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诊室

2018-05-05 06:13崔清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动作心理咨询头发

崔清华

医学硕士,医学类高级职称,山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首席常务理事,山西省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太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万柏林区分站站长,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10年心理咨询经历,长期从事未成年人心理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探索。

案例一

我孩子是个快7岁的大班男孩,很喜欢讲故事。前段时间他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宝宝讲故事”比赛,并拿到了三等奖。我觉得孩子能主动要求参加比赛就是好事,现在还拿了名次,更让人开心,所以他拿回奖状的时候我和他爸爸一直在夸他。但是孩子却不是很高兴,情绪一直很低落好像感受到挫败,受到打击了一样。我和他爸爸想用在邻居面前夸他的方法让他开心一点,但好像作用不大。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呢?

崔老师说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老师,只要你愿意和他交流,他会教会你很多教育的方法。你看见儿子不高兴,应该先去问问他不高兴的原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后才能进行针对性引导。也许他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或者还可能有别的想法,你不和孩子交流便无从得知。如果他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够好,那么你们反复表扬对他来说是不是有一点儿讽刺的感觉?你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感受,需要什么,不是别人能够告诉你的。对于孩子来讲,肯定他的努力(不是名次)很重要,但和他平等交流、理解他的感受更重要。

案例二

我的孩子3岁,已经上小班了,从去年刚入园时就发现她有拔头发的行为。平时醒着还好,孩子自己玩或看书的时候我们没有发现她拔头发,只是有时候会用手指绕头发,但睡觉时就会拔,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睡觉都一样。一开始我以为是给孩子用的洗发液不好,就换了几种,但孩子还是会拔,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也都不缺。幼儿园老师和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网上说有可能是孩子有心理压力,可3岁的孩子会有什么压力呢?我们该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心理问题呢?如果孩子真的有压力,我们该怎么做呢?

崔老师说

你的孩子是个女孩子吧。起初,孩子拔头发可能真的是因入园适应的情绪问题而导致的无意识行为,可这个行为持续下来更多的是因为家长的关注。如果家长不理会孩子的这个小动作,等过几天孩子的情绪好转了,这个小动作自然也就没有了。而且孩子拔自己的头发自然不会弄疼自己,如果拔头发太疼孩子就不会继续拔了。正是因为她一动头发家长就提醒她不要拔头发,这样过分的关注反倒会暗示提醒她,使她总是重复这个动作。不仅是拔头发的这个动作,许多孩子做小动作的习惯其实都是家长过分关注造成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式是忽视孩子的小问题。

案例三

我儿子已经3岁了,但还没有上幼儿园,他平时是个还比较勇敢的小男孩,就是特别害怕打针。前几天,又该带他去打预防针了,他奶奶怕他哭闹不肯去,就告诉他要带他出去玩,我儿子就高兴地跟着走了。到了医院,他就开始闹腾,他奶奶为了能快点打完针,就用力抓着他不让他动,他就哭着看着护士给他打针。后来,我发现我儿子不仅更加害怕打针了,而且看到一些比较尖锐的东西也会特别害怕,感觉像是对这类物品有了阴影一样。请老师支支招,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再害怕了?

崔老师说

奶奶用这样省事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确切地说,是给孩子留下了恐惧的记忆。在这个恐惧的记忆中,奶奶哄骗、抓住不让动等行为带来的心理伤害比打针带来的疼痛感更可怕。不过,只要今后方法得当,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带孩子去打针还是做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应事前和孩子说实话,让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有个心理准备,让他知道:不打针有可能会生病,虽然打针会有一点疼,但是可以忍受;你可以哭,也可以由爸爸妈妈抱着打针,不一定非要坚强和勇敢地忍着不哭,但一定要自己面对。孩子如果能够理解打针是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去打针时也就能接受打针的疼痛了。当孩子由家长抱着,哭着打完一次针后,他就会觉得不过如此,有爸爸妈妈抱着,打针就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孩子对打针的恐惧就降低了。

猜你喜欢
小动作心理咨询头发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我的头发『断了』
养护膝关节常做小动作
头发飘起来了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用小动作点燃“小宇宙”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头发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