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8-05-02 07:49孙跃东李臣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

孙跃东 李臣学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教学模式、服务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正确理念的引导,实施开展全方位的、系统相结合的方针作为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有利于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及服务体系。认为理工科大学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进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066-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即创新创业素质,这是大学生自身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所培养的人才可持续发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称得上成功。

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较短,对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概念缺乏深入思考,没能真正抓住牵引其前进的“牛鼻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依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程覆盖、分层递进”的发展思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实施创新创业课程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向实践体验为主、创新创业项目由学术研究为主转向科技应用为主、创新创业导师由校内教师为主转向校内外专兼结合、创新创业平台由分散配置转向系统集成协同育人的“四个转变”,形成系统化、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比较创新与创业,我们认为创新比创业更根本。一方面,创业与创新有区别,创业强调行动层面的创造;创新包含更多思维层面的创造。另一方面,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对创新和创业两个基本概念内在价值的侧重,影响了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教育体系的设计者必须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加强正确理念引导。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围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坚持创新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创业教育的创新取向,重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会贯通,形成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系统化、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解决了理工科大学“创业教育缺位”、“创业教育脱离知识创新”和“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1.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在专业系列课程设置中,把创新创业教育加入其中,建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大作业”为模式的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体现其专业性和特色,将“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优化为“2+1+1”创新创业大作业,2学分主要以课程修读方式获得,“1+1”学分主要针对工科类学生,其中1学分为创新大作业、1学分为创业大作业。首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课程放到首位,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学科前沿课程、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课程、交叉学科研讨课程穿插衔接。通过融合,梳理和整合学科竞赛平台,形成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的层次化实践教学组织流程,促进师生将学科竞赛的要求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顺应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以及学科前沿与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实施体验式教学。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院、校、市、国家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打通双创训练项目与毕业设计的衔接,建立以毕业设计为载体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训练体系。引导学生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商业计划书、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进而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项目训练—企业孵化—毕业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的系统化、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能力訓练体系。

开设“创业管理”第二专业和“创客带创客”创业教育模式,通过修读50余学分的创业管理和创业技能课程,以及项目实践执行、商业模式打磨、团队合作能力的指导,帮助创业学生完成从“纸上谈兵”到“项目落地”的转变,培养“专业+创业”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大学科技园联动,依靠园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递进式的创业孵化体系给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学校与科技园联合打造微生态环境2.0,反哺助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互联网+产业主体+众创空间为主要形态,以个性化、创新性实验活动,将知识创新与科技创业人才的培养融为一体,加速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进程。

3.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深化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首先是要教育学生转变价值观念,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逐步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主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创业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将创业作为实现个人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使学生从“要我创业”转变为“我要创业”。在工科实验室基础上打造创新创业实验室、多学科交叉的竞赛实践平台、校内外结合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竞赛、讲座、论坛、俱乐部、学术刊物、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

4.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基于“众创”的创业教育生态链服务体系。根据工科专业优势与特色,建立面向学生和教师的基于“众创”的创业教育生态链服务体系,开发一批适合学生成长与锻炼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具,打造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新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技能培养、创业实践与指导、创业平台、创业工具、创业综合服务)=合格的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体系结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创新创业+能力模型:职业能力、创业能力、技能工具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训路径: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创业实习、园区孵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职业素质、创业认知、创意研发、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管理、就业素质;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创新创业研发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管理机制:创新梦工场、创客空间、虚拟公司体制、创学融合体制、学校公共管理体制;创新创业+解决方案:面向专业、面向指导教师、面向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共创社区、导师俱乐部、创业者俱乐部、高校创业联盟、投资人俱乐部;创新创业+活动:公开课、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头脑风暴。

四、结束语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培养的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臣学,李丹,刘和勇.关注成效 大学生创新的CDIO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6):90-92.

[2]向东春,云龙.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