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诚, 张圣虎, 张 毅, 浦跃朴, 尹立红, 张 娟, 宋宁慧*(.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育部环境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0000;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 南京 004)
图 1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Fig. 1 Chemical structures of spirotetramat and its metabolites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 S)是德国Bayer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特窗酸类杀虫剂,属于季酮酸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4-(乙氧基羰基氧基)-8-甲氧基-3-(2,5-二甲苯基)-1-氮杂螺[4,5]-癸-3-烯-2-酮,分子式为C21H27NO5。螺虫乙酯作为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和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1],以达到防治多种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的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柑橘的防虫害中。螺虫乙酯具有中到低毒,对动物和人的皮肤具有潜在致敏性,对眼睛有刺激作用[2,3]。螺虫乙酯在动植物体内的降解产物主要有4种,分别是BYI08330-烯醇糖苷(BYI08330-enol-glucoside, B1)、BYI08330-醇酮(BYI08330-ketohydroxy,B2)、BYI08330-烯醇(BYI08330-enol, B3)和BYI08330-羟基(BYI08330-mono-hydroxy, B4),结构式见图1。虽然螺虫乙酯属于低毒杀虫剂,但其具有很好的双向内吸传导性,可通过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向顶(上)传导,也可在植株内由上向下传导,杀虫谱广,在环境中难挥发、难降解,持效期较长[4]。为了保证柑橘的品质和食用安全,对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进行环境安全评价,建立高效准确地检测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螺虫乙酯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法(LC)[5-8]、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9-13]等,螺虫乙酯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14,15]。LC选择性差,灵敏度低,样品检测时间长;LC-MS/MS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但在MS/MS模式下检测样品时依然存在高背景值或潜在的基质干扰,尤其是在复杂基质中和低浓度水平下检测[16]。目前,已有研究[17-19]表明,使用MS3技术成功分析了植物中化合物的残留,但是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离子阱质谱(UPLC-Q TRAP MS)技术定量检测农产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离子阱质谱检测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分离效果好,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能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Triple Quad 4500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AB Sciex公司,美国); Ultra-Turrax®T18 Basic均质仪(IKA公司,德国); 5804高速离心机(Eppendorf公司,德国)。
S(纯度99.2%)、B1(C24H33NO8,纯度98.6%)、B2(C18H23NO4,纯度92.8%)、B3(C18H23NO3,纯度99.6%)和B4(C18H25NO3,纯度98.2%)均购自德国Bayer公司。乙腈和甲酸均为色谱纯(Tedia公司,美国);氯化钠(于140 ℃烘烤4 h)、无水硫酸钠(于130 ℃烘烤4 h)(Sigma-Aldrich公司,美国)、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Agilent公司,美国)。实验用水为Milli-Q(美国Millipore公司)制备的超纯水。
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上述标准品,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标准储备液,于4 ℃冷藏保存。
标准工作液:分别用乙腈逐级稀释上述标准储备液,配制质量浓度为5、10、50、100、200、500和1 000 μg/L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
基质标准工作液:空白基质按照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得到基质空白样品,然后添加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标准品,并用乙腈进行稀释,得到系列基质标准工作液。
准确量取柑橘全果样品20 g,置于80 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20 mL乙腈、4 g无水硫酸镁和2 g氯化钠,混匀,用均质器在15 000 r/min的条件下均质提取2 min,然后以8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0.10 g PSA、10 mg GCB和0.30 g无水硫酸镁净化,涡旋3 min,然后以8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用乙腈-0.01%(v/v)甲酸水溶液(1∶1, v/v)定容至1 mL,待UPLC-Q TRAP MS测定。
将柑橘去皮,果肉和果皮分别粉碎,其余前处理方法同柑橘全果。
色谱柱:Agilent EC-C18 (75 mm×2.7 mm, 2.7 μm);流动相:A为0.01%(v/v)甲酸水溶液,B为乙腈;流速:0.30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5~1.0 min, 95%A~55%A; 1.0~4.0 min, 55%A; 4.0~4.8 min, 55%A~5%A; 4.8~6.0 min; 5%A; 6.0~6.1 min, 5%A~95%A; 6.1~7.1 min; 95%A。进样体积:5 μL。
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模式;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源温度(TEM): 540 ℃;离子源喷雾电压:4.8 kV;窗帘气(CUR)压力:204 kPa;雾化气(Gas 1)压力:340 kPa;辅助加热气(Gas 1)压力:374 kPa;碰撞气(CAD)压力:34 kPa。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去簇电压(DP)、碰撞能量(CE)和其他参数见表1。
