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单元内容整合的教学策略与课型

2018-05-02 06:43刘亚文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型策略

刘亚文

【摘 要】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必须通过“结构贯穿”“思维导图”“以写促读”等策略的运用,变“教教材”为“教课程”;另一方面要结合单元内容,灵活采用单元整体导读课、讲一带一课、读写结合训练课等课型,丰富课堂形态。教师只有关注了单元教材的布局、设计、联系和整合,关注了每篇文章的目标指向,才有可能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

【关键词】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策略;课型

所谓“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师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调整、补充、完善,让单元中不同文章的教学目标集中地指向单元总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单元教材的教学价值,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突出阅读教学的语用功能。

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的一种行为,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理念,是整体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处理教学流程的有力抓手,还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教师只有关注了单元教材的布局、设计、联系和整合,关注了每篇文章的目标指向,才有可能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

一、基于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策略:变“教教材”为“教课程”

以往的阅读教学,多数教师只是教课文、讲课文,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是在摸索和自悟中提升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可谓不高。基于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实践,则力图改变以往的种种弊端,变“教教材”为“教课程”“教方法”,着力点是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结构贯穿”策略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都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论教什么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基本的结构,才能更好地学习。借鉴这样的教学理论,我们提出了“结构贯穿”策略。所谓的“结构贯穿”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学习结构—巩固结构—自主运用结构”的教学流程,让学生通过对前一篇文章的重点学习,厘清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或者过程结构,然后在后一篇文章中巩固运用,掌握这种结构,最终形成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方法。应该说,这一基本的策略,贯穿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后形成的各种不同课型的教学当中。

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动物”单元的教学时,发现《爱的奇迹》《我和狮子》《金色的脚印》《母爱》这几篇课文不仅主题相同,而且都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友爱。其中《金色的脚印》和《母爱》两篇课文,通过描写老狐狸救护小狐狸和老牛为小牛抢水两件事,展示了动物界也普遍存在的母爱情深。这样的文章,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适合教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选择从学习阅读方法这一角度设计教学,即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发现《爱的奇迹》这篇课文是通过写小男孩对小鹿的救助,表现男孩对动物的爱。而作者在描写中又通过小男孩的动作、神态,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纯真和美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们在学习中是如何领会文章的主旨的,从而总结出学习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即“朗读全文抓事件—深入细节抓描写—品味语言悟文情”。在学习这样的阅读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和狮子》《金色的脚印》《母爱》这几篇课文的群文阅读。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围绕上述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此类文章的理解,也积累了阅读经验和方法。

(二)“思维导图”策略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有人说,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极为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厘清问题解决的方向,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简要复述等。这些活动中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体现学生思维规律的东西或操作程序。这时,如果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学生隐性的思维活动变成有据可依的显性活动,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也便于教师指导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水平。

如在进行三年级单元导读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引导学生了解《翠鸟》和《鹅》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采用了思维导图策略。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归纳出课文的主要结构。《翠鸟》一课主要是从翠鸟的外形特点、行动特点、生活习性三方面进行描写的,而《鹅》一课则是通过鹅的外形特点、第一次下蛋、勇斗黄鼠狼、“我”的赞美几方面展开描述的。这使得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得到了思维方法的训练。

(三)“以写促读”策略

“读写结合”一直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不同的课上,读和写各有侧重,体现了教师对于课堂的定位。“以写促读”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表达,以自我评价、思考、想象、联想等带动阅读进一步深入。通过整合单元教学的内容,我们节省了一两节课的时间。这些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我们用来组织学生阅读经典。每次读书后,都要求学生写一写感受、评价,积累赏析一些好的词句。学生为了写好这些书评,就会更细致地读书。这样就形成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如在进行四年级《草房子》阅读分享课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写一写,他们眼中的小主人公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等。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认真地读书、品味。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閱读、理解、评价的能力。

二、基于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课型:变“单一课型”为“多元课型”

基于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的教学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阅读教学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从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及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着手进行整合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解释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单元整体导读课型、讲一带一课型、单篇精读课型、读写结合训练课型、阅读指导课型等。下面介绍其中三种课型。

(一)单元整体导读课型

单元整体导读课,主要的目标是初步感知单元内容,理清各篇文章的线索,扫清基本字词障碍,提出相关问题。这一类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引入了思维导图策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此课型的基本流程为: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细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学会内容分享—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质疑。

如在进行四年级第七单元“美好少年”的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连连图片与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单元内容;然后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第三环节是分享“我喜欢的内容”;第四环节是“我要提问”。通过四个板块的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中各篇课文的内容,并发现《给予树》《卖木雕的少年》《咱俩的秘密》及《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四篇文章都是以聪明、善良和心灵美好的少年为主题,从而对单元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讲一带一课型

这一课型的基本流程为:激发兴趣、阅读重点课文—感悟归纳特点、明确结构—学习练习篇目、运用结构方法—总结对比特点、巩固深化认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单篇学习的方法,通过反复细致地讲解同一篇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等能力。这样的课型,往往造成学生实践机会少、阅读面窄的问题。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下来,学生也只是学习了课本中的几十篇课文。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努力增加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进行大量阅读。通过讲一带一课型,教师将主题、文体相近的文章放到一起进行教学。讲一篇,练习一篇。这样,在学习同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方法策略,也运用了这些方法和策略。

(三)读写结合训练课型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息息相关的。读写结合训练课型一般的课堂流程为:创设情境、阅读感悟—联系生活、自由表达—梳理思路、独立成文—再次交流,讨论评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整理出了三至六年级8册教材中6个单元的整合课型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十余节优秀课例。这些将成为教师今后教学很好的参考资源。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中心小学 101104)

猜你喜欢
课型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语文不同课型中的合理应用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成长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