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概念及理论框架构建探讨

2018-05-07 09:36朱亚萍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理论框架资源化概念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相关于信息的各行各业均利用这一契机积极的发展自己,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权威机构,当前时代背景下,要能充分的利用用户信息,将其变为有用的资源,积极构建创新型、共享型的图书馆,从而更好地服务全人类。本文介绍新时期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理论框架,而用户信息资源化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概念;理论框架

在新时期,图书馆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管理与服务的创新,而驱动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即为大数据,同时,各图书馆近几年开始应用新兴的移动图书馆、慕课、社会化媒体等技术,使数字图书馆的生态发生改变,而图书馆新的创新增长点变为用户,如用户参与管理、用户决策采购等。图书馆的此种趋势说明,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创新中,驱动主体日益的成为用户,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具备用户信息资源化的能力,以能真正的实现创新的目的。

1新时期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概念

1)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关于转换用户信息使其变为一种资源,学者从多种角度展开了论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1)客户关系管理理论:黄氏认为,“用户关系”是一种重要资源为该理论的核心,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图书馆可实现整合管理用户信息,增加用户资源的价值;(2)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周氏表示,用户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理用户与图书馆间的交互活动,而杨氏指出,现代图书馆以读者资源作为生存及发展基础,用户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共同组成了读者资源;(3)知识管理理论:刘氏认为,用户管理在知识链角度实施后,可将知识资源所具备的资源属性体现出来,同时,也让图书馆将用户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盛氏则指出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原理、客户关系管理原理基础上,图书馆对客户做出理解,并未客户提供服务的行为即为客户知识管理。

2)概念。经相应程序处理后,才能资源化图书馆的用户信息,而此过程即为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根据此描述,本文认为,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概念如下:经济技术条件一定基础上,以用户信息特征及规律为依据,参照信息生命周期,获取。存储、组织、分析、应用、共享用户信息,这个过程中,信息资源会形成,且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该过程也将用户信息运动紧密结合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用户信息“物化”过程结合“人化”过程的特点体现出来。

3)特征。分析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概念可以发现,其具备6方面的特征[2]:第一,用户信息资源化过程具备系统性,从获取用户信息开始,直至共享用户信息,此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同时,通过相应技术及标准规范的应用,使用户信息资源最终形成。第二,用户信息资源化过程包含两个子过程,一个为“物化”过程,即通过相应技术手段物化用户信息,使其变为资源,供日后利用及共享;另一个为“人化”过程,是指相关利益主体以“以人为本”作为开发利用用户信息资源的目的,将用户放置在中心位置,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开发利用中还要注重对用户隐私做出保护。第三,手段为组织、分析用户信息,并综合利用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如信息技术,转化、传递用户信息中具备的价值。第四,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属性兼具个人化与社会化,是个人活度高度结合社会化活动的产物,宏观数据、微观数据相互支撑、相互影响,数据运动紧密联结人与社会的活动,分布与组织数据的依据变为个人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重组。在宏观层面看,用户信息资源化是规模化运营的实现途径;在微观层面,使个性化服务实现的手段。第五,用户信息特征、开发利用时采用的技术等均会影响用户信息资源化,资源化过程中,要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并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能促进资源化的有效实现。此过程中,要尤为重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第六,图书馆在开展管理及服务活动时,广泛的渗透用户信息资源要素,而用户信息资源要素也成为驱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动力,如管理工作、用户服务工作等。

2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理论框架构建

1)构建需求。图书馆用户信息模型构建过程中,要以相应社会规范及技术规则为依据,图书馆据此进行用户信息数据的收集,包含线上信息與线下信息两种,同时,关联集成相关数据,如科研管理数据。用户使用图书馆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对其行为特征作出分析,总结每种类型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规律,并进行用户需求预测,根据用户数据,做出各项决策,驱动图书馆的科学运行,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质量[3]。用户信息模型框架建立后,可序化多元化的用户信息,使其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增值利用用户信息,促使图书馆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数目数据库中用户基本信息、用户使用各系统时的日志信息、用户评价、反馈资源信息等均可被图书馆获得,实时资源化利用这些信息后,利于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特征做出及时准确的掌握,进而对图书馆运行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用户信息模型理论框架。用户信息模型理论框架构建时,先要对何种基本要素存在于模型中做出确定,即包含用户哪些方面的个体特征。用户使用图书馆及与图书馆互动过程中,为将其个体差异反映出来,用户个体特征描述时,本文选取4个要素,分别为用户基本信息、用户需求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用户反馈信息,有机联系上述4个要素后,基本的理论框架即形成。

(1)用户基本信息.本质上,各种社会活动均以人为源头,因而人是一种最为根本的资源。图书馆用户信息就是与人相关的信息,在全部信息中,具有枢纽性的作用。用户的基本属性主要记录在用户基本信息中,包含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等,根据这些信息,图书馆可对用户基本特征做出判断。在用户基本信息中,即包含动态信息,也包含静态信息,设计用户基本信息模块时,具体项目共有8项,分别为用户编号(UserID)、姓名(Name)、性别(Gender)、年龄(Age)、所学专业(Major)、电子邮件(Email)、爱好(Preference)、获得成果(Works)。

