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文英
摘 要: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实施在线教育的支撑平台,是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其使用和推广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当前,国内外研究就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广提出了自顶向下、自下向上以及混合式的方式。实践中,许多高校网络教学经过初期探索时的蓬勃发展后,进入停滞不前的瓶颈期。本文尝试借鉴创新扩散理论对当前高校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几种普遍方式的不足与效果进行探析,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视阈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推广策略,以期有益于提高我国教育信息化程度。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扩散理论;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伊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知识经济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改革的趋势之一即为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推动教育方式变革。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是课程教学信息化得以实施的支撑平台,其应用情况体现一所学校教学信息化程度。我国教育部早在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要求精品课程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期间,为便于统一管理、建设课程,国内绝大多数学校自建或引进了网络教学平台,将其视为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加以推广。
进入2010年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产生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并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成为颠覆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契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高校管理者们普遍意识到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采取立项建设、资金支持等激励措施,以期通过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愿望。
现实中,尽管许多高校投入了不菲的资金,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建设经费与政策的刺激下经历了短暂的蓬勃发展后就陷入停滞不前的瓶颈期。
当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已逐渐由之前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资金与技术支持、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状况转变为管理者重视、资金到位、建设目标明确,但是应用可持续性不够。根源在于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教学中是最近十余年来的新事物,可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与经验尚显不足。
本文尝试移植传播学经典理论,借鉴创新扩散理论经验对现有推进方式的不足以及效果进行探析,并提出创新扩散理论视阈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推广策略,以此作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和应用的有益启示和补充。
二、创新扩散理论的主要内容
创新扩散理论主要是研究创新成果在社会进程中为人知晓并在社会系统中得到推广的理论,在传播学中具有历史地位。其代表人物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埃弗雷特?M?罗杰斯认为“创新”指的是“个体所认为的新事物,包括观点、行为、实践、物体等”。而“扩散”此处是指一个传播创新的过程。当一种创新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经由不同的方式在社会中产生影响并广为传播,就可以说创新经过了扩散。创新想要快速扩散需要包括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五个要素。在扩散过程中,当受众得知一项创新后,选择是否采用这一创新的过程由五个步骤组成,可以用认识、说服、思考、决定、确实五个词概括。采纳者分为五个群体:创新者、早期采纳者、中期采纳者、晚期采纳者、迟钝者。一个决策者的决定也会反过来影响其他人的决定。早期采纳者,很多都是具有媒介使用权的人,他们通常都在人际传播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
三、创新扩散理论视阈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推广效果探析
(一)自顶向下推進策略的效果探析
国外有研究人员将网络教学推广策略分为自顶向下和自下向上两种。
关于自顶向下的方法,在对国内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时,普遍认为资金支持、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基于任务的管理和相关政策是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常规手段。几乎所有学校都同时采用这三种方法中的两种或更多。
自顶向下的方法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往往难以保障网络教学活动的持续活跃。如国内某高校制定了完善的推广政策与激励措施,要求所有课程必须实现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参考资料等全部上网开放。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大部分教师被动使用平台,缺乏主动更新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的意识;绝大多数在建课程缺乏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基于平台的学习仍然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等问题。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创新想要快速扩散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相对优势,即“和创新前的方法相比较,创新后的方法拥有的独特优点,这些优点是之前方法没有体现出来的,但却正是创新的优越性所在。在自顶向下的推进过程中,十分强调政策与资金支持。许多高校采取立项建设,提供经费支持的方法推进网络教学。这一过程中,“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与没有使用的教师相比,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得到经费资助的教师有积极性,没有获得经费支持的教师,因为没有“相对优势”,几乎不会参与到扩散过程中。
对于全体教师而言,能够通过立项获得资金支持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教师被排除在扩散过程之外。即使是通过立项获得经费支持的教师,立项与经费支持往往有一定周期,一旦周期结束,“相对优势”不存在时,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网络教学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成为必然结果。
