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 225200)
常言道,成才首成人,育人先育德.学校教育教学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德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首要位置更加突出,重要性更为突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良好、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注重正能量品质的培养,使学生主体成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知识科学,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推理性,相对于其他基础知识学科,学生在学习认知时都感到难度较大、理解困难,很多高中生面对数学学科往往表现出退缩和畏惧心理,不愿认知、不想学习数学知识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存在和发生.而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认知是建立在深厚、积极的学习情感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是对高中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激励工作,善于利用数学教材中丰富、多样的情感教育资源,设置和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高中生感受和体悟学习数学的真谛和乐趣,激发和提振高中生乐于学习的内生动能,带着情感、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中,教师针对以往高中生学习认知的实际,将现实生活中货轮进出港口的问题与该节课教材进行密切结合,运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出某货轮进出港口的,潮水的涨落情况,与货轮进出港口的情况进行运动、动态的画面展示,并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示潮水涨落时货轮进出的情况,让高中生从动态图画上对三角函数的图象有感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让高中生感受数学学科的生动特点和生活意义,从思想和情感上形成共鸣,内心逐步形成积极、乐观、乐学的良好学习品质.
案例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在学习能力素养培养发挥着重要功效.众所周知,高中生在解答分析、探寻判断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解答方法进程中,需要循序渐进、深入细致的开展思维研析活动,层层递进、逐步推导,从而逐渐形成和树立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印证了“数学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论述.
学生是班集体构成的一份子,所开展的数学学习是群体性的实践活动.但笔者发现,有不少高中生数学学习活动习惯于“个体作战”,缺少协作、合作的实践环节,这一形式不利于学生个体集体观念、协作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当今社会分工更为密切,协作关系更为明显,合作度更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双向特点,强化合作互动活动的开展,设置探析的问题或提出合作的事项,组织他们开展双边交流、互动讨论等双向协作活动,在深入探讨、观点交换中,形成更为明确、更为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能,让他们在体会协作功效的同时,形成主动合作、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和能力素养.如“幂的乘法”教学中,教师设计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
师:组织开展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探究练习.出示a3·a4,要求学生说出表示的意义.
生:指出,他表示(a·a·a)(a·a·a·a),就是乘方的意义.
师:这个问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们的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生:进行共同讨论分析.
师:引导学生猜想:am·an=?
师:展示出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am·an=am+n(当m、n都是正整数) ,运算形式:同底、乘法;运算方法:底不变、指相加.
师:提问: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怎样用公式表示?
生:思考分析、合作讨论得到:am·an·ap,am+n+p(m、n、p都是正整数).
总之,德育教育渗透和落实到在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是每一名教师的重要职责.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渗透其中,借助于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高中生参与实践探索,逐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优秀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梁凯毓.对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0(01).
[2]周茂生.从案例看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生成[J].中国民族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