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学习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观察记录,是用一种叙事的方式记录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倾听幼儿的心声,实现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评价幼儿的学习。结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实情为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能力,我们开启了以“学习故事”为媒介的叙事性观察记录探究之旅,以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日常活動中发现平时教师对幼儿的观察缺少实效性和教育价值,特别是习惯于观察幼儿不好的一面。于是我们运用“学习故事”理念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目的缺乏思考性。研究中发现有的教师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甚至很多是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与活动内容本身、活动目标价值等几乎无关,将观察等同于看,导致观察没有重点,让观察活动失去意义。
(2)记录内容缺乏客观性。记录中没有实在内容或有内容但是泛泛而谈,在记录语言上教师个人情感、主观臆想较多,描述不够客观,有的甚至添上教师内心的想法或语言,或根据以往经验做判断或贴标签,如用“害羞的、不合群的、有多动行为的”等标注幼儿,甚至很多记录都是教师的突发回忆,这样的观察记录显然没有价值。
(3)分析解读缺乏有效性。教师针对某幼儿的行为没有作具体分析,或者在具体分析故事中解读得不够清楚,没有联系实际生活中该幼儿的学习行为与状态,致使解读低效甚至无效。
(4)支持策略缺乏科学性。原先我园观察记录表格中最后一项措施是针对记录内容作出的解释以便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或提高幼儿发展能力所采取的方法。调查中发现教师所写内容过于简单,很多都是空洞、套话, 如“进行针对性教育”“加强家园联系”,以其代替了具体教育行为和措施,缺乏科学性的后续支持计划与策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支持和回应的理解不到位,掌握的技巧与策略较少。
(一)学习:研讨范例,理解观察内涵
我们选择了一些学习故事的范例,引导教师进行理解性阅读,并尝试分享自己初识“学习故事”的感受。当时有很多教师都认为“学习故事”就是“把以前的观察记录写详细点”或者就是“将观察幼儿的过程写成一个长故事”等,但后期我们仔细研读之后明白“学习故事”虽然与我们原先的观察记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其更加注重记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真实的行为、语言以及与教师、同伴的互动等细节,更重要的是它关注的是幼儿正在学什么、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而不是我们以往观察记录中提到的幼儿不能做什么或幼儿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很显然,用我们以往的“找不足、找差距”的视角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是无法体现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心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一儿童观的,教师必须以儿童的视角而非成人的角度静下心来去观察、去发现、去品味。
(二)行动:用心观察,掌握记录技巧
学习后我们就开始尝试运用“学习故事”的理念进行有效观察和理性记录在活动中的发现,把注意力由原来的“过于重视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转变为“关注大量存在的幼儿自发的行为”,捕捉幼儿的行为、语言等能够反映幼儿自然智慧的信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更关注幼儿本身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
通过多种案例分析,教师能够在区角游戏的观察中选择记录有价值、有意义的故事,能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但是存在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观察记录不完整,主观判断,描述不具体,“学习故事”中的“注意、识别、回应”的过程不够完整、到位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反问、追问等引发教师深入思考 “在这个情景里幼儿都有哪些学习行为?他们处于什么发展水平?老师发现了吗?” “接下来能采取哪些方式支持引导幼儿的学习?”
调整后发现教师能够运用描述性的语言真实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不再加入自己主观臆想和主观定语等内容,将关注点聚焦在“学生正在发生的学习行为”上,体现出“学习故事”独特的价值。
(三)反思:有效分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教师在观察理念上有必要改进自己的儿童观,有必要运用互动体验的方法站在幼儿的立场思考问题,深入了解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对于幼儿来说学习什么最重要。这样的反思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针对学习故事进行短期回顾,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观察到了什么?从幼儿的这些行为中我们识别到了什么?二是下一步的思考与设想,解决“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材料、采用哪些方法进一步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获得”这一问题。具体操作起来主要有四大路径:
1.走近关注幼儿
观察是教师积极主动的捕捉行为。教师在观察前或观察时,心里要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才能更有效地发现与分析幼儿的学习行为。另外,教师要在宽松的环境中观察活动的材料和幼儿的表现。如观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找出幼儿的兴趣点或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用及时有效、不露痕迹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从中获得经验。
2.观察倾听幼儿
我们在观察中要走进幼儿心灵,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向幼儿表示尊重与接纳、鼓励与赞赏。其实在生活中,幼儿有很多方面比大人要强得多。比如,幼儿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幼儿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幼儿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机会最多,我们更应该保持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去倾听幼儿们最善良、最可爱、最纯真的心语。
3.读懂理解幼儿
我们要理解幼儿的童言稚语,理解他们的行为,认同他们的观点。教师的观察解读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去进行,如按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学习品质方面、社会性发展方面、个体差异性方面等。分析时,教师可结合活动设置的目标,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重点、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不必单求全面而忽视深度。
4.欣赏支持幼儿
欣赏支持幼儿就要从观察中解读出儿童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内容,并做出具体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同时,教师的支持与回应不仅包括活动中即时的内容(我们做的是什么、有哪些),也包括后续的计划与准备(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此形成良好的、持续的教育循环。
这种以“学习故事”理念为借鉴的过程切实促进了教师们观察能力的提高,更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虽然这一系列从思想到实践的转变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相信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会越来越能强烈地体会到“魔法时刻”带来的惊喜与感动,也会越来越能读懂儿童的心灵,真正践行“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1]王明珠.利用学习故事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J].早期教育(教科研本),2014(11):39-41.
[2]吴红霞.有效提升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观察能力[J].速读(下旬刊),20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