表 1 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参数Table 1 MS parameters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实验比较了在4种不同流动相(甲醇-0.01%(v/v)甲酸水溶液、甲醇-水、乙腈-0.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水)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流动相为乙腈-0.01%(v/v)甲酸水溶液时,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离子对响应强度最高,因此选为实验所用。螺虫乙酯及代谢产物标准溶液(200 μg/L)在此流动相条件下的MRM色谱图见图2。
图 2 空白样品和标准溶液(200 μg/L)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色谱图Fig. 2 Chromatograms of spirotetramat and its metabolites in a blank sample and a standard solution (200 μg/L)
质谱条件的优化主要包括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MS3跃迁离子的选择以及去簇电压、碰撞能量等参数的优化。取200 μg/L的混合标准溶液,用针泵进样的方式进样,首先进行母离子扫描(Q1 Scan),获取S、B1、B2、B3和B4的母离子,其m/z分别为374.1、318.1、464.1、302.1、和304.1,在MRM扫描模式下优化DP、CE等质谱参数,然后得到待测物第二极前体离子,其m/z分别为302.3、300.2、253.1、253.1和254.1。在线性离子阱(LIT)捕集的MS3光谱中显示出强烈的第三极离子,其m/z分别为270.3、268.2、225.1、225.2和148.2。优化结果见表1。
本方法采用QuEChERS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该方法主要通过将含多种官能团的吸附材料复合以吸附生物样品中的主要干扰杂质,同时将水溶性的被测物质留在样品溶液中,从而达到富集的目的。选取PSA作为净化材料,其有效成分为PSA表面键合的氨基,可有效去除样品中的金属离子、糖类、脂肪酸、叶黄素、甾醇、亲脂性色素等极性物质,但对水溶性色素的净化能力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在PSA的基础上添加了GCB。GCB对色素、类胡萝卜、固醇和平面结构的基质干扰物有较强的吸附净化能力,但是由于其表面的六元环结构会吸附一些平面及对称结构的农药,导致回收率降低,因而还对净化过程中GCB的用量(5、10、15和20 mg)进行了优化(见图3)。结果表明,当GCB的用量为10 mg时,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回收率均较好,故选为实验所用。
图 3 GCB的用量对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回收率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amount of graphitized carbon black (GCB) on the recoveries of spirotetramat and its metabolites in citru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组织制定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编制指南》[20]进行方法学验证。按照1.2节方法配制质量浓度为2~1 000 μg/L的系列柑橘(全果、果肉和果皮)基质标准工作液,以峰面积对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见表2)。柑橘基质中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采用空白基质提取液逐级稀释标准溶液的方法,以信噪比(S/N)为3和10时确定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8~0.49 μg/kg和0.26~1.62 μg/kg(见表2)。与其他采用MS2技术报道[11,13]的LOD(0.12~1.40 μg/kg)和LOQ(0.40~4.90 μg/kg)值相比,本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较低,说明方法的灵敏度较高。
表 2 柑橘全果、果肉和果皮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和定量限Table 2 Linear equati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 limits of detection (LODs) and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LOQs) of spirotetramat and its metabolites in flesh, peel, whole fruit of citrus
y: peak area;x: mass concentration, μg/L
图 4 柑橘果皮、果肉和全果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基质效应Fig. 4 Matrix effects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in peel, flesh and whole fruit of citrus
采用串联质谱检测样品时往往会存在基质效应的干扰,基质效应主要受样品基质、化合物性质和离子源监测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评估本次研究产生基质效应的大小,同时建立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的溶液标准曲线和基质(柑橘全果、果肉、果皮)标准曲线,以相同浓度下二者峰面积之比计算基质效应,公式为ME=(A乙腈-A基质)/A乙腈×100%,其中A乙腈和A基质分别表示采用乙腈和基质溶液为溶剂时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ME值的可接受范围为-10%~10%。本研究同时对比了在MS2和MS3条件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基质效应(见图4)。结果表明,使用MS3检测时,相较于MS2,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3种基质(柑橘全果、果肉、果皮)中的基质效应分别降低了55.55%、64.77%和58.97%。因此使用MS3检测存在较高基质背景值的复杂样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基质效应引起的偏差。
表 3 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的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n=8)Table 3 Recoveries, RSDs and relative errors (REs) of the spirotetramat and its four metabolites (n=8)
RE: (measured value/actual value-1)×100%.
