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彬(浙江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来抓,指明了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向。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学界也积极参与其中,从国家治理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问题和深化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落实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性议题,而且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建构既需要政策“输出”层面的解析,也需要受众“接受”层面的分析,既需要开展对相关内容的定性分析,同时也离不开特定层面的定量探究。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民众关心什么?媒体报道什么?抑或什么人在关心?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触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根基,对其展开分析不仅必要,也是以往研究中所欠缺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本文基于百度指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大数据调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以百度指数为软件工具,通过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大数据做出调查分析。百度指数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以分析海量网民的行为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分享平台,是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统计分析平台之一,自2006年发布以来已成为国内众多机构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而百度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其PC端和移动端市场份额总量已达73.5%,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97.5%的网民,日均响应搜索达60亿次。*百度简介[EB/OL].百度百科网站. https:∥baike.baidu.com/因此通过百度指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调查和评价误差,把握新闻媒体和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动态和反应。
笔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大数据检索,时间区间设置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鉴于目前百度指数主要由“搜索趋势”“需求图谱”“媒体指数”和“人群画像”等主要功能模块构成,这些模块以数据和图谱的形式,向研究者呈现某一关键词的搜索规模,一定时间段内的涨跌态势、相关的新闻舆论变化以及关注该关键词的网民信息等内容。因此,在具体的调查分析中,笔者也主要基于这几个模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考察,进而通过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民众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状况作出解析和研判,考察具体的演变趋势和相关数值,以得出内在的运作规律,进而为其未来的科学发展提供实证根基。
所谓搜索趋势,即网民以百度为平台进行海量数据检索,百度以用户所选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关键词搜索频次的加权和的演变趋势。在这一模块中,百度按照用户搜索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PC搜索趋势和移动搜索趋势两大类,其中PC趋势积累了自2006年6月至今的海量数据,移动趋势则展现了从2011年1月至今的海量数据,在此起点上用户可自定义时间进行查询。笔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数据综合与分析,得到搜索趋势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搜索指数趋势
从图1可见,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众反应呈现三大特点:(1)在演变趋势上,搜索量呈快速递增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该领域平均搜索指数为834点,2014年1月后实现快速递增,短期内就从1 322点增长到26 024点的峰值,此后至2016年12月,相关指数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在11 914点的高位上,这客观上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中的反响是不断走向强烈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在背景动因上,民众的反应状况与国家政策输出密切关联。2013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7月、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文化部等接连印发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活动,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激励,推动了相关信息搜索指数的暴增。(3)在数据来源上,移动终端信息量大于PC终端。数据显示,在选定的时间区间内,民众基于PC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均搜索指数为1 189点,基于移动终端的平均搜索指数则达到4 994点,二者相差3 805点,可见,移动互联网已构成了民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度重视强化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信息的投入力度。
所谓需求图谱,简言之即针对特定关键词的检索进行聚类分析而得出的词云分布结构图,其作为显示某一领域发展和演变进程的一种关系性图谱,能够对其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等作出挖掘和分析,有助于研究者深入揭示该领域的动态发展规律,提升信息检索的广度和深度,为把握整体态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图谱分析,得出如图2所示的需求图谱。
图2 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图谱
图2所示各关键词间的关系可通过“相关性强度”作出解析,其按距中心圆的远近可划分为“弱相关”“相关”和“强相关”三大类。本图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相关的关键词分别为“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公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与之“相关”的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书记”“抄报”“践行”“中国”“学习”和“教育”等关键词,而与之“弱相关”的则有8个相关词汇。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民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实践应用层面,即渴求的是对于理论的具体运用和践行。对此结合百度指数对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百度知道”的数据统计,同样可得出相似的结论,显示出民众在相关信息需求上强烈的“务实性”(表1)。
表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问主题热度排名
该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稿”“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怎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内容均是实践性议题,其信息浏览量均在两万次以上,民众提问和浏览多表明其信息诉求的旺盛。显然,这对于作为政策输出主体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在理论传播上要摒弃“自说自话”的传播论调,并着力对民众的理论需求作出科学且具体的回应。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2]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积极实现理论的“高度”与实践的“需求度”的紧密统一至关重要,这应引起国家各级政策制定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
所谓媒体指数,即以报刊、电视和网络媒体等对有关内容报道量为数据根基,结合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计算出各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报道频次的加权和。作为大数据环境下的重要分析工具,媒体指数是通过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兴新闻媒体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的监视和预测来获得的,其可以让研究者和决策者迅速了解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而搜集相关信息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本研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媒体指数的检索分析,得到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指数趋势
