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
摘要: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因此,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时期的师生关系。
关键字: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尊敬;理解;关心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19-01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而学校则是师生的心灵相互接触的平台。而以往的传统学校教育是一切由教师来主宰,学生处于一种消极依赖、被动应付的地位。常见的师生关系是:权威与服从、教师中心关系。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敬而远之"、"绕道走"甚至形成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双重人格"。那么新的师生关系应是怎样呢?--平等和谐。
1.尊重学生
尊重是作为人的一个最起码的心理需要。教师作为成年人,在与其他成人的交往中懂得尊重别人。可往往忽视了自己交往最多的一个群体──学生。"教师中心"置学生于依附地位,"教师权威"往往是对学生发号施令,这样就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尊严,践踏了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贬低了学生的理智能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2.理解学生
"理解万岁"已成了一句俗语,可理解的范围却很少包括孩子。但作為教师要更多地去理解学生。因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痛苦、有压力。可以说如今的社会上,最苦最累的就是学生。他们要承受沉重的学习负担,承受家长的叮咛与希望,承受名落孙山……为什么有许多例学生自杀、杀人、离家出走呢?因为他们的心太脆弱,而他们的压力又太大,有时会喘不过气来,只好自报自弃,拿自己的豆蔻年华当儿戏,走入歧途,甚至走上不归路,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的理解会唤起他们的勇气、自信,会给他们力量。反之,会使他们觉得"没有希望了",甚至把来自各方面的积怨发泄给教师,形成扭曲的心理,和老师对着干。与教师对他们的"苦心"背道而驰,既不利于教师本身,又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要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去理解学生至关重要。
3.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
"嫉妒"是一种不良心理,是一块不健康的土壤。会滋生出超乎寻常的恶念,使人消极、使人敌对。就当今社会而言,竞争是残酷的。虽然说竞争能催人奋进,使人自强,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平等,也就是竞争必须是公平的。作为学生,他们生活在学校,可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学生中间存在着竞争:考试成绩、道德品质表现、特长发挥等。如果教师对待学生不是公平的,就会使一部分人本身具有的嫉妒心变成恶念、消极、敌对,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师能够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对待好、中、差等各类学生,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会如上所说,催人奋进,使人身心愉快,学生的心会与老师靠得更近。
4.讲究教育艺术,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方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严"是有条件的。首先要"严而有情"。情是万念之源,作为教师对学生用情,就会使学生感到温暖,激发其爱师尊师之情。说到这我想起了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曾经我班一个叫孙淼的孩子特别淘气,经常搅得前后左右不得安宁,我一气之下叫他写检查,并要求家长签字。可下午,当我看这份检查时并没有家长签字。我问为什么,他说中午父母都没回家,自己在楼道里呆着。一听到这,我很难受。于是到校门口的卖店买了面包,把他带到办公室吃。孩子边吃边流泪,我不知什么原因,又一问,他说,自己说了谎,骗了老师。原来他的父母中午在家,他也吃了饭,只是怕挨父母打没敢签字。从这件事以后,孙淼是班里最听话的孩子,那个学期还被评为优秀学生。难道这不是老师的温情打动了他吗?在这次之前,有多少回严厉的批评与斥责并没使他改变,而今他却好学、守纪。因此说老师严固然重要,但要做到有情。其次要"严而有理"。对学生不能以老师的权威压他们,无论对待学生的任何错误,都必须有理有据,让他们不但口服、而要心服,使他们明白道理,让他们对老师是敬,而不是怕。再次是"严而有方"。也就是说,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浮躁,好骄傲,对这样的孩子,就不益表扬,对他们就应既严在内心,也要严在表面,压制他的浮躁情绪。而有的学生却是胆小、内向,爱听鼓励,这样,对他们就应多表扬,激发其内在的潜能,既使是犯了错误,也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批评,消除其心理障碍,使其身心愉快,增强信心。
总之,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可以既作为人,又作为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也能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