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团基 喻海(安福县农机局)
安福县是个农业大县,也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全县拥有水稻耕地面积51.2万亩,素有赣中粮仓之称。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购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高效节能新型农业机械被该县广大农民群众所青睐,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农机已日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村、镇级农机维修服务组织不健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维修质量差,配件不齐全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着农机化的整体发展。经过对全县农机维修行业调研,我们发现安福县各乡镇高标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严重滞后,与当前农业机械的迅速增长极不相适应。
农机技术员深入田间地角检修农机具
一是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匀。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在交通便利的村,一个村最多只有两三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千台,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农民要跑几里甚至十几里路到乡镇驻地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跑到城里来请人修理。造成有的村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二是维修技术水平低,农机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村级农机维修网点,修理设备简单,配件少,修理技术不高,有的就是直接拆换零件。一些农机经他们维修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有的本来很短时间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4到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不仅多花钱,而且机具维修质量也不能保证。
三是农机维修人员业务知识更新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业机械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机具和设备,如水稻联合收割机、水泵和灌溉等新型设备。其中有些设备科技含量很高,然而,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服务人员,由于素质低、技术差,对新技术、新设备根本不了解,有些设备甚至还没有见过,根本谈不上对这些机具和设备进行较好地维修及调整,往往是一点小小的问题(如简单的电线接触不良、螺丝松动、气动压力不够等)都无法解决,必须等厂家或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维修,对季节作业时间要求紧的机具影响很大。
四是依法管理不能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国家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虽然赋予农机局一定的执法权利,但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目前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执法力度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致使无证的“维修网点”大量存在,使维修行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秩序混乱。而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多数设在乡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也不能经常下去检查,使得部分质量较差的维修配件充斥维修市场,影响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和使用寿命,危及农机安全生产,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对维修网点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作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部门的县农机局,由于缺少工作经费和人员,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也无法对维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农机部门要跑遍每个乡镇,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经费不足,影响发证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农机维修业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经营农机维修行业的也主要是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低,法制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大。
六是部分农机手忽视对机具的维修保养。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机具露天存放、日晒雨淋的现象比比皆是,生锈腐化现象普通存在。在农机使用中存在操作不规范,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忽视小毛病,至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最终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多种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纷纷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原有的农业机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使用中不断出现故障;新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使用中也不断需要修理。如果不及时维修,农机将会停止工作,浪费农民的投资,耽误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这样就会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必须规范,布局合理,维修人员技术过硬,对有故障的农机及时就近进行维修,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对农机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维修业是农机连续作业的迫切需要。“农民要致富,发展农机是快路”,这是农民致富的经验总结。目前,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建设不可少的先进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农机出现故障,农机维修人员及时帮助修复,才能及时投入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如果有故障的农机得不到及时修复,“抢农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功效,增加经济效益”将都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农机维修业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农机手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服务。就目前情况看,农机手在农机出现故障时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农机出了小故障,自己动手修复;二是觉得农机维修苦、累、脏,自己不愿动手,直接送到农机维修点去修理;三是农机手缺乏农机技术检修知识和技能,出了故障,不会排除,而送到农机维修点或叫修理工去修理。这部分农机手,今天购买了农业机械,就成了农机手,他们没有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不熟悉不掌握农机知识和农机检修技能,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搞好服务。
农机维修业是节能的需要。农机维修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现有机械的再利用。农机的旧件修复代替更换新件,会大大降低维修费用,从而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因此,农机维修业具有节能、节材的作用。农机维修业的发展,是节能的需要,也是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县农机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监管,依法严格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监督检查。一是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二是向农机维修人员传授农机维修技术,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三是建立科学的农机维修制度,引导农机手及时参加季节性检修制度,对投入春耕、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重要农时提前对农机进行检修,把农机故障提前排除,确保技术状况良好。四是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农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诚信为民服务的素质。五是鼓励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实行维修与零配件供应一体化服务,建立农机生产厂家和配件供应商“三包”服务点,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前移到村级,方便农民。六是依法规范和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监管,着力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强化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进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同时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通过“以奖代补”等财政推动措施,使其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逐步提升安福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县农机局要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摆在重要工作日程。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要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完善年度培训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强化责任措施,在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上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与送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尽可能地方便农民。在培训方法上,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合理布局和规划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达到农机维修“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方圆在10公里。二是经济效益原则,每建一个农机维修网点,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情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三是有选择地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增添先进专用的农机维修设备、农机维修车间或场地、农机维修交通工具,改善农机维修硬件实施,提高农机维修服务手段,提升农机维修队伍的战斗力。
严格农机维修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应严格执行拖拉机、柴油机、收割机等农机具维修质量标准,以提高维修质量,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为规范全县农机市场秩序,打击形形色色的制售假冒伪劣农机及零配件的行为,维护广大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农机执法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广造舆论,使“打假”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抓住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配件供应点,重点检查其经营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微耕机等主要农机零配件的质量,形成对制售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
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可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定期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支持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优势互补,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