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叶
1.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发展程度不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往往用他们特有的共同语言进行交流汇报,你一句我一句,问题的解题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2.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个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和集体讨论,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分析他人的主张。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敢说,越来越善于倾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會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集体的思维诊断出学习中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学生说这样的话:“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要求想一想展示者这样设计行不行,最后小组内讨论出一种最合理的设计,或者说请其他同学根据题意判断他对不对,小组内再整理结论。”这样学生们会根据题意的要求判断自己或其他同学的设计符不符合题意的要求,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巩固练习的过程。
首先,当学习内容是新的概念,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时候,可以用到合作学习。如笔者在教授“重叠问题”中,学生对韦恩图这个知识点没有接触过,让学生试笔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要求:既要保证飞毛腿圈中是4人,大力士圈中是5人,还要保证两个圈中总人数一共是7人。让学生进行设计,进而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改变设计。
其次,当问题的情况有很多种,一个人无法设想周全时也可以用到合作学习。如《重叠问题》中,让学生研究重叠问题的几种情况时,显然这个问题有重复0~3人的四种情况,一般学生可以想出两种或三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何能让学生找全四种情况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整合想法是个不错的方法。
最后,当问题的步骤特别多,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合作学习。
1.科学分组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笔者实践后发现一个小组四人为最优,人数太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发言权;如果太少,就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一般是优生与后进生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在座位的安排上也会有所不一样,经实验证明,将一排排面对教师的座位方式改为“ㄇ”形的排列最为合理,这样当教师在讲授新知的时候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面向老师而坐,但需要小组合作时学生能迅速地形成“互动”学习的教学氛围,方便学生随时互相讨论,进行小组学习。
2.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与“班组学习”的区别:首先,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应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每个步骤中。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即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讨论统一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补充。最后,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和交往的技能。交流中,当组内有不同的意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其他同学在说的时候认真倾听,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后再补充。当然,对别人的精彩表演和独特见解也不要忘记竖起自己的大拇指。
3.有效地指导
教师要及时地诊断与处理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当观察每个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当然,教师也可以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采用抽签的方式来汇报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可能被抽到,所以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4.重视集体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正面的能量。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对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表示肯定,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小组成员参与度高、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多样的小组给予表扬,强调小组的整体成绩,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中集体的成绩更重要。
[1]张晓林.浅谈“师生学习共同体”在探究活动中的构建[J].教育,2016 (7):175.
[2]徐步达,傅海伦.多视角下的数学学习共同体[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