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张继勇 于照
摘要: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认证的内容和要求出发对毕业设计进行创新研究,突出其工程性和实用性,将毕业设计环节前移,实施毕业设计前期与工程单位的联合论证,引入电气工程单位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等途径,对新方法实施后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实现毕业设计质量工程化,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认证;毕业设计;电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97-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一个国家对其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一种认可。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通过专业认证,必将对促进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电气类专业大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具有独立解决与专业有关的工程问题。根据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问题或指导教师布置的课题,制订总体设计方案,编制计算书,绘制电气工程图、施工图等,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毕业设计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电气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按照“关于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规定”进行。多年来,毕业设计进行得较为顺利,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申请课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指导教师评阅和评阅人评阅、学生小组答辩或公开答辩、综合评定成绩的流程进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现状来看,大约60%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30%的学生能勉强完成部分设计任务,保守估计20%的学生基础较差,所学课程掌握得不扎实,无法很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更不能保证设计质量。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学生基础太差,要从专业基础课抓起,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二是毕业设计时间和学生就业时间相冲突,学生要花很多的时间找工作,心思根本不在毕业设计上。三是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开始,部分课程对学生要求不严,实践性环节教学放松要求,考试容易通过,实验更是应付了事,到毕业设计时,前期所学课程基本不懂,那毕业设计要如何完成。
三、毕业设计改革的总体构思
1.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2015年最新版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规定,各个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12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选题尽可能地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二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突出设计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能力;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按照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工科毕业设计的选题应与企业、生产、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程任务相结合,难易要适中,工作量应饱满,并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这说明,必须符合其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素质及能力训练。
2.电气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类型。目前,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电气仪器仪表类、计算机控制类、实验研究类等。工程设计类的要求是: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变电站计算书和工程图设计,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资料分析与计算、设计方案论证、施工方案等文档;电气仪器仪表类的要求是: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电气仪表设计,并进行系统调试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计算机控制类的要求是:结合专业认证中毕业设计要突出设计和综合训练的要求,能够独立运行、实际使用,具备主要功能齐全,工作量饱满,须写出1万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或毕业论文。
3.按照专业认证要求毕业设计的总体构想。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总体构思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改变教师要学生完成设计任务为学生要完成设计任务;对下届毕业生起到警示作用,只有学好课程,将来才能找到愿意指导的教师;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机会;加强和社会企业的联系。由原来的教师申请课题改为在第六学期公布教师研究方向等信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师,实现双向选择;由原来的教师出题,改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商量确定课题等。
四、毕业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
1.学生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公布带毕业设计的教师姓名、联系方式、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毕业设计教师和方向以参考。采取该项改革的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二是相关教师会对毕业设计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定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进一步紧密教学相长,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对要求进步的学生提供一个信息,遇到问题找哪位教师请教,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四是课题确定提前至第七学期开始,教师和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逐步进行毕业设计。
2.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社会实践过程中,深入工厂企业,调研相关企业技术难题,初步和企业协商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或项目。采取该项改革的目的:一是学生每年都要进行社会实践,但存在结合专业程度不够密切的问题。采取该项措施,可以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和专业的结合,有利于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保证社会实践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热情和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技术发展状况,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自己的知识缺陷;三是部分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课题,这些课题具有工程意义,教师可以得到自己可能不了解的信息,一举多得;四是有利于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对专业的建设和改造;五是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责任感,特别是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其心理感受和意识都会有不同。
3.教師根据学校选题要求和自身科研方向出题。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协商,确保课题的质量和难易适中,双向选择申请毕业设计课题和指导学生名单。采取该项改革的目的:一是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在公布教师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后,由学生主动联系教师,一方面改变教师的被动地位为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学生从主动地位变为寻求教师的指导,这种主次地位的变换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双向选择后,可能部分学生找不到指导教师,在学生中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对下一届会有良好的影响,逐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主动后,可以对学生有更进一步严格的要求。
五、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问题一:部分学生找不到指导毕业设计教师。应对措施:对于这种情况,由学院出面,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协商解决。但是到这个层面,对学生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问题二:学生通过暑期社会调查,很少或根本没有课题带到学校。而社会调查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能带来课题的最好,即使没有也不应影响其毕业设计。应对措施:由教师提供课题,供学生选择。
六、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也是高校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依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的构想和具体措施,深化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做法。通过内部规范管理,外部引入专业认证等措施,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庆,洪燕云,刘浏.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创新[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3):146-150.
[2]王淼,王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毕业设计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的启示[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