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犁“三多”策略:让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真实发生

2018-05-08 02:22孙莉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多深度教学策略

孙莉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要深度耕犁,努力落实“三多”策略,引领学生“多法”感知、“多维”理解、“多能”巩固,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让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三多”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3B-0116-0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让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真正落实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致力实践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例谈让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的策略探寻。

一、紧扣概念特点,“多法”感知概念

对概念的感知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开始。教学中要紧扣概念的特点,紧密结合学情,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刻感知概念。

(一)借助学生已有经验感知新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时,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出概念。例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笔者提前通知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購买1千克的物品,并督促孩子将1千克带进课堂。课堂里,引导学生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各种1千克”,学生凭借购物的经历、学习的活动经验,对“各种1千克”原型观察、分析比较、感知理解,加深了对1千克的认识。又如,教学“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笔者引导学生把一块蛋糕、一个圆片、一张正方形纸等都平均分成两份,促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半块、半个、半张”,并说出“半块、半个、半张就是0.5,也就是 ”,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探究活动,逐步理解“把()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的”的意义。

(二)借助新旧概念联系感知新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可以紧密围绕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去展开,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旧概念中产生认知冲突,生成新概念的“雏形”。

例如,《认识乘法》这一课为了着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笔者出了好多算式:如3+5、3+3、4+4+4、4+7、9+9,让学生罗列类似题。为了让学生对“相同加数相加太烦琐了”有深刻的体验,笔者让学生根据“多少个2相加得36”的问题,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边写,我一边催促“好了吗?”于是学生们说道:“老师,我们写太多了,太烦了。”“老师,这么多加数呢,太累了”,在学生抱怨的同时我又提问“既然这么多相同的数用加法算式表示太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这里是由多少个2相加的啊?”乘法也就产生了“18个2连加可以用18×2表示”。 在这里,在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欲望,并从中体验乘法的简便与好处、构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新概念

教学中还可以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获取概念。如教学《认识平均分》,我通过小猴子分桃的情境,让学生把6个桃子图片分成2份,并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分法;再通过比较发现“每只猴子分3个桃比较公平”;再动画出现“又来了一只猴,6个桃怎么分比较公平”,学生快速分出“每只猴分2个桃”;最后引导学生思考“2组3个的、3组2个的,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两次由慢到快的操作活动中,理解了“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个数一样多”。

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在小组里逐次把9、10、11、12、13颗糖果平均分给4位同学,学生在真实的“分发”过程中理解到:分不完时会有剩余,但剩余的颗数在这里只能是1、2、3,理清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挖掘概念内涵,“多维”理解概念

教师要深度挖掘概念的内涵特点,创设多维度的体验探究活动,为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在适时抽象时建立概念

教师要适时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于具体感知材料的依赖,并以此为基础适时地抽象概括建立概念。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这样安排:在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特征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验证猜想,学生想出了延长不会相交、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推直尺、用方格纸的特点、两条直线间的垂直线段长度一样等验证方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概括“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都能够清晰表述。由此可见,合理选择和使用学习材料,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平行四边形”,数学思维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二)在扩充外延中内化概念

概念的外延指的是由这个词语你所想到的东西。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概念要注重挖掘的内涵、扩充概念的外延。比如,认识长方体后,借助生活中的“豆腐”等原型,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特殊的长方体”,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小棒拼搭出这种形状的长方体,从而帮助学生对“长方体”获得更全面认识,并促使学生累积“搜集生活中的例子、拼搭该形状的模型”的学习经验。

(三)在对比辨析中强化概念

当概念形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原来概念与新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如《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我出示:下面哪些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

(2)米相当于米的。

学生在对比、辨析、交流、争论中逐步强化了对了百分数的内涵理解,厘清了“分母是100的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再如,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12个圆片是3个圆片的(  )倍、12个圆片是4个圆片的(  )倍。学生在思考“都是12个圆片,为什么一会儿是4倍,一会儿是3倍”的问题时,比较发现“确定有几倍,和总数没有关系,主要看每份是多少,有这样的几份。”

三、构建概念系统,“多能”巩固概念

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深刻建构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解释和应用概念的过程。教学中应注重练习的开发和设计,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巩固概念的时机,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的概念系统。

(一)在练习巩固中灵动概念应用

概念的灵活合理应用是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最好展现。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计算旗杆的横截面面积”。课后学生们三五成群,到操场上进行了实际测量。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求旗杆的横截面面积”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在解释应用中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与数学综合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形状各异的树叶素材,小组合作测量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完成测量报告,在小组合作、全班展示的过程中巩固了“周长”的概念,提升了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在归纳整理时构建概念系统

让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课堂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对“本节课所学概念的理解”;课堂外则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这一单元所学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所学概念进行自我回顾与梳理,打通了概念之间以及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了自己的概念体系。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落实“三多”策略,让小学数学概念深度教学真正发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已有经验,积极探寻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让概念教学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基。

参考文献:

[1]马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2]朱国荣.让学生亲历数学建模过程[J].小学数学教师,2005,(7).

猜你喜欢
三多深度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三多”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三多”,构建词语教学的精彩
新入行的记者如何获得新闻线索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三多”展望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