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效果评价

2018-05-08 01:51:43陈燕玲朱洁英郝小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戒毒毒品实验组

陈燕玲 朱洁英 郝小玉

广州市惠爱医院,广东广州 510370

毒品对人体健康与精神状况具有重大危害,经过相应的报道可知[1],目前我国存在较多的新型毒品依赖者,对其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严重者甚至使其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状。长期对毒品形成依赖,将会不断的增加我国的毒品犯罪率,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治安问题。我国对毒品滥用者进行强制戒毒[2],然而并未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强制戒毒的同时需要使用认知行为方法进行治疗[3],本文将重点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100例以我院物质依赖科接受戒毒治疗的新型毒品滥用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28~39岁,平均(32.1±4.5)岁;实验组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26~42岁,平均(33.4±5.2)岁。纳入标准:(1)符合ICD-10中关于“使用甲基苯丙胺或氯胺酮,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或上述3种物质的多种物质滥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2)经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及阿森斯量表(AIS)测试有身心症状或睡眠障碍。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物质滥用者。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n开始治疗 治疗后15d 治疗后30d SCL-90 SRHMS AIS SCL-90 SRHMS AIS SCL-90 SRHMS AIS对照组 50 91.24±4.2748.52±12.59 2.64±3.75 190.35±36.37113.24±23.41 9.37±4.59 262.34±41.28145.32±26.7817.36±5.37实验组 50 92.51±4.39 47.64±10.37 2.81±3.64 265.27±45.69160.52±35.2816.42±5.17 351.64±50.37215.69±42.3923.67±4.91 t 1.466 0.381 0.230 9.072 7.896 7.211 9.696 9.924 6.132 P 0.146 0.704 0.81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疾病知识、治疗用药和心理疏导等健康教育。

实验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由接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3年以上认知行为治疗经验的熟悉戒毒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提供干预,每周2次,每次1小时,进行8次,以讲解及小组讨论会的形式共同分析存在的不正确的认知,然后进行认知矫正,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识别复吸的高危情景,学会相应的应对技巧,提高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同时使用《药物成瘾治疗手册》中的内容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明确高危情境、学习应付高危情境的技能等。

1.3 观察指标

开始及治疗后的第15天、第30天的SCL-90、SRHMS及AIS评分,评分标准[3]:SCL-90共五级,从0~4级,计算得分应将总分减去90分为准;SRHMS共48个条目,正向评分条目与原始分相同,反向评分条目在原始分数上减去10分;阿森斯量表共5个条目,每条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评分比较:开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第15天、第30天的SCL-90、SRHMS及A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3 讨论

3.1 新型毒品危害与传统的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毒品不断呈现,新型毒品具有较强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过量使用时可以产生急性中毒,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使人们患者有一系列严重的精神和躯体疾病[4],并且还将对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除此之外,由于多数吸毒人员的存在,使得社会的不安因素不断增加,进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在以往的治疗中多使用强制戒毒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法[6],即使用强制的机械手段使患者原理毒品,然而此种方法将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使吸毒人员出现复吸现象[7],更严重者还将使此类人员做出较为严重的极端不良行为。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多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8]。

3.2 认知疗法的使用与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成熟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进而改变其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9]。当吸毒患者服用新型毒品后将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和不良的思维方式,将会使得患者的SCL-90、SRHMS及AIS评分不断的下降,最终将会对自身与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以往的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改变患者传统思维方式,重新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与信心[10]。当使用新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时,不仅能够对甲基苯丙胺类患者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程度与睡眠质量[11]。除此之外,目前新型的认知疗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患者对毒品的认识,在较大程度上使患者明确吸毒的不良后果,以此使患者远离毒品[12-15]。依据本组研究结果可知,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前,患者的SCL-90、SRHMS及AIS评分分别为(86.37±4.19)、(40.86±10.27)与(1.67±2.16)分,使用认知行为治疗后,患者的SCL-90、SRHMS及AIS评分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通过苏俊义等[16]关于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分析的研究可知,患者的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毒品戒断成功率,同时使患者从根本上认识到毒品对自身与社会的伤害,加之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严格的护理,有效了提升了自身的健康意识,并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精神状况。通过本研究,为日后提升戒毒患者的精神状况与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新型毒品滥用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志民.“新型毒品”及其危害.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7(4):272-274.

[2] Yang X,Xia G.Cause and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 club druguse in China:a descriptive assessment[J].Subst UseMisuse,2010,45(1-2):224-239.

[3] 沈芳,文璐,李冰凌,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分裂质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5,37(14):1219-1223.

[4] MaxwellJ C,RutowskiB A.The prevalence of methamphetamine and amphetamine abuse in North America:a review of the indicators,1992-2007[J].Drug Alcohol Rev,2008,27(3):229-235.

[5] 刘志民.“新型毒品”及其危害.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7(4):272-274.

[6] McKetin R,Kozel N.,Douglas J,etal.The rise of methamphetamine in southeast and Eastin Asia[J].Drug Alcohol Rev,2008,27(3):220-228.

[7] 王艳芬,刘志民.我国新型毒品的滥用特征及其危害[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13(2):63-66.

[8] Ding Y,He N,Detels R,et al.Circumstances of initiation into new-type drug use among a dults in Shanghai:Are there difference by types of first new-type drug used[J].Drug Alcohol Depend,2013,131(3):278-283.

[9] 关涛,杨丹,韩鹏.奥氮平合并团体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5):58-61.

[10] 秦冠英.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行为的动机分析[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25(6):75-80.

[11] 龙江,况伟宏,彭祖贵,等.新型毒品滥用者大脑神经毒性损害的PET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4):295-298.

[12] 段春梅,张从斌,张丽琼,等.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中苯丙胺类滥用者的Barratt冲动量表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5):430-433.

[13] 杜江,王振江,海峰,等.苯丙胺类物质滥用者大脑结构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5):477-478.

[14] 杨丽,木尔扯尔,哈马日呷,等.凉山彝族和汉族中学生毒品接触及其认知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5):647-650.

[15] 兰林友.毒品社会学的民族志研究:高危行为的知识生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4):35-44.

[16] 苏俊义,方英燕.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人员的管理与治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6(3):169-171.

猜你喜欢
戒毒毒品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销毁毒品
环球时报(2022-12-19)2022-12-19 17:16:30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火烧毒品
南方周末(2019-06-27)2019-06-27 19:47:54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6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