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除了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创建有吸引力的课堂情景,达到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41-01
引言
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因为,数学学习与解题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加强“三基”教学
学生素质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首先要加强“三基”教学,即基本理論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方法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讲解相关概念、定理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内容做到彻底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其中概念教学除了要讲解概念的内在涵义与外在延伸,还要将不同的概念进行对比,总结出区别与联系;定理教学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掌握具体运用方法。学生解题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能够结合题目提出问题,运用正确的概念与定理等进行思考。
二、培养学生解题技巧与信心
数学学习与解题息息相关,对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培养自身解题能力,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与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知识掌握程度,自信心也是数学解题的关键,所以学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无论面对何种题型,只要是学习过的内容都可以大胆的去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当然,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还要仔细审题,掌握有用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概念、定理进行解答,而且,一般来说,相同类型的题目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共性,在解答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可以考虑下一般解法。
三、提高学生解题途径分析能力
分析题目现有条件,从中寻找解题途径是解题最为关键的步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解题思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如分析法、换元法、反证法与归纳法等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般规律进行解题,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解题时,既要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又要结合题目联想相关知识点,只有能够找准知识点,并加以运用推理,便能从中寻找出解题途径,可以说,知识联想与运用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题目结构与知识结构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解题途径分析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教育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目标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技能讲授,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学习需求,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亲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目的。
五、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有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系统性相对薄弱的问题,究其缘由,这部分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解题后的反思的重要性,不会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导致解题过程中发生的错误无法及时得到纠正;不会对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与思想方法进行归纳。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解题后反思重要性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的好习惯。从学生角度来说,学会解题后的反思,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推动思维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满足新课改需求;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为学生日后学习铺垫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观察生活,从而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J].电子制作.2014(11)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08)
作者简介:
吴学志,男,1975年11月生,一级教师,学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