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远
春风过处,暖暖的气息洋溢开来,冬眠的土地逐渐被绿色渲染。在这抹綠色里,荠菜怕是春天对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嫩绿的叶子匍匐在地上,柔嫩的茎秆摇曳着细碎的白色小花,像是低配版的满天星,而荠菜饺子、荠菜豆腐羹……不仅是美味的风向标,还是忙碌生活下的人们田园牧歌式的怀想。
几日前,小区楼下的草坪上一位奶奶蹲在那里扒拉着地上的小草,有点惊喜地对我说:“这居然是荠菜。”或是这荠菜勾起了她的回忆,她主动打开了话匣子。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尤其是北方,冬天无非是萝卜、白菜这样耐储存的蔬菜,无论怎么变换花样,两三个月里时时相见也难免让人厌倦。清新怡人的荠菜成了春日餐桌上的大惊喜,甚至有“宁吃荠菜一口鲜,不吃白菜一口馅”的说法,而挎着篮子挖荠菜也是那个年代常见的场景。
那个时候的荠菜是用来改善口味的,先把锅里的水烧开,豆腐切小丁放入开水中翻滚几次,再把荠菜切成碎末,撒到锅里同煮,最后挖一点猪油化在汤里,撒上一点盐,翠绿嫩白的荠菜豆腐羹,在热气蒸腾间就被一家人抢光了。如果是讲究的人家,起锅前会再撒一把虾皮,那味道是更好不过了。
据说上海从19 世纪末就开始栽培荠菜,20 世纪中后期荠菜的种植就已经大面积推广开来。现如今,荠菜也是菜场里的熟面孔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总感觉少了点荠菜的野味儿。
这种感觉也并非矫情,荠菜分为散叶荠菜和板叶荠菜,散叶荠菜叶片窄而厚,香气较浓,呈深绿色,味道鲜美但是不易栽培。目前市售的荠菜多为叶片宽大、外观好、易栽培但风味较淡的板叶荠菜。
所以有些人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野生的散叶荠菜,但是荠菜在没有开花的时候难以分辨,开花后就只能用来做“荠菜煮蛋”——因“荠菜”与“聚财”谐音,我国多地有农历三月三时,用一小捆荠菜与红枣、生姜等一起煮蛋的习俗。
吃上这样一颗蛋,寄托着“吉祥发财”“祛病消灾”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