此外,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了人类许多生产生活方式,如QQ软件、Email的普遍使用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作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代表,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原本应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为师生双方带来许多便利。其所带来便利的价值应遠远大于教师为学习新技术所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以经费支持、政策导向推进网络教学的做法暗含的观点是进行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在常规教学之外额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需要进行资金补偿。有学者以南京高校已经和正在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群体为对象,就教师对待网络教学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阻碍高校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因素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时间/精力、政策/培训/支持、平台问题。而国外研究结果却与此相反,例如:肯塔基大学,40%的教师已深度使用网络教学平台,90%的学生至少上了一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国内外对比研究显示我国在推进网络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外在因素与开展网络教学所遇到的阻力。推进过程过分重视物质引导,忽视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模式研究及由此所带来的效果与便利,没有形成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对优势”。在资金支持、政策导向等外部刺激下,网络教学会在短期内蓬勃发展。一旦外部刺激消失或弱化,网络教学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二)自下向上推进策略的效果探析
自下向上的方法通常包括常规技术培训、提供操作手册、设立技术支持中心(如客服电话支持、网络培训平台及QQ 群)和竞赛等手段。有研究发现,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大部分高校多采用自下向上的方法,而非自顶向下来推动和维护网络教学的发展。其中,常规技术培训和竞赛被视为最为有效的手段。
国内某高校在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进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效果也验证了此研究。该校没有任何政策要求与激励措施,采取全员培训与技术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全员培训结束后在七、八年的时间里,该校网络教学平台内产生了108门访问次数超过10000次以上的活跃课程。新入职教师主动要求接受培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显然,来自技术的阻力完全可以通过培训克服。促使教师主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动力也并非完全来自资金支持与政策导向,而是教师在观念上对网络教学的认可以及在实践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所带来的便利。
依照创新扩散理论观点,培训过程是为潜在采纳者提供认识机会,并说服其接受的过程。在经验丰富的培训主讲教师引导与指导下,潜在采纳者正式地接触网络教学平台,了解使用方法,获得初步认识与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网络教学平台,如听他人介绍或自己摸索,培训过程中创新的复杂性会大大降低。潜在采纳者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基本的使用方法,从而有利于快速扩散。同时,培训过程提供可视性体验,潜在采纳者通过直接使用平台,获得真实体验与感受更有利于其决定是否使用平台。并且,培训中通常会涌现出一些对网络教学持积极态度,当场决定采用的采纳者。这部分人即为早期采纳者,在人际传播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他们的决定会直接影响其他人的决定。
实践中,多数高校在网络教学平台推广过程中,虽然提供了培训,但对培训作用没有深刻认识,培训往往只在网络教学平台引进初期提供。常常由教学平台的研发公司技术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以提供操作方法培训为主,基本没有或很少涉及与教学模式变革相关培训。注重技术推广,忽视教学模式创新的培训,因难以形成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对优势”而大大降低了扩散速度与扩散范围。
(三)混合式推进策略的效果探析
混合式推进的方式是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效果毫无疑问会优于任何一种推进方式单独使用的效果。大部分比较成功的高校也都采用混合的推广方式,既有自顶向下也有自下向上的方法。但是,自顶向下的方式,所产生的“相对优势”往往是资金支持、政策导向等外在优势,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成为必然。自下向上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手段是常规培训和竞赛。实践中,培训常常以简单的操作培训为主,难以实现快速扩散。而竞赛需要管理者的重视与资金支持,需与自顶向下的方法结合。因此,使用混合式策略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时,仍需对各种方式进行改进与完善。如设法形成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对优势”,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都会加快扩散速度与扩散范围,提高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
四、创新扩散理论视阈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策略探析
(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对优势”
各高校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原因是当前教学改革趋势之一为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推动教育方式变革。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手段,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是终极目标。
实践中,由于教学模式创新既没有固定的程式,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技术手段创新可以统计,可以量化。多数以课程立项建设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学校常常会制定出统一的课程建设标准,往往十分关注技术应用,很少或几乎不涉及模式变革。一门完全符合建设标准的课程,很有可能只是将教学材料发布在教学平台内,要求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在论坛内留言等。教学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改变。对教学模式创新避而不谈,避重就轻地开展网络教学,将背离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目标。只有在政策层面明确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信息化手段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系,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无固定模式,无统一标准,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学为根本的评价体系,才能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从低水平重复建设、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方式变革。
