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叶力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始于19世纪70年代。受其影响,主要依靠学费运作的日本私立高校生源严重不足,20世纪以来部分私立高校相继倒闭。2009年6月6日,日本松坂市、新城市、尼崎市及神户市的几所私立高校同时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宣布大学经营陷入困境,停止招生*资料来源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网址为http://www.mext.go.jp/b-menu/activity/index.htm。。私立高校首次如此密集地倒闭,令日本政府感到震惊。
2015年日本总人口为1.26亿,而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庞大的人口总量掩盖了许多问题。我国政府近年来才开始意识到少子化问题,并试图通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来避免过低的生育率。日本步入少子化社会已多年,政府与私立高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应对,但并未使其有效摆脱这种危机,因为以维持现状为理念的应对措施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之举*窦心浩:《少子高龄化社会与危机中的日本私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第92-99页。。中国的人口危机潜伏着比日本更为巨大的惯性,应高度重视少子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借鉴他国之经验,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少子化现象作出积极的预测和应对。
日本少子化问题与经济高速增长过程有着密切联系。经济增长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转变,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年轻人的雇佣环境也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在青年人口减少、税收下降的背景下,私立高校面临破产是日本高等教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资料来源于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人口统计资料集2009》《日本长期统计系列》。。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31年,日本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可能不足100万,相当于1991年适龄人口数(207万)的一半*资料来源于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人口统计资料集网站。。如此迅猛的人口减少速度将给日本高校的招生和运营带来巨大冲击,也会让本就经营困难的私立高校雪上加霜。日本出现少子化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重视不及时,相关政策不到位。除国家教育费用外,日本家庭的私人教育费用支出非常高,过重的养育与教育负担抑制了生育需求。在传统社会中,生育包含着家庭为生产的经济机能创造必要劳动力的意义,而在现代社会中,生育则被认为不仅是养育费和教育费的一种消费,而且是情绪、心理和时间成本上的一种负担。也就是说,在产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强调养育的质量,而养育的高费用导致生育率的急速下降。
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长期受到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在经济上已经处于一个停滞状态。收入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适龄生育人口的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降低开销。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子女前途的不可预知性变得越来越大。在高额的教育费用以及子女不可预测的未来的双重压力下,许多年轻夫妇放弃了生育。日本女性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30.1岁,晚育化问题愈发严峻,加重了日本少子化现象*资料来源于日本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2013年)。。2011年,日本男性初婚平均年龄是30.7岁,女性是29岁,晚婚造成晚育;而1980年日本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龄为25.2岁,初次生育平均年龄为26.4岁*资料来源于日本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2013年)。。在近30年间,日本人初婚和初次生育年龄在不断推迟,一些夫妻因为结婚太晚放弃生育计划。就业难、生活不稳定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倾向于“不婚不育”或“婚而不育”。
另外,经济萧条迫使已婚妇女再次进入社会就职。通过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日本丁克家庭以及不婚就业型家庭显著增加,表明女性对结婚生子没有太多憧憬甚至有些抵触,很多家庭因此错过或者放弃了生育机会,不再视生儿育女为已婚家庭美满幸福的标志,有些甚至视其为个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表1 日本女性理想家庭生活模式占比*数据来源于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出生动向基本调查》(2008—2015年)。/%
日本女性结婚后基本回归家庭,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尽管日本政府强调男女平等,但现实中“大男子主义”思想依然存在。日本男性结束工作后宁愿在外消磨时间到半夜也不愿早早回家,加之他们不愿意与妻子一起分担家务、育儿等事务,使日本女性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选择工作会拥有更广阔的升值空间,而选择生育意味着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脱离社会。虽然日本政府从立法上保障了育儿女性的各种权益,但她们仍面临着巨大的育儿成本,如职位的变动和收入的下降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越宽松的育儿休假制度对企业经营越不利,因此,雇主往往变相提高女性育儿的机会成本。日本工会总联合会近日汇总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5年在职怀孕的女性中,约40%未能如愿取得育儿休假。此外,超过60%的女性表示感觉不到社会对职业女性怀孕生子的意识变化*《日本调查显示四成职业女性未能取得育儿休假》,2015-09-16,http://japan.people.com.cn/n/2015/0916/c35467-27593756.html。。因此,有着高收入以及好工作的日本年轻女性不愿意结婚或者婚后不愿意生育,加剧了少子化现象。
适龄青年人口的减少直接影响高校的生源、办学经费等诸多方面,对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1991年,日本修订《大学设置基准》,放宽了大学的设置要求,旨在增加大学的数量*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1991—2015年,日本大学的数量从507所增至779所,增幅达54%*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大学数量的增加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形成了“全入教育”的局面。与此同时,跌破定编、面临破产的大学数量也与日俱增,首当其冲的便是私立高校。作为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私立高校的发展趋向将对日本高等教育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日本私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银行贷款等,其中学费收入是主要来源,这意味着招生情况决定着私立高校的生死存亡*日本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统计要览》,http://www.mext.go.jp/b-menu/toukei/002/002b/1337986.htm。。一方面,在2012年文部科学省大学入学考试室统计的579所私立高校中,有198所的录取率高于80%,占总体的34.2%,有11所大学的录取率达到100%*数据来自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也就是说,除非取消入学考试等筛选机制,否则超过1/3的私立高校已无法招到充足的学生,更别提按照传统方式进一步扩大招生了。另一方面,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日本大多数家庭收入惨淡,因此,私立高校无法通过大幅度提高学费来增加收入。生源不足造成私立高校经费来源萎缩、师资冗余和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出现办学危机。
