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兴市国土资源局秀洲区分局 韩 超
2011年12月29日,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国土资源所监察中队队员进行日常土地巡查,发现有农户在农田里打地基,队员上前询问,农户回答是造楼房,并称已经审批过了。执法队员当即运用手中的GPS设备,在建造现场走了一圈采集数据,并在随带的笔记本电脑中新建了一块巡查图斑。经过系统分析显示,该块图斑属于基本农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谎言不攻自破。这是秀洲区执法监察中队借助于GPS、GIS信息系统,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的一个例子,该系统在提高土地执法精准度上发挥了独特的优势。除了土地执法巡查,嘉兴市秀洲区还依靠卫片执法、村级土地网格员、群众举报等发现违法线索的“千里眼”,编制了一张严打土地违法行为的“天罗地网”。
1.地方产业结构引起的违法用地
近年来,秀洲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如:北片(王江泾镇、油车港镇)纺织业、南片(王店镇)小家电产业、西南片(洪合镇)羊毛衫市场、西片(新塍镇)设施农业。但是,工业厂房、出租房、鱼塘农庄、禽畜棚等违法用地现象随之不断涌现,由此带来浪费土地资源、环境污染、公共安全、邻里纠纷等一系列问题。
秀洲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量大,特别是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项目较多,造成土地空间、指标紧张,加上补充耕地后备资源较少,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突出。由此导致了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用地项目如道路、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站、水工建筑,因发展急需而擅自开工建设,造成未报即用、边报边用的现象。
3.农村私人建房引起的违法用地
经摸底调查,秀洲区现有农房大多建于1990年前后,60%左右的农村住宅已有25年左右的“房龄”。另外,受交通、住宅面积等影响,子女结婚、分户等刚性需求,农村世居住户改(扩、重)建住宅用房的愿望强烈。但是,由于秀洲区规划控制,特别是1+X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缓慢、多变,导致部分农户未经依法审批非法占地建房。
1.总体向好,卫片检查发现违法用地逐年下降
从2007年起,秀洲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每年开展土地执法检查。2007-2017年,在长达十一个年度的卫片执法检查中,秀洲区的违法用地数量总体可控,并呈现新增违法用地、违法耕占比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通过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两网化”巡查机制、“裁执分离”、综合执法改革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扼制了违法用地行为,提高了违法用地处置率,提升了执法效能。2015-2017年,秀洲区连续三年土地卫片检查耕占比控制在2%以内,个体工矿类违法用地基本消除。
2.土地违法重点领域易发高发,执法形势仍然严峻
目前秀洲区的土地违法重点领域发生在:农民建房、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层依法用地意识淡薄。村经济合作社或村民委员会干部碍于乡里乡亲的情面,对本村村民未经批准非法占地建房的行为不制止、不汇报,导致农民私人建房违法用地没有遏制在源头。二是保障用地与保护耕地矛盾突出,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突出。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违法用地多发易发,有新农村社区、污水(垃圾)处理站、水工建筑等民生工程,也有高速公路、航道、特高压等重点工程。
3.违法用地整改执行到位率低,拆违控违压力巨大
在实践操作中,行政机关(改革前为国土资源部门,改革后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违法用地案件依法查处后,当事人不履行拆除决定的,经人民法院司法裁定,由属地政府(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执行,由于拆违涉及违法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同时兼顾到社会维稳压力,所以属地政府对既成事实的违法用地(建筑)的拆除执行到位率较低。
▲ 执法队员整改违法用地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积极开展新时期土地执法监察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努力促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方式的转变,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三个阶段。
继2003年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后,2007年秀洲区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集中清理2005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未批先用等违规行为,共清理出2件。2008年秀洲区委发文,集中清理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简称“两违”),规范土地管理和建设秩序,通过分类处理,有效控制了新增“两违”。2011年秀洲区委办公室发文,建立完善发改、经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执法、交通、水利、公安、环保、工商、农经、供电、供水、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各司其职、共同配合的土地执法监察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的协作,切实肩负起各自的监督管理责任,严格项目准入、规范行政许可(确认)。2011-2012年连续两年,秀洲区被市政府评为土地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建设先进单位。
2011年,嘉兴市政府发文,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制止和查处工作实行网格化网络化管理(简称“两网化”)。“网格化”指的是根据行政区域、交通、河流和村庄坐落位置,将镇(街道)辖区划分为若干个“两违”建设防控和拆除的基本单元网格。“网络化”指的是通过打造数字基础平台,改进传统的巡查管理方式,配备专业的GPS信息系统技术,“两违”监管信息通过网络实时沟通。2012年,作为嘉兴市“两网化”建设试点区,秀洲区率先开展土地执法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通过招人马、建队伍、购设备,划网格、设网络,应用科技信息手段,开展“数字执法、精准执法、高效执法”,创新土地执法监管新机制,开创土地执法新格局。
通过土地执法“两网化”建设,做到对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遏制在萌芽”,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要求。秀洲区“两网化”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2014年8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嘉兴市、舟山市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函〔2014〕35号)的要求,嘉兴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为重点的综合执法改革。秀洲区积极响应改革,按照要求将国土资源领域的4大类18项行政处罚职权划转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改革前,采取的是以区监察大队和基层国土资源所为主体承担违法用地巡查、制止职能,依托乡镇政府力量开展后期处置工作的传统巡查模式。改革后,将单一土地巡查模式转变为综合巡查模式,由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土地巡查、制止和违法用地案件查处工作。
