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18-05-09 11:14杨妮
报刊荟萃(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新常态创新创业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现状及问题,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需要改革的目标。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及时反应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为初衷,形成一套科学的适应新常态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高校教育创新;新常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自主创新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是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为了缓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此,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同时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及条件。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1-3]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得到顺利完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及见解。如王佳[4]认为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培养还存在教育体系陈旧、大学生风险承受能力差、创新创业能力差等问题。提出,高校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及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徐松美[5]等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质量会显著提高。号召政府、高校、企业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构建“互联网+”的思维,探索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路径。

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财经类院校的创新创业学院优势和氛围,针对目前财经类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及能力提升的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需要改革的目标。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岗敬业、团结协助、沟通表达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为初衷,形成一套科学的适应新常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目前创新创业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育方法、教育体系陈旧

依旧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课堂以教师单向交流的教学讲述为主,限制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玩手机、打瞌睡现象较多。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及掌握专业技能的效果不明显。

(二)缺乏创新创业意识,风险承受能力较差

较多大学生安于现状,对父母依赖性较大;创新创业意识不足,认为只有开公司才是创业,看不上做小买卖、开门店。除此之外,学生畏首畏尾,缺乏风险承受能力。创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创业过程必然有许多风险,很多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害怕失败的打击,这种心理严重限制学生创新创业的步伐。

(三)高校忽略对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学生参与度低

高校以理论教育为主,组织专家开展讲座、报告,或创业大赛等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学生的创业激情不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实践创新活动的机会较少,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未得到高度重视,学习主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将创新创业观念培养与素质教育混为一谈

有些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派给学生处及团委负责,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活动相隔离的教学安排,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关联度不高,进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与满足。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思路

(1)读懂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

(2)对社会市场需求的摸底调研,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竞争力;

(3)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让其认可及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4)对学生自身的了解,更好的培养其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

(5)利用好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的资源以及“互联网+”手段,更好的培养创新创业团队;拟定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补充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创新创业技能;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宣传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等方式,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氛围;通过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走出去,了解其他高校的优势及自身的不足,以赛促教。以参加全国大赛为例: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处理能力等。

(6)最后,形成一套科学的适应新常态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三、形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革新和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才需求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财经类院校的就业市场将面临新的冲击,就业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需要陈旧的就业观念需要革新,树立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观念。

(二)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上寻求新突破

(1)不断推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不断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进一步深化各层次之间的合作,构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3)努力在创新创业实训上开辟新途径:加快建设创客空间,积极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组织参加大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等。

(三)努力在综合水平保障上注入新活力

在已有的创新创业学院及创新创业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开拓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队伍。

四、结论与讨论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新特点、新需求对就业工作的要求与变化进行调整。把握新形势,转变旧观念,利用新技术,客观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对新常态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处理能力等,真正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易棉阳.论新常态的“新”[J].求实,2015,(10).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王云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之系统工程论[J].学术交流,2013,(10).

[4]王佳.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培养的方法及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6.06:73-75.

[5]徐松美,文雅,齐文娟等.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7:61-64.

作者简介:杨妮(1989—),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新常态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