按照1.3节对空白样品进行前处理,分别添加5、100和500 μg/L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4.0%~9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3%,相对误差(RE)为-1.3%~-6.0%(见表3)。
2013年6月10日~2014年12月30日选择我国柑橘种植代表性地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温州蜜柑作为实验作物,采用建立的UPLC-Q TRAP MS方法对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残留进行检测。在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时间为20、30、40 d时对柑橘进行采样,每个样品平行检测3次,在施药含量最高推荐量(60 mg/kg)用药时,柑橘果肉、果皮、全果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的残留总量分别为5.93~14.20、11.30~17.86和1.30~16.51 μg/kg(见表4),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最大残留限量值1.00 mg/kg[21]。
表 4 柑橘果肉、果皮、全果中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的残留量Table 4 Residues of the spirotetramat and its four metabolites in flesh, peel, whole fruit of citrus
本文基于QuEChERS的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离子阱质谱检测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能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适用于柑橘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
[1] Zhang Y B. World Pesticides, 2009, 31(3): 1
张一宾. 世界农药, 2009, 31(3): 1
[2]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 EFSA Journal, 2013, 11(6): 3243
[3] Ye X. World Pesticides, 2011, 33(5): 54
叶萱. 世界农药, 2011, 33(5): 54
[4] Zhang Q K. Agrochemicals, 2009, 48(6): 445
张庆宽. 农药, 2009, 48(6): 445
[5] Wu Y J, Yang R B, Nie H Y.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5, 31(35): 110
吴育佳, 杨仁斌, 聂红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5): 110
[6] Mohapatra S, Deepa M, Jagadish G K.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12, 88(2): 124
[7] Tian H Z, Du F, Yuan X F, et a. Agrochemicals, 2015, 54(4): 289
田宏哲, 杜芳, 苑馨方, 等. 农药, 2015, 54(4): 289
[8] Chen J H, Li X Z. Anhui Chemical Industry, 2015, 41(4): 95
陈金红, 李兴中. 安徽化工, 2015, 41(4): 95
[9] Mohapatra S, Deepa M, Lekha S, et al.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 2012, 89(4): 862
[10] Meng Z Y, Ren L, Song Y Y,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 2017, 19(4): 482
孟志远, 任莉, 宋玥颐, 等. 农药学学报, 2017, 19(4): 482
[11] Wu W Z, Li J Y, He J, et 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2016, 32(6): 1003
吴文铸, 李菊颖, 何健, 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6): 1003
[12] Shi Y, Zhang X G, Wang X, et al. Food & Machinery, 2014, 30(5): 93
施雅, 张小刚, 王霞, 等. 食品与机械, 2014, 30(5): 93
[13] Li J Y, Wu W Z, Kong D Y, et al. Agrochemicals, 2016, 55(1): 45
李菊颖, 吴文铸, 孔德洋, 等. 农药, 2016, 55(1): 45
[14] Yi T H, Tang B B, Zou Y,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17, 35(7): 677
易廷辉, 唐柏彬, 邹芸, 等. 色谱, 2017, 35(7): 677
[15] Yuan W Y, Zhuang H S. World Pesticides, 2017, 39(4): 59
袁文悦, 庄惠生. 世界农药, 2017, 39(4): 59
[16] Wang C, Fan G, Lin M, et al. J Chromatogr B, 2007, 854(1/2): 48
[17] Kicel A, Owczarek A, Michel P, et al.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15, 76: 86
[18] Tong Y X, Xu D R, Kong L Y.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06, 4(1): 58
童玉玺, 徐德然, 孔令义. 中国天然药物, 2006, 4(1): 58
[19] Shi X H, Xu D R.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08, 20(10): 139
石心红, 徐德然. 海峡药学, 2008, 20(10): 139
[20]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o. 2386 Bulletin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04-11) [2017-09-20].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1604/P020160413593272150681.doc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86号. (2016-04-11) [2017-09-20].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1604/P020160413593272150681.doc
[21] GB 276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