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倩 黄佳彦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农业院校对于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尤显重要。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探讨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困境,并提出了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策略,旨在为提升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81-02
一、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双创”时代的必然要求。社会在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总体来看,那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活跃的国家,总是能够持续发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调动民间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新道路。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全面化不僅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方针,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的最大体现,更是“双创”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调动大众创新活力、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大发展、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极为有利的。
2.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下社会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和科技,在科技时代化的背景下,科技产物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创业精神便成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筹码。当前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创新创业意识便成为了大学生脱颖而出的决胜之器,只有拥有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实现自我的大发展。
3.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高达795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市场上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都有了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大学生更是毕业即失业,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创业就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出路之一。而高等农业院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有利于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加大学生创业概率,最终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二、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困境
1.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够明确。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的定位仍然是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科研人员,在培养的过程中间也只以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技能为主,对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是相对缺乏的。其次,相当一部分工科学生和家长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认为创业很遥远、很困难,而上大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后进入社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都比较淡薄,没有创新创业的氛围,创新创业教育不受重视也就成了“理所应当”。
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理念陈旧、缺乏原动力、功利性强等问题。高等农业院校的部分工科专业教师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充分,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简单地看作是为了提高学生创业人数以及学校的就业率。部分老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强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和专业课程接合起来,只要开展一些简单的理论指导讲座就可以了。没有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不知道“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对于创新创业知识、内容匮乏,对于学生的实际启迪很有限。
3.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欠缺。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必定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欠缺,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具有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模式,大部分是为了完成上级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而进行的,浮于形式,草草应付,缺乏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应有的自上而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意识,考核机制也不完备,没有深入贯彻“播下一粒创新种子”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并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此之外,一些教授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相对传统,老旧僵硬,缺乏创新,学生得不到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激发。教学效果欠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得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打击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4.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创业创新教育宣传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学校相关部门创新创业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为学生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
三、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思考
1.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要在学生心里播下一粒创新的种子,是要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从而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所以,对于高等农业院校而言,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只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大学生真正地形成了创新创业意识,工科大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对于高等农业院校来说,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样,是学校对学生的综合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单纯依靠创新创业教育是没有办法解决教育整体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只有整体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把握并进行宏观引导,并将专业教学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学习相结合,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才能实现专业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培养和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高等教育的受体,而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主体,教师在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群体共同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中来,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奖励制度;同时要配齐配强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邀请专家、优秀校友担任创新创业课的授课教师或是对创新创业的团队进行指导;进一步挖掘专业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好教学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有效调动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4.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工科院学生通过科学竞赛以及创新创业竞赛可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及社会不仅注重课堂对大学生的理论教学,更通过全方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如数学建模竞赛、力学竞赛等,为有兴趣、有想法开展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平台,不仅如此,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脱离课堂,走近社会,进一步实践理论,促进学生在科研之间的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学习氛围,营造出更加适合学生们学习的热烈气氛。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走近学生,努力建设校园网络,与时俱进地投入精力于此。校官网、校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平台均被广泛利用,宣传“创新之星”、“创业之星”的选举,并且积极更新进度。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同学为榜样,带动全院同学的创新、创业热情。
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还在于学生。当所培养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形成了创新创业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驱力与原动力。高等农业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将教师的实践工作带入学生创业中来,实现有机结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以及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大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并为以后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实践工作的开展指出方向。
参考文献:
[1]谷力群.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