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七星椒与内江主推朝天椒品种比较试验

2018-05-08 07:42宋锐陈娟唐建缪鑫
长江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盛威远朝天椒

宋锐,陈娟,唐建,缪鑫

(四川内江市农业科学院,641000)

威远新店七星椒在明末清初年间已开始种植,至今已有300多a的栽培历史。新店七星椒特征鲜明,果实簇生朝天生长,每簇通常7个,果实与果柄等长,由此而得名。该品种风味独特,皮薄肉厚、味纯辣香、甜辣适宜、口感好、有“天下第一辣、中国一绝”的美称,富含大量维生素C、各种氨基酸、胡萝卜素、辣红素及钙、磷、铁等矿质元素。威远新店七星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是2001年中国电视吉尼斯吃辣椒比赛唯一指定用椒。但是,由于多年种植、自行开放留种,导致种子混杂、品种退化、抗病性降低。为确定威远新店七星椒品种改良方向,2015年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将威远新店七星椒与内江近年来主推朝天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预期通过试验找出威远七星椒与当地主推辣椒品种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便确定杂交组合配置,并通过提纯复壮等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适合内江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抗的朝天椒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与供试品种

试验在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银山基地(银山镇岗石村)进行,土壤肥力中等,海拔300 m,土壤类型为红壤土,旱地,前茬为甘蓝,排灌良好。

表1 不同品种物候期及植物学特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产量与抗逆性分析

供试6个朝天椒品均为内江地区朝天椒主要栽培品种。威远新店七星椒(地方种质资源);红盛(韩国进口品种);韩美朝天椒(韩国进口品种);新丰收四号(柘城豫丰种业有限公司);天王星三号(安徽福斯特种苗有限公司);天盛(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进行,2月25日播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66.7 m2,1.2 m带沟包厢,厢面宽1 m,株行距30 cm×70 cm,育苗移栽单株定植,每小区定植222株。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8个处理。

1.3 试验方法

①栽培管理 各小区按当地辣椒常规栽培管理,管理水平一致。

a.育苗。2月20日采用温汤浸种,即放入55℃热水中浸种15 min,并不断搅动,待水温降至30℃浸泡8 h,然后捞出洗净沥水,用纱布包好放恒温箱内催芽5 d,当80%的种子芽尖露白时播种。2月25日采用连栋薄膜大棚育苗,苗龄2叶1心时,用0.1%磷酸二氢钾液及甲基硫菌灵预防病害。

b.定植。定植前结合翻地整地,每667 m2用腐熟有机肥1 000 kg、复合肥50 kg作底肥沟施于畦中心。移栽前将苗放棚外炼苗5 d,4月10日移栽大田。每垄定植2行,随后畦面覆盖地膜,栽后浇足定根水。

c.田间管理。田间追肥3次。分别为定苗后10 d(4月29日)每667 m2浇施尿素 5 kg提苗肥;初花期前(5月 25日)每667 m2施10 kg复合肥(10∶6∶18),第一批果采收后每 667 m2施 10 kg 复合肥(15∶15∶15)。

②项目测定 试验期间主要记录播种期、出苗期、定植期、坐果期、终收期,全生育期为出苗期至终收期的天数。随机抽取10株和10个果实分别测定株高、有效分枝数 、果长、果横径、平均单果鲜质量、单枝果数等性状。商品率(%)=(总产量-病害产品产量)/总产量。3个小区实际收获产量平均值,换算成667 m2产量。重点考察各品种的抗倒性、抗旱性及病毒病辣椒病害的抗性。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 17.0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物候期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种子出苗以威远新店七星椒、红盛最快,天盛出苗最晚且前期苗较弱;坐果以红盛最早,表现出早熟性,而威远新店七星椒坐果较晚,表现一定的劣势;从终收期可以看出,红盛采收期最长,威远新店七星椒次之,由于高温品质下降,故8月30日后停止采收。

2.2 不同品种植物学特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6个参试品种以威远新店七星椒长势最强,株高最高,达118.5 cm,天盛最矮(52.5 cm)。有效分枝数以红盛最多(9.5个),威远新店七星椒分枝数最少(6.6个)。商品性以威远新店七星椒最好,果长7.8 cm,果柄长7.3 cm,果横径1.2 m。单果鲜质量以威远新店七星椒最大(5.8 g),最小的是天盛 (4.1 g)。单株结果数以红盛最多(198.5个),威远新店七星椒最少(108.9个)。商品率以红盛最大,天盛最低,威远新店七星椒第4。综上,与其他朝天椒品种相比,威远新店七星椒在生长势及商品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2.3 不同品种产量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红盛667 m2产量最高,为2 051.7 kg,与其他5个朝天椒品种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天盛667 m2产量最低,为1 217.7 kg。威远新店七星椒产量除与天盛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外,与其余5个朝天椒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特别是与红盛和新丰收四号相比,产量差距较大(内江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虽然威远新店七星椒为地方品种,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产量方面,相比市面上主推的杂交F1代朝天椒品种具有较明显的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良。

2.4 不同品种抗逆性分析

从表2可知,参试品种中多数品种抗倒性很强,但威远新店七星椒由于长势较强、植株较高、抗倒性较弱,生产过程中会增加工作量和成本。因此,改良威远新店七星椒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选育抗倒性品系。抗病性方面,除威远新店七星椒外,其他杂交品种均呈现出高抗枯萎病;但对于病毒病,各品种均不抗病,只能从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入手防治,如挂粘虫板、诱虫灯等杀灭蚜虫、飞虱。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以上试验数据,通过与内江地区主要栽培品种的比较发现,威远新店七星椒在产量及抗病性上与主栽品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在生长势及商品性上具有显著的品种优势,具有改良的潜力。今后的育种过程中可针对性地进行改良,在保留威远新店七星椒特色性状前提下,重点对其抗逆性进行改良,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其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

同时,从试验结果来看,F1代杂交种中,红盛综合表现突出,表现为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好,可以作为内江地区主推品种。

[1]王世彬,李宝海,朱荣杰,等.拉萨地区日光温室不同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北方园艺,2017(4):36-38.

[2]宋锐,唐建.威远新店七星椒露地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6(11):73-74.

[3]林清泉.威远新店七星椒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内江科技,2008(9):17,44.

[4]严湘萍.西宁地区日光温室不同辣椒品种比较试验[J].北方园艺,2014(23):41-42.

[5]田梅,柴梅丽,钱明珍.朝天椒品比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1(3):42-43.

[6]蒋向辉,佘朝文,谷合勇,等.辣椒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07(6):6-8.

[7]杨显范,谭光仙,杨俊,等.引进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与示范[J].贵州农业科学,2010(4):203-205.

猜你喜欢
天盛威远朝天椒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路过威远桥
俄藏Инв.No.6239号《天盛律令》残片考补
两件《天盛律令》未刊残页考释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再论《天盛律令》的修纂
韩国朝天椒新品种PE101的引种及栽培技术
威远农商银行:打造金融服务示范区 构建创业融资新模式
红红的朝天椒
“根力多”今秋销售更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