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与传播

2018-05-07 09:36池年霞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档案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档案编研成果的注重程度显著提升。就当前形势而言,国内的相关机构对编研成果的传播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部分问题。本文主要以当前编研成果利用与传播中的不足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希望在此领域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编研成果;利用与传播

一、进行档案编研成果宣传的价值

1.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编研成果在经济层面能够促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在精神层面上能够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编研工作展开的需要首先确定选题,选题的依据为馆藏情况与社会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其最终的编研成果具备强大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功能,可对各行各业产生积极的参考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累,有助于科技的进步,此外还有利于在国内外的政治斗争中贡献出有价值的内容。

2.促进编研成果影响范围的增大

当前国内在档案宣传层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充分,大多数人很少了解档案编研。对档案编研成果进行大力宣传的目的在于,便于民众了解何为档案编研、其开展的意义、选题确立的依据、详细的编写过程、编研成果的价值所在。加大对编研成果的有效宣传与利用,能够促进其影响范围的增大,帮助更多的人有效利用,真正发挥出档案编研的价值。

3.促进档案编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进行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借助多种模式及方式向社会民众传播、推荐编研的果实,在促进编研成果有效利用的同时,帮助使用者发现编研工作的价值。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神奇的发现,通过编研工作者的有效整合,可以将杂乱无章、信息众多的各种档案资源,从分散、不被利用的状态被重新整合,发现、归纳、发扬其本身的价值,再一次呈现出可被有效利用,能由于解决实际问题、赋予新生命的新信息产品,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社会对编研成果的认同,能够有效鼓舞编研工作者,点燃工作激情,实现编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编研成果利用与传播中的不足

1.信息化的建设不完善

首先,体现在不同地区间发展的差別,部分地区档案网站页面内容过于简洁,特别是西北部地区为设置网上展览的内容页面,与其它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比较而言存在很大的差别,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其次,普遍存在具体网页设计过程中,未将‘网上展览”这一选项置于明显的位置。有些地区将这一选项放在了其它标题的下方,难以被网页浏览着快速发现,也就无从谈起展览的价值了。

2.传播途径单一

现阶段,国内针对档案编研成果利用与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举办展览、刊物等。这些常规的传播形式会经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难以有效扩充利用编研成果的群体,难以有效发挥编研工作的价值;此外,单一的刊物途径宣传方式,首先于传播范围上受到限制,特别是在传播编研成果上难以提高传播的效果。

三、保障档案编研成果传播利用的有效对策

1.借助各类媒介加大传播的力度

1.1通过电视、广播进行传播

对于电视而言,观众人数较多。所以在这个媒介中进行传播档案编研成果必然会获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能够选择投放字幕的广告模式,在屏幕上方通过滚动字幕来阐释编研成果,主要包含它的重要性、内容和利用的方式;其次,与档案相关的电视节目达成合作意向,传播部分具有影响力的编研成果。比如之前,北京卫视的《档案》和《中国档案报》签订了合作协议,让常年被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档案借助二者的共同努力重新走入了大众的视线。此外,国内的广播具备许多忠实的听众,先出部分人们比较关注的节目来展开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通过仔细的整理与设计,使听众在得到档案资料的时候,也可以了解档案文化的感染力。

1.2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

在国内,由国家至省、市皆构建了大量的档案信启、网站,而模块中大部分都包括‘网上展厅”,其作用是公示部分编研成果。比如,国家档案局的官方网站内,点击‘网上展览”模块,就能够看到有关各个省市的网上展览链接。同时,伴随微博和微信的出现,可凭借某个档案编研机构的名义来注册官方网站与公众号,在申请成功之后,就可以实时把最新的编研成果和有关内容进行公示出来。

2.定期组织档案编研成果评比活动

这些年以来,国内大部分档案部门在调研的前提下,凭借本身的馆藏优点,选择部分具有创新性的题目,指派相关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将题目有关的档案文件进行集中整理,出现了许多具备现实参考价值与潜在使用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然而,因为传播利用工作存在缺失亦或部分客观因素,造成以上编研成果不被人们所熟知,对于其利用更是无从谈起了。

在此类状况下,应当进行部分提升知名度的活动,而对较好的编研成果进行评比即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政府有关的文化机构以及民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团体都能够作为组织者。通过这些机构来进行组织活动,就能够显示出公正性与权威性,而且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评比环节内,可以把选编成果放在网络上,促使使用人员参加评选,使大量人员能够对以上成果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公示最终的评选结果,而公示的载体可以是电视、广播或者互联网等。

3.摆脱陈旧的展览模式

组织展览是推动编研和面对社会进行大力推广编研成最具成效的方式,不但能够选择以往的固有模式,而且能够选择流动模式进行巡回展览,不但能够选择档案馆、博物馆等常见场所,而且能够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进行展览。

在档案馆内组织固定式的展览可以保证所展示的编研成果较多,而且能够详细地呈现出来,也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如天气等的影响,然而必须要预先做好宣传工作,如此就可以将尽可能多的利用者引进来。

在档案馆外组织展览主要是针对全社会,和大众能够轻松互动,路经此地的人都能够看到。此类活动的场所通常会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展板应当便于移动,内容要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准确把控图片与文字在阐释过程中各自占据的比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的相关机构对编研成果的传播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依旧存在部分问题,针对成绩应当继续保持。对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传播途径的方式应当大力推广与采用。与此同时,针对其中的问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时代的发展接轨,研究当前社会的需求,对传播利用工作进行持续的完善,加深社会对档案编研成果的理解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档案编研成果利用者行为驱动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钟平.机电兵船档案.2012(04)

[2]如何着力提高档案编研的质量[J].王卓.黑龙江档案.2016(04)

[3]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刍议——基于湖南省近五年来档案编研成果的分析[J].付彩霞,宋淑琴.档案时空.2015(04)

作者简介

池年霞,1983年12月,女,汉,江苏扬州,大学本科,当前职务:教育科副科长,当前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

猜你喜欢
档案
档案工作的创新服务势在必行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