合

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之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虽然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聘重在科研,但我们需认识到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科研终究是为教学服务的[7]。同时,科学思维的引导、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果树栽培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二者相融相长,以教学促进科研,达到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体现在:(1)研究型大学的老师应该积极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科研工作不仅可以创造新知识,更能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2)重视课堂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科研的关注使教师能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了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果树栽培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科研中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纳入到本科生实验教学,通过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笔者在果树花果管理实验中,在果实“套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从“去袋”后着色观察、花青素含量测定、花青素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系统解析光对着色影响的机理,并撰写比较正式的研究报告。(4)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凝练为适合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升实践能力。此外,积极鼓励诱导学生组织各种大学生科技活动,参加专业相关的讨论会,聆听相关的学术报告,可将这些作为科研促进教学的补充。

四、结束语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下本科生教育的目标。《果树栽培学》作为果树学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是主体,重视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性。笔者通过对新形式下《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分析,认为“双一流”建设下《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应以国家和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解决和问题能力和果树学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具有扎实的果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升果树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推进我国果树产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5-12-3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马陆亭.“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J].中國大学教学,2016,(5):9-15.

[3]鲁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17,(15):91-94.

[4]李延保.“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4-6.

[5]朱长青,徐超炯,汪俏梅.浙江大学园艺专业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6,(3):17-19.

[6]胡瑞,李忠云.我国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对我国42所高校园艺本科专业的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2016,(04):22-29.

[7]梁林梅.国外关于本科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析[J].江苏高教,2010,(3):67-70.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双一流培养模式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