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1.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个固定的课程,它的活动内容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学校的不同、班级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不同来制订,须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社会整合的体现,也是科学、艺术及道德整合的体现。它的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过程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也是多门学科的综合,它的这些特点使德育教学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多作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了实际锻炼,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联系密切,德育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发展。例如,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时,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劳动经验,将课本上的劳动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技术素养。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使学生变得勤劳,将劳动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小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社会的道德准则,将这种品质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知识与行为的一致。
3.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目前教学中德育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德育工作不能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使德育变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德育方式单一,教师的强行灌输会使学生缺少真实的感受,从而起不到任何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在实践,实践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种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极为相近,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达到教学目的。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与小学生保持互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接受德育,在学习、实践中的过程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将所受到的德育转化为道德实践能力。
1.正确选择德育课题
德育课题必须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反映时代精神,且不能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这样的德育课题才能起到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教师在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时,都是将课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类似的诗句转述给学生,当代学生是难以深入体会这类诗句的。教师可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与农民伯伯一起经历种粮食的过程,这样才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真正将节约粮食践行到底。
2.以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某个实践活动时,应将学生分组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工,这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在进行“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先将学生分组,安排其中一组学生对自己所在社区内居民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式进行调查,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记录将结果汇总。其他学生调查水污染、废气污染、绿化等情况,分工明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通过合作进行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
3.通過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
知识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检验和内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所以,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部分,在课题设计中将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习。例如,教育学生节约水资源时,应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不管是做饭,还是喝水、洗脸、刷牙、洗衣服,水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将那些干旱地区缺水的情况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深刻理解水的可贵。教师应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从自己做起,并带动周围的人,为节约水资源做出贡献。
德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它与生活相联系,素材资源丰富,使德育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德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渗透要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将会使其效果更佳。
[1]郑有财.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J].教师,2014(10):12-13.
[2]张晓玲.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