(2)用户需求信息.图书馆用户需求信息描述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纸质文献借阅信息(Printed_Materials_loan_info),第二,数字文献下载信息(Digital_Materials_Download_info),第三,文献资源推介及评价信息(Referrals&evaluation;_info)。

(3)用户行为信息.描述图书馆用户行为信息时,所采取的维度包含三个[4]:(1)文献采集信息:是指用户具有研究兴趣的文献,同一时间内,一个用户具有研究兴趣的文献可能包含多种,因而用户信息模型框架对各用户的兴趣描述时,以不同研究爱好来分别,一种兴趣与一个主题相对应,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对应的兴趣主题有多个,而为了某种兴趣主题,用户会进行相关文献的采集,因此,定义“兴趣-主题”为主题名(Topic Name)、文档内容(Doc Content)、文档结构(Doc Struct)、文档来源(Doc Source),进一步形式化文档内容后,其中包含5个项目,分别为标题(Title)、文本描述(Textual Descr)、关键词(Keywords)、类别(Categories)、语种(Languages)。数字图书馆存储文档时,格式并不相同,而文献类型也包含多种,且具有不同的出版日期及服务价格,因此,形式化处理文档结构过程中,项目包含文件格式(File Format)、类型(Type)、出版日期(Publication Date)、服务价格(Price)。(2)文献传递信息:用户传递文献过程中,用户不同,传递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文献传递方式形式化处理后,以文献传递模式(Del Mode)、文献传递时间(Time Mode)来表示,而文献传递模式又包含传递方法(Del Means)、文档布局(Layout)、传递目的地(Destination)三项。(3)用户操作信息:用户操作文档过程中会形成相应的信息,这些信息即为用户操作信息,组成方式为“文档-操作对”,用户开展每次操作时,都可看成用户“表达”一次感兴趣的主题。

(4)用户反馈信息。图书馆服务用户时,与用户之间会实现双向的互动及交流。服务提供过程及完成后,沟通工作若能及时开展,用户反馈信息可以有效的获得。用户反馈信息主要包含四个方面:(1)推荐文献,热门图书、网络文献等均包含其中;(2)评价馆藏文献,评价内容包含使用馆藏文献的情况、馆藏文献的收藏价值;(3)用户服务成功率,即文献信息被用户检索、利用时的成功率,反馈时间点包含每天、每周、每月;(4)用户建议,涉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用户反馈信息形式化后,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推荐信息(Referrals_info)、评估信息(Evaluation_info)、建议(Suggestion)。

3)应用图书馆用户信息化模型框架的设想。近几年来,国外图书馆及网络运营商均在用户信息方面聚焦,并在以下几方面廣泛应用:(1)聚焦用户兴趣,促进推荐服务实现个性化;(2)挖掘用户特点,促进信息检索实现个性化;(3)以用户为中心基础上,实现排序、过滤文献检索结果;(4)个性化传递电子邮件;(5)信息网络环境下,创新潜在的服务;(6)内容基础上在web中实时进行“群检索”。另外,部分研究机构及国外大学中,其图书馆均进行了“学术电子档案”的开发,把用户信息关联到课程设置及研究项目上,使知识服务、科研过程管理实现个性化。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用户信息绝不仅仅只具有上述作用及意义,图书馆向用户提供资源及服务时,在用户信息资源基础上,将动态的、完整的、适时的用户信息提供给人类信息化系统,由此一来,促进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规模化运作,协助知识传播,同时,图书馆可参与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流转与聚合中,利于知识产业链重组,拓宽图书馆的功能。新一代语义互联网以关联数据作为基础,目前图书馆行业已经对其产生广泛的关注,且具体应用已经出现一些,2011年10月,图书馆关联数据“用例汇编”由W3C图书馆关联数据孵化小组公布,其中,将图书馆应用的8类关联数据案例一一列举出,利用这些数据看,可对读者借阅趋势做出预测,并对馆藏发展战略做出评估。假设,图书馆能够充分的保护用户信息隐私,此种情况下,以关联数据方式,图书馆发布用户信息,通过这些用户信息,相应的知识与生产系统能够对资源发现服务做出拓展,将数据融合与语义检索服务提供给读者,使用户信息资源化的目的进一步实现。

结论:在图书馆运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用户信息,通过相应的手段及技术将用户信息资源化后,利用这些资源,图书馆可以有效的实现管理及服务创新,进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蒲筱哥.基于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关系模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力提升机制的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06):64-69.

[2]李爱国,汪社教,孟祥保.图书馆用户信息模型框架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3):13-19.

[3]张计龙,殷沈琴,陈铁.基于ERU的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数据采集方法研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33(12):10-16.

[4]楼雯,房小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34(07):21-27+38.

作者简介

朱亚萍(1991年—)女,河南郑州人,专业:图书采访, 职称: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理论框架资源化概念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