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武
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靠教师和学生这两张名片彰显,教师发展了,学生就会发展,学校自然也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不应成为学校管理者用来发展学校的工具,而应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教师队伍必须得到最优先的发展与建设。
(1)学校管理奉行以教师为本。学校有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群体,应该把谁放在第一位呢?有人认为:学生是第一位的,学生是上帝,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其中我很赞同李希贵校长的观点:从管理学的概念出发,教师第一;从教育学的取向出发,学生第一。著名的美国罗森帕斯旅游管理公司能取得巨大发展,也是得益于“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管理理念,也是奉行“只有公司把员工当上帝,员工才能把顾客当上帝”的结果。这也给我启示: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师第一,学生第二。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学校很多工作决策时,我们都要先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再做安排与落实。
(2)制度管理倾注人文关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管理没有制度是不行的,但完全机械地执行制度也是行不通的,一味严格的制度管理往往使教师在心理重压下喘不过气,他们可能会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发泄到学生身上。只有在制度中倾注人文思想,在执行中体现人文关怀,才能完美地落实管理。学校离退休教师的慰问制度规定只对年满七十的老教师一年慰问一次,却破例慰问了全心工作的金老师的重病在身的父亲,在教师中有着较大的影响。人文关怀在时空、对象上恰当延伸,一根关怀的“线”,将会获得一个对学校关爱的“面”。
一是校长要有平民思想。我回到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时,把自己定位于普通的一员,记得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会上,我真诚地和教师们说:“我会与同志们一道同甘共苦,做一个让大家能放心的头儿。”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围绕这一句话努力。早上略早于大部分班主任到校,和教师学生一起跑操;就餐时围坐一起与教师们扯扯家常,特殊时段值班我也会和值日同志一道查完寝再离校。放下架子,教师才会亲近你,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重视教师的参与和建议。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要体现出教师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记得有次教师分工时,两位老班主任教师提出与年轻教师搭档的建议,学校积极采纳,这既尊重了老教师,也解决了学校班主任青黄不接的重大难题。
三是多途径成全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除了重视,我们还要注意多途径成全教师。或交谈中说一句“你的建议很好,值得学校好好思考”,或在教师会上说“这是某某老师给我的建议”等。记得在强化理化实验训练时,刘老师向我推荐218班采取的分组训练与比拼的教学模式,年级组立即组织各班教师参观取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并推广。如此,一方面,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的成功就是管理者最大的成功;教师的平庸也就代表管理者的平庸。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证明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人的行为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学校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信任的环境氛围,这对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际关系,营造尊重信任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学校通过年级组开展郊游、登山、野炊等活动;通过教研组开展研讨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进友谊。其次,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营造政令通畅的环境。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使得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再次,建立良好的竞争关系,营造生长的环境。学校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教师创造的。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找理由表扬、肯定、鼓励、欣赏他们。一次聊天时,我认真地评价了一个楼层的三个班,“你们三位年轻后生带领的三个班,兄弟般的合作与竞争,很有起色,树起了八年级教学的六楼旗帜。”人因赞美而精彩,事因鼓励而圆满。最后,建立良好的包容关系,营造资源利用的环境。学校管理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工作也不例外,如何将问题变成资源?这需要管理者有颗包容的心,把问题当作最好的现实教材,在教师迷茫时点拨,在教师无力时给力。这样,教师就可以怀着一份快乐的心情工作,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自己管理自己。校长的胸怀有多大、气量有多大,学校的名教师就会有多少。
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教师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专业成长”的成功。对教师的最大人本回归,就是唤醒和鼓舞其“自我成全”。学校管理者要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即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召唤他们走向“自我成长”的道路。
(1)搭建发展平台。我校为教师提供了锻炼、发展、提高专业的多种机遇,如组织“名师工程”“青年教师教学比武”“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力。
(2)实行团队“捆绑前行”。我校启动了学科共同体建设工作,将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捆绑成一个个小团队,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3)指导潜力教师。我校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内容、方式、考核等,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计划地规范运行,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
(4)养成良好心境。诱导教师遇事讲究实事求是,保持适当的期望值;启发教师能用辩证观点看待不利于自己的事物,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寻求心理平衡,满怀信心地做好工作。要让每个学生都成功,首先要让每位教师有成功感。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成功感和幸福感,他们就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价值的追求,而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自然会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既给教师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又引导教师正确地自我定位,欣赏自己,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增进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永远是管理的核心,而非工具。善待、成全、尊重、发展教师,学校管理才会回归人本。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赵继新.人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