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谟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基础,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传统语文教学过分注重成绩,忽视学生的人格和创造能力。戏剧进课堂,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构建戏剧教育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得以运用。提倡建构主义“以学为主”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不排斥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建立“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阅读能力。但是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和老师过分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共场合的自我表现能力,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的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格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戏剧教学需要我们教什么呢——
1.一点点戏剧的常识。
2.人物的语言。
3. “戏”的意味(潜台词)及其在推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4.戏剧中的“扣子”(场景或内容转换的处所,期待与突转) 。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再现情境、感悟文章并进行再创作的有效方法,陶行知在上个世纪就提出应该重视戏剧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第56号教室”的雷夫也在戏剧教学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美国甚至世界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里提出戏剧教学法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两个好处:其一,由于表演的要求,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中的知识,对字词句的掌握更加熟练,同时感悟文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其二,通过表演,学生对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和诠释。关于剧本的取得,可以是直接使用戏剧类课文,或者对普通课文进行改编,也可以选择课外的经典戏剧。
戏剧是20世纪初期英国将戏剧列入学校课程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从事学校课堂教学的统称,体现的是一种教学方式和理念。亦可称之为“戏剧教学法”,把戏剧作为一种戏剧化手段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运用戏剧技巧、游戏或活动,协助教师及学生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要将戏剧教育以最简单、最易于操作的方式,又最具实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去,使之能真真正正推广、普及到常规课堂,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戏剧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淡化,注重于所有学生的相互学习、经验共享、共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養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思路在于——
1.咀嚼:表层意思和深层意义(意蕴、旨意、意趣:考虑人物个性、情节等);尤其要注意“潜台词”。
2.联系:将散布于文本的话语整合(联系)起来推敲,进行本质分析(探究其必然性、特征性)。
3.体验:朗读、扮演。
让戏剧教育走进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戏剧技巧,其之间必须互相搭配。不同内容的课文,选取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戏剧技巧进行教学活动。
(一)兴趣式阅读—鉴赏式阅读—评价式阅读模式
(二)分角色朗读—质疑讨论—读写训练模式
(三)读读、听听、看看、议议、评评教学模式
(四)双演式教学模式
(五)单元教学模式
当然,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不要孤立地研究单独的一篇课文。在单元结构化已经成为各种语文教材普遍采用的课文组合方式的今天,在考量某一篇课文“教什么”的时候,应该“瞻前顾后”,看到这篇课文的前后都有什么课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课文形成了怎样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具有怎样的目标设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戏剧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发挥了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戏剧技巧,创设教学环境,提供学科资源,改变教学行为,并把戏剧技巧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的基本要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学生将戏剧技巧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培养沟通和表达素养,从而达到戏剧教育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