(二)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作为一项综合性课题,深入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是由教务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进行联合管理,还没有成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网络教学是最近十余年来的新鲜事物,在实践中没有太多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例如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如何开展培训等现实问题仅仅由教务处或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以常规工作的方式进行,显然是盲目而不科学的。此外,关于教学模式创新,多数高校教师一方面科研、论文压力使他们不太可能投入过多精力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需要具备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由学科教师担此重任既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专长,也难以产生具有影响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使个别教师有热情,有能力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创新成果推广范围也非常有限。
高校只有充分意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而是一项关系到教师、学生、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改变的系统工程,是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综合性课题,形成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团体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才有可能将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推动教育方式变革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完善培训体系,注重先驱教师培养与培训团队培养,加快扩散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常规培训是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有效手段。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有必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完善培训体系,多层次、多形式持续深入地开展培训。许多高校仅在网络教学平台引进初期组织操作培训、专家报告。后续阶段几乎不开展培训或只提供操作培训是网络教学陷入停滞不前的瓶颈期的原因之一。应用初期,教师们初次接触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操作培训与专家报告让教师们意识到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尝试使用是合理的。随着平台应用的普及,参与其中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网络教学的经验、能力、需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培训需求会更加多元化。只有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才能满足教师需求,实现创新扩散。
第二、培训过程中,注意发现早期采纳者,发挥其重要性。早期采纳者一般具有创新思维,是能够提前采用创新方法的少部分个体和小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会使他们成为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先驱教师。另一方面,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共同的经验范围越大,传播将会更容易,也更有效。早期采纳者既是学科教师群体的一员,又常常都在人际传播中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将他们吸纳到培训体系中,由他们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将创新扩散至晚期采用者将更有效。
第三、重視培训团队的培养。培训师肩负降低创新复杂性,提供可试性感受,说服采纳者、扩散创新的重任。其自身的素养与综合能力显然是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如果培训团队同时具备技术创新能力与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将有利于实现基于教学模式创新的“相对优势”,提高扩散速度与扩散范围。对培训师与培训团队进行培养,使培训团队具有融信息技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为一体并有从事网络教学经验与实践的能力是加快扩散的有力措施。
(四)合理落实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实现快速扩散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至今,十余年的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我国高校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与日俱增,资金支持也很充足。如某高校启动“本科生全部课程上网工程”,明确要求各学院建立课程上网激励机制,对教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的工作量给予认定,设立教学奖励等。当前,制约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因素已不再是管理者的重视、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等外在因素,而是如何切实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本质问题。对立项课程予以奖励有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但如果只有积极性,只有手段创新,缺少教学模式创新,网络教学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是必然结果。因此,充分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在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同时,在教学模式研究与开发、培训模式研究与开发,先驱教师培养,培训团队培养等方面投入充足的经费,是从源头上促进网络教学可持续性进行,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物质保障。
五、结语
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化教学得以实施的支撑平台,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近十余年来的新事物,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需要在研究领域与实践领域进行大量探索与实践。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和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推广策略,有助于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辉.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 若干趋向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1).
[2]闻佳媛.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J].科技传播,2015(7).
[3]韩爱庆,仁权,唐燕,郭凤英.高校网络教学发展历程及推广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
[4]王佳利,吕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推广探析———以扬州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6).
[5]梁林梅,罗智慧,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6]王换超,张庆秀.绩效技术视角下的高校网络 教学平台应用研究——以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10).
[7]http://202.201.112.11/eol/homepage/common.
[8]冯艳,杨淑辉.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可持续发展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9]http://course.xmu.edu.cn/meol/common/inform/message_content. jsp?nid=6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