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问题驱动是推进教学的重要方式,承载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以直接的对话形式解决问题.数学问题解决是解题者在自己的长时记忆中提取解题图式用于新的问题情境的过程[1].数学教学,不仅要把“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解”作为研究的目标,而且也要把“解题活动”作为对象,把学会“数学地思维”、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目标[2].
笔者以一道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驱动式教学为例,直观展示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对话”,暴露学生思维误区,使学生建构起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细化知识组块,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1987年全国数学高考试题第5题)
该高考题满分12分,以不等式恒成立为背景,涉及参数、对数、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背景较熟悉,但是问题形式结构较复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组块高达37个,严重超过大脑加工容量“7±2”[3]的上限,使学生望而却步.之所以选择此题进行研究:一方面,该问题是不等式经典例题中的代表,有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当年学生的得分普遍较低,但研究发现该试题蕴含丰富的思想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价值,也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因此,笔者尝试采用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研究、探讨该内容.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
生1:这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以用判别式法,即
生(全体):没有问题.因为二次函数开口向上,Δ<0就与x轴没有交点.
(学生开始小声发表意见.)
师:这样做严谨吗?有无逻辑问题?
(学生小声讨论.)
师:此题对于二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无解,不影响最终答案,但是为了加深大家对讨论二次项系数的认识,我们不妨构造这样的反例进行说明:
设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生3:当m=0时,原不等式即为1>0,不等式恒成立,因此m=0是其解;当m≠0时,……
师:从这个例题看来,如果不讨论二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这个解就容易被遗漏,也就造成逻辑的错误.因此,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的标准,慎独慎思,不重不漏.
师:同学们,题干中的对数形式复杂吗?可以简化吗?
生4:可以.
师:怎样简化,生4你来讲讲?
(2+log2t)x2+2(1-log2t)x+2log2t-2>0.
师:很好!形式是简单了一些,那还能再简化吗?
(全体学生开始跃跃欲试.)
生5:可以,每项都还有log2t,可以令log2t=m,原不等式进一步转化为
(2+m)x2+2x(1-m)+2(m-1)>0.
师:现在的不等式看起来简单多了.老师还想问,还能更简单吗?
生6:我知道,还可以令m-1=u,则不等式变为
(3+u)x2-2ux+2u>0.
师:同学们太棒了,把那么复杂的不等式利用换元的方法变得如此简单.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其中3+u≠0).对于这个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同学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
(学生思考,做题.)
师: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7:用判别式法:若3+u=0,则无解;若3+u≠0,则原不等式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只需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