从图3可见,近五年国内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呈现两大特点:(1)从整体趋势看,国内媒体报道的指数普遍较低。同民众搜索指数动辄1000个点以上的数量相比,媒体相关报道的投放量显然要低很多。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媒体相关内容报道的平均指数均在5个点以下,2014年达到顶峰的54个点,此后逐年下降,从2015年22个点降到2016年的8个点,这表明国内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主要集中2014年和2015年。(2)从背景动因看,媒体报道同样与国家相关政策输出紧密挂钩。2014年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点推进,国内新闻媒体积极跟进作出相关报道,这说明媒体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国家政策层面,发挥了政策输出的“喉舌”作用。对此,结合百度指数对热点新闻的排名同样可作出论证(表2)。
表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新闻排名
上表给出了国内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前十条的热点新闻,以及这些热点新闻的信息来源、报道时间和相关内容等情况。由此表可见,前十条的热点新闻在时间节点上有七条诞生于2014年,相关内容总共达到351条,客观上印证了2014年是国内媒体集中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年份。在信息内容上,这些被各路媒体广泛转载和引用的热点新闻,很大程度上还是以政策、法规和讲话为主,表明这些内容客观上构成了国内相关新闻信息资源的主流。而在信息来源上,必须指出的是除《新华每日电讯》为传统纸媒外,其余皆为新兴网络媒体,这也表明面对信息网络化的全新环境,互联网已构成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在传播主流价值观领域的实效性上正日益式微,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所谓人群画像,即大数据环境下关键词的人群属性,是依据百度用户搜索的海量数据来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关键词的人群属性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兴趣分布等社会属性信息。通过对人群画像的分析,研究者可以获得与某一主题相关的用户年龄、性别、空间等的分布特点,从而在信息来源上实现从以往的扁平化向大数据时代的立体化进行转变,对于进一步提升分析和判断的科学性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人群画像分析,得出其年龄和性别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者的年龄、性别结构分布
从年龄结构看,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呈现显著差异性,其中19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群体关注最小,仅占全国范围用户总量的11%,20~20岁的青年群体为26%,30~39岁的中青年群体为44%,40~49岁以上的中年群体为19%,整体结构上呈现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形结构。这表明在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这类群体往往初入社会不久,无论是人生和事业均在起步阶段,因此对以公平、正义、和谐、法治等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期盼,这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上给予了更多的关切。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群体的关注热度达到全部总量的72%,高出女性群体2.5倍之多,这表明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男性群体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参与热情,相关治理主体有必要通过政策完善,为强化女性群体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作出努力。
诚如学者们指出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针对性,”要“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3]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要强化相关政策和理论创新外,在空间层面对各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状况的分析亦不可或缺,借助百度指数地区结构上的人群画像分析显示,搜索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河南、湖北、福建、山东和天津,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杭州、成都、郑州、重庆和南京,而区域排名则依次为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东北和西北。可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中,成绩较为突出的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和沿海发达省市。这一情况的出现,虽然同这些地区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和人口密度较为集中有关联,但更大程度上还在于这些地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营造出了更为浓厚的宏观氛围,为民众认知、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优越环境,这一空间布局也为各地区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指引方向。
大数据作为信息化环境下的重要表征,是利用软件系统进行捕获、处理及管理的大数据集,本身具有海量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低价值密度性(Value)和真实性(Veracity)等的5V特征。[4]因此,大数据的嵌入对于反映客观事物或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现实动态和运作体系状况等具有较高的实证价值。以百度指数为软件工具和操作平台,通过上述对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进行了持续性发力,也取得了显著性的成绩和突破。从图1有关民众搜索指数的递增趋势就可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中的影响力逐年增大,对此应给予充分肯定。但大数据的分析同时也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践行上还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
(1)核心价值观信息投放与民众相关信息需求存在脱节。表2的大数据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主要以理论和政策传播为主,而表1、图2的大数据则反映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诉求,很大程度上则是基于具体的实践需要提出的,二者显然不在同一层次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重回应民众的关注和需求,加强实践层面的信息投放。
(2)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缺乏持续性的跟进动力。中央《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需要“新闻媒体发挥传播的主渠道作用”,以“不断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5]但图3的大数据显示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报道指数持续递减,显然这与民众此后不断高涨的信息诉求存在脱节现象。
(3)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缺乏精准定位。一方面是未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整体较为粗放,导致各区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搜索指数存在“冷热不均”现象。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信息输出过程中亦缺乏年龄、性别关照,导致相关内容缺乏足够感染力和针对性,这是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群体在搜索指数上存在差异性的重要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进行培育和弘扬”,“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可谓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上提出了十分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当前要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除了学界要继续强化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外,积极推进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亦不可或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社会生活的根本保障,提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效果,“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化的长效保障机制。”[6]通过上文对近五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状况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其对国家治理主体相关政策的完善是有巨大启示意义的,未来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绩效水平,就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机制建构工作:
(1)建构协同合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实现区域并举。区域间搜索热度的差异性不仅拉低了国家培育和弘扬的整体性绩效水平,也是弥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有成效的重要内因。国家治理需要做好“补短板”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魂的核心价值观亦不应例外。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整体实效,首要的就是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建设,以实现区域间的协同迈进。当务之急,一要形成区域间在核心价值观宣扬模式上的交流学习机制。对此可通过建构统一的交流学习平台,为各地区宣传主管机构强化学习交流提供渠道,确保落后地区能及时借鉴先进经验,同时也为落后地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带来榜样性力量。二要形成区域间在核心价值观宣扬项目上的合作推广机制。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绝不应仅是一句口号,而应以其为内核形成具体的运作项目,对此国家治理主体也应积极引导区域间在项目组织、承办上实现合作,如跨区域地方政府宣传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挖掘典型先进事迹、联合创作相关文艺作品、举行事迹报告会和研讨会等途径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跨区域传播影响力。由此两方面确保各区域拧成一根绳和形成合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水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升。
(2)建构媒体引导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持续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媒体作为中介平台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要求新闻媒体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和传播力。[7]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引导机制建设,促进新闻媒体实现影响力和持续性的不断提升。对此,一要促进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作为党和国家舆论的喉舌,新闻媒体要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其自身首先就必须形成内部约束机制,确保自身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导向,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积极做出努力。二要强化新闻媒体掌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规律。[8]既要基于受众诉求不断改进和提升相关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也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融合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科学化和有效性提供坚实保障。三要严防不良数据和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大数据的低价值密度性决定了数据本身属性上的多样性,在网络环境下有益和有害数据可谓相互杂糅,在这种情景下,任何新闻媒体都有必要形成舆论监管机制,以堵塞数据漏洞,为净化舆论空间作出积极努力。
(3)建构模式创新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的社会感染力。民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认知主体和实践主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源性推动力量。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实效性,必须把人民主体地位摆在首位,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性的思想文化诉求,由此才能真正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大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主题信息不可谓少,但在民众中真正能引起共鸣的却不多,这启示着党和国家相关治理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域,亦应积极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建构模式创新机制,推进相关信息在内容、语言和格式等方面的供给作出更新,并促其走向大众化。这一机制的实现需要相关治理主体积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唯有通过扎实的调查分析,才能摸清民众的真实需求,为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提供实践根基。二要着力形成切实通畅的回应渠道,积极吸收民众的反馈诉求,并作出进一步的策略完善,由此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社会感染力和亲和力。
(4)建构精准定位机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的精细化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除了要积极创新信息传播模式外,这里还隐含着另一个层面的内在诉求,即对“人民”的定义问题。作为一个抽象性的概念,“人民”既泛指社会的全体成员,也可专指某一类的社会群体,其本身是由不同的阶层、性别、民族和年龄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也即“人民包含着多个维度的含义”[9]。这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就不能不对其作出具体的区分和考量,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入社会和民心的基本前提。国家相关治理主体应积极通过相关机制的建设,对不同的人民群体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过程作出精准定位。譬如,从女性角度展开的有关性别公正、性别平等和性别和谐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和弘扬,从青少年视角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主题和数据库的建构,以及对中老年群体在社会参与过程中相关诉求更为具体的呼应和解答等,这些层面都关乎核心价值观的成长根基,也必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生长点。唯有形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获得最富营养的生长沃土。
(5)建构绩效评估机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绩效的科学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对某项工作的完成状况作出的评价及信息反馈的过程。绩效评估的概念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服务机构对治理绩效的不断重视,其逐渐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相关的治理主体同样可以引入绩效管理模式,通过建构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普及的具体效果做出评估,促其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达到最优状态。在具体的运作实践中,这套评估机制应着力把握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标准上,应坚持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的关注度、知晓度和认同度等为基本指标,由此进行传播过程的效率评价,并将其视为进一步完善传播方法的基本依据。二是在绩效评估的方法上,应积极建构和形成多元主体普遍参与的评估格局,除了由各级政府机构作为核心主体进行评估外,也可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或相关智库进行独立评估,通过发挥这些机构的灵活性、民间性及其智力资本优势,来更加广泛地收集相关数据并作出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奠定更加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韩振峰.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J].前线,2015(4):13-15.
[4]胡洪彬.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双重境遇与破解之道[J].社会主义研究,2014(4):89-95.
[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6]江畅,陈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6(4):4-10.
[7]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
[8]郑兴刚.传播学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6):96.
[9]杨陈.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J].政法论坛,201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