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俊,吴登虎,王晓佳,喻 元,袁 梨,田时飞,田小芳
(重庆动物园,重庆 九龙坡 400050)
猛禽是指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包括鹰、雕、鵟、鸢、鹫、鹞、鹗、隼、鸮、鸺鹠等,大多以捕食其他小动物为食,是肉食性鸟类。分布遍及全国各地。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控制啮齿类数量,维持环境健康和生态平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在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猛禽的栖息环境正变的越来越小,猛禽面临着更多的生存威胁。据统计,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及人类捕杀是威胁猛禽生存的最主要原因。
重庆动物园2011年至今共收养救护的隼形目(包括金雕、白腹隼雕、乌雕、秃鹫等)10种35只,鸮形目(包括雕鸮、草鸮、鹰鸮等)9种73只。在救护饲养过程中有过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同行一起探讨。
1.1 应根据猛禽的种类、体型、数量建造高低大小不同的笼舍 笼舍采用便于清洁、消毒的建材。内室地面和墙壁可以铺设瓷砖,并要求排水系统良好,要确保猛禽的笼舍地面便于冲洗并干燥不积水。
隼形目一般生活在高山绝壁上、树冠顶端、荒漠草原等,多在白天活动,笼舍高度要求在4~6 m,直径10~20 m,圆形、方形均可。笼网网眼5cm左右。笼内设高大坚固的山石,安置高低不同的栖架,地面应有水池和沙池供其洗浴。笼舍应建于采光较好的地方,并有避雨的场所。
鸮形目一般生活在大片树林的地方,大多于夜间活动。笼舍应建在树木绿化较好、阳光直射不强烈的地方。笼舍高度3.5~5 m,笼舍多为方形,便于遮阴遮雨、隐蔽活动,高处设置栖架及巢箱;地面有水池供其饮水、洗浴。
1.2 猛禽笼舍应远离其他鸟类笼舍 猛禽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笼舍相隔太近,会对其他鸟类的心里造成不安,影响其正常的采食、繁殖等活动。
1.3 不同体型的猛禽避免饲养于同一笼舍 隼形目和鸮形目是严禁饲养于同一笼舍;体型差异较大的猛禽也要禁止同笼舍饲养。避免出现相互捕杀的情况出现。[1]
2.1 救护猛禽的护理 多数救助的猛禽在捕捉转运、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因惊恐、紧张、疾病等因素,会出现厌食的情况。此时将其应饲养于安静、隐蔽的笼舍,做好饲养观察记录,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实行人工填食。
2.2 饲养 通常是每日或隔日饲喂1次,饲料主要为切块的肉、鸡骨架、鱼等,每周可饲喂少量动物内脏。一些珍稀猛禽每周可适量饲喂鼠、雏鸡、鹌鹑等活食。尽量做到食物的多样化[1]。
根据猛禽的体重其饲喂量可参考如下:体重100 g~200 g的猛禽每日饲喂量为体重的20%~25%;体重200 g~800 g的饲喂量为体重15%;体重800 g~1 200 g的饲喂量为体重的10%;体重>1 200 g的饲喂量为体重的6%~8%(见表1)。
表1 公园不同种类猛禽的每日采食量
2.3 填食 前期进行诱食,将大小适中的肉块放在其面前,让其可看到、闻到,用镊子将食物慢慢递到其嘴边,用食物轻碰猛禽嘴部,引诱其开口后将食物迅速放入口腔内,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食物的重量会刺激其吞咽。对未自主吞咽的猛禽,可将食物顶入其食道。
需注意的是要根据猛禽的情况来决定填食量,一般为正常饲喂量的50%~75%。尽量鼓励猛禽自行采食。
2.4 管理 猛禽笼舍每日总要留下较多羽毛、粪便以及吐出的食丸,且猛禽的粪便腥臭味大,要把这些东西尽可能地清除掉;笼舍内地面及水池应每日进行清洗,每周消毒1~2次。
在饲养救护猛禽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3.1 应激反应 动物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多数救助的猛禽在捕捉转运、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常常表现出惊恐、拒食的情况。
防治措施:隔离饲养于安静、隐蔽的笼舍,避免外界干扰;投喂饲料并添加抗应激反应的药物(如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及抗感染药物。动物拒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实行人工填食。
3.2 维生素B1缺乏症 该病在肉食性动物中较为常见,肉食性动物的体内基本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是维持机体糖代谢正常进行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1缺乏极易引起动物出现神经炎。
防治措施:在动物园饲养的猛禽,应在其日粮中定期添加适当的维生素B族、矿物质等添加剂,预防该病的发生。
3.3 眼疾 主要指角膜炎、白内障、衣原体感染。鸮形目多数是夜行性鸟类,在光照好、紫外线强的环境下容易引发电光性角膜炎、白内障等眼病。隼形目则由于天网掉落的鸽子、鸟的粪便引起衣原体感染,或创伤性的角膜炎。
防治措施:对于夜行性的猛禽,笼舍应选择建在树木多、遮阴较好的地方。对于隼形目应在天网上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鸟的粪便直接掉落于笼舍,在发病后及时采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
3.4 真菌病 是圈养鸟类最常见的疾病。猛禽在处于饥饿、紧张或长期营养摄入不全,饲养条件不当时,由于免疫系统下降非常容易患此病。
防治措施:保持环境的干净干燥,避免笼舍内使用稻草、有机木屑等易发霉物。对于发病的猛禽可采用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口服,或使用克霉唑进行雾化治疗。
4.1 在救护的猛禽进行健康评估,并具备正常的采食行为后,还应进行野外放归的评估。救护的猛禽能否放归野外,看其羽毛是否完整,是否具备飞行能力,是否具备野外的生存和捕食能力。并选择适合其栖息生存的地点,进行野外放归[2]。
4.2 对于经救护治疗后体况恢复但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个体,经林业部主管部门审批后,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饲养,进行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
5.1 随着城市的发展,猛禽的栖息地面临丧失、变更、破碎和隔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猛禽出现在城市内或近郊。由于人们缺乏对自然的全面认识;公众缺乏有关城市野生动物的信息、教育和认知以及对猛禽的一些不恰当的反应,如何保护这部分猛禽是每个城市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将于2017年1月施行的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将第二章的标题“野生动物保护”改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提出了对野生动物保护对象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相关性,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
5.2 目前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规定》,但至今尚无野生动物救护的相关技术规定或标准。因此,为了加强野生动物救护管理、规范野生动物救护收容程序、疾病检疫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野生动物救护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5.3 野生动物的保护公益事业需要公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的共同参与,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新闻媒体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发挥各方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才能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资源[3]。
参考文献:
[1] 葛 芮.猛禽救护中心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 尹峰,张志明,雷永松,等.野生动物救护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 张林源,北京城市鸟类保护的思考[J].绿化与生活,200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