通过综合执法改革,集中了执法权,增强了基层管理能力,有效整合了管理、执法和服务资源,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解决了以往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相互推诿的问题,提高了违法用地的处置到位率。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对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讲究方式方法,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多管齐下,合力推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以问题为导向,以“三改一拆”、无违建区(镇)创建、“亮剑”行动为工作中心,开展一系列违法用地集中整治行动,规范各项用地行为。一是规范工业用地。针对地区产业结构引起的违法用地,开展“低散弱”企业(作坊)整治、散户喷水织机“清零”(提升)整治、印染(涂层)行业整治、危化品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出台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行业用地。二是规范禽畜养殖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开展禽畜养殖用地集中清理整治、设施农用地集中整治等行动,出台设施农用地管理实施细则、设施农用地管理备案办法,进一步规范规模化禽畜养殖用地和设施农用地。三是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开展“一户多宅”整治、临时用地(农户附属用房)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出台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美丽乡村”考核办法,做到“户有所居、安排计划、有序建房”,优先保障“无房户、危房户”。
敢于动真格,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树立土地执法的权威性,通过依法查违拆违,拆出公平正义,拆出风清气正。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省、市规范性文件,严格把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坚持过罚相当、程序正当的原则。土地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有三个层次。一是不予处罚。同时满足情节轻微、自行纠正、无危害后果。对违法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二是给予行政处罚。2014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划转的4大类18项行政处罚权力由综合执法部门实施。三是追究刑事责任。达到刑事责任标准的,可以同时追究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但不能以行政责任代替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同时追究的,行政处罚中的罚款可以折抵刑罚罚金。秀洲区历史上首例土地犯罪案件发生在2011年,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进行审判。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严打土地违法行为,给违法当事人极大的震撼,同时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
运用经济杠杆,将村级土地网格员、土地巡查员、广大群众的“千里眼”变得更为锋利,练就一双发现违法用地的“火眼金睛”。一是建立耕地(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加强村级土地民主管理,积极发挥土地所有者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从保护耕地中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补偿标准为: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为100元/亩,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增加30元/亩。发展林果业的耕地按50%发放。二是建立网格化土地巡查责任及考核制度。制定“发现、制止、报告、协助整改”的标准,使其量化评分。考核分数与队员的奖金(外勤补贴)相挂钩,以此激发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三是建立违法用地线索有奖举报制度。秀洲区在2008年起开展的集中清理“两违”行动,在2013年起开展的“三改一拆”行动,以及在2014年起开展的“一户多宅”整治行动,均向社会公布群众举报电话,经过调查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用地管地的良好氛围。
“天眼”主要指卫星遥感技术。秀洲区认真开展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充分应用遥感监测数据成果,对卫星遥感监测到的违法用地图斑,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分析研判全区面上的违法用地形势,将其作为指导全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风向标”。比如,从早些年的卫片来看:秀洲区农民住宅房前屋后的家庭作坊、猪棚等违法用地较多,具有“面广、量多、分散”以及“脏乱差”特点,涉及规划、建设、环保、农经等多个职能部门。所以,2007年我们推进土地执法机制创新,实行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机制,会同多个部门合力推进查违控违工作;实行网格化网络化土地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再比如,从近些年的卫片来看:秀洲区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用地存在土地违法问题。秀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每年年初提前谋划、提前部署,统筹安排全区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通过卫片这个“天眼”,我们摸清了违法用地“底数”,掌握了违法用地易发、高发的区域,从而有针对的开展执法活动,统筹兼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网”主要指土地动态巡查。2011年,秀洲区成立了一支专职巡查队伍,根据河流、道路将全区划分成114个网格,将50名队员填充到网络内,建立“镇-村-村落”三级网格巡查体系。同时,借助3S、GPS等现代技术,实现违法地点快速定位、违法信息快速核查、违法用地快速制止,在现场就可以根据所处位置从系统获取地类、权属等情况,从而快速准确地判定是否为违法用地,建立起快速发现、快速查处和综合治理的土地执法监管新模式。在日常巡查和执法中,培养队员五大能力。一是宣传法律技能。二是善于发现技能。开展“5+2”“晴+雨”网格化巡查,根据运材、放样、砌基等建房规律和特点,察觉建房前期准备迹象,把握土地执法最佳时机。三是耐心劝导技能。发现违法用地后,采取有效措施,跟踪重点巡查,劝导违法当事人自行纠正。四是群众工作技能。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经常与群众拉家常。五是依法行政技能。熟练运用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 依靠这一张“地网”,我们真正做到将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遏制在萌芽”。目前,这支巡查队伍已全部移交综合执法部门。
治理违法用地要讲究方法,要“疏堵结合”,除了加强巡查、快反执法、联合执法外,还需要加快“1+X”点规划调整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落实农民建房用地空间;加快土地综合整治,节余指标优先保障民生用地,这既需要国土内部规划、耕保、整理中心等多个科室的配合,也需要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等多个职能部门的配合。笔者认为,土地执法核心是“依法履职,敢于担当”,有三层涵义:第一层是在法律法规的大框架下,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做到实体和程序的双重合法;第二层是在面对发现难、制止难、执行难等问题时,勇于制度创新、攻坚克难,抓住关键环节,敢于动真碰硬;第三层是要有“一盘棋”思想,站位全局,党委政府更是要把“保护耕地、严格执法”作为一种政治担当,真正将“依法履职”转到“执行到位”上来,将“敢于担当”转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平安”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