少子化致使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不断减少,18岁人口在1992年达到峰值205万,2000年下降为151万,2010年仅为120万*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尽管日本私立高校已进入全入时代,但仍有90%左右处于定员不足的状态*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日本私立高校生源的严重不足,直面办学危机。
拥有庞大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日本,以GDP比看其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在OECD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家庭或个人对教育经费的负担较重。经济不景气又导致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私立高校教学、科研的水准下降,对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减少。事实上,日本政府公共财政对私立高校的支出在数十年间一直仅占高校日常经费的10%*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私立高校在仪器设备、师资水平和奖学金发放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经费充足的公立高校。在《大学设置基准》中,校舍面积、教师数和图书馆藏书量等相关教育的基本人力、物力,都是按照入学定编来设定的,在办学经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打破定编意味着教学水平的下降,如1955年超额录取率为1.39倍,1965年为1.67倍,1975年则为1.84倍*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由于文部科学省未出台控制超额录取的政策性手段,在公共财政支出不足的背景下,日本私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质量下降是必然的,并孕育着更大的风险。
高校的课程由一般教育课程、专门教育课程、保健体育课程和外国语课程四大类构成,其中一般教育课程又包括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这四大类课程占高校课程的比例分别为29.0%、61.3%、3.2%和6.5%*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实与课题》,陈武元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这种课程体系在日本私立高校实施了近40年,影响着学科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不利于高校的个性化发展。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全国46%的四年制私立高校2012年春季入学人数未达到招生计划数,该结果与2008年47%这一历史最差纪录处于同一水平。据悉,这次调查共有577所高校参与,几乎网罗了日本所有的私立高校。招生人数未达到计划数的私立高校较上一年增加41所,达264所。招生人数超计划数的高校则减少了36所,为313所。实际入学者在计划招生数中所占比例,全国整体下降2%,为104%。从日本21个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宫城县除外)下降7%,仅为75%。该比例较低的地区还有四国(86%)、除福冈外的九州(92%);比例较高的地区依次为东京都(111%)和神奈川县(105%)*数据来自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在教育经费紧缺的背景下,日本私立高校改变靠发传单、亲朋好友间传递招生信息等传统宣传方式,积极利用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优化招生宣传效果。一方面,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须具备相应素质,既充分了解学校针对学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又十分熟悉学校以及各分支学院的特点,以确保学生根据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注重把握学生心理,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招生宣传。
学生成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环境是重要因素,人的健康、心情和效率都与之息息相关。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使学生感知深层次的素养水平,进而在行为和成就上有更好的表现。日本私立高校从校园占地面积、仪器设备、信息化水平以及国际合作学习的视角出发,致力于与海外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例如,早稻田大学已与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约660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针对学生的合作交流项目超过350个,每年有近3 000名学生开展交流*数据来自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开设的针对本科生的长期交流项目包括与牛津大学合作的预硕士课程项目,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及华盛顿大学合作的“3+1国际化领导能力培养项目”,还有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合作的“双学位项目”。另外,学校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少子化引发了日本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日本私立高校界普遍认为,既然内部难以解决,就从外部寻求应对之道*《日本少子化问题加剧,却给留学生带来更多机会》,2017-12-16,http://www.sohu.com/a/210835639_170779。。近年来,他们一直在为吸收海外人才作努力,与包括罗森、全家、7-11在内的日本多家便利店合作,加大对留学生的招聘力度,并向留学生集中授课,介绍日式礼仪及较为陌生的商品。便利店的兼职不仅能增加留学生的收入以助其完成学业,而且可以借此体验日本的饮食文化和待客之道,极大地激发了留学生的兴趣。此外,日本政府放宽了留学生签证,相应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增多,以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前往日本求学。
日本私立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近亲繁殖和学阀控制较为明显的特点。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倾向于留在母校,校方在招聘教师时也更青睐于本校学生。例如,2007年日本私立高校共招聘1 659名应届毕业生,其中留校生就占62.4%*数据来自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近亲繁殖、学阀控制与东亚传统的家族文化密切相关,而近亲繁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学阀,进一步加重近亲繁殖。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术的单一性和学术氛围的僵化,不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日本政府就这一现象借鉴OECD教育调查团报告书《日本的教育政策》*OECD:《日本の教育政策》,朝日新闻社1972年版,第52-55页。中有关教师结构的内容,实施了高校教师定期流动的政策,并督促私立高校加以落实。
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发达程度远超于公立高等教育,但少子化现象导致私立高校生源不足,对相当一部分私立高校造成巨大冲击,轻则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重则直接倒闭。而日本政府也无力回应私立高校的经费诉求,因此私立高校只能凭借自身努力扭转劣势。少子化现象不仅发生在日本,中国内地的生源也有此倾向。我国高校及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在遏制少子化进程中做好充足的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