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雨菡,王晓军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北京100876)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育处于更新换代的年代,教学活动也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这对起桥梁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挑战。此时,教学绩效应运而生,它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果和产出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肯定教师的教学成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教学绩效来自于绩效技术这一概念。国内绩效技术的领先研究者张祖忻教授认为:“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1]宁波大学刘世清教授首次在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中引入绩效技术,指出教学绩效技术是探索、提高和改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方法。[2]笔者认为,教学绩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产出、成就和结果。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产出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就是教师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的绩效。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学绩效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系列研究。为了解国内教学绩效研究的侧重点、变化趋势以及对教育产生的影响,笔者对已有文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我国教学绩效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字出版平台,以“教学绩效”为主要搜索条目,对2002至2017年11月份的国内教学绩效相关文献进行精确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过滤,剔除关联度不大的论文之后,选出学术论文96篇作为研究对象。接下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筛选出的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发现文献背后的意义。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既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方法。[3]
从2002年第一篇涉及教学绩效的文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绩效的研究》[4]开始,相关研究迅速增长,尤其在2008年,相关文献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比前一年增长两倍,这与刘世清教授将绩效技术引入教学评估中有一定关系,教育领域开始对教学评估有了新的认识。2009年数量有所下降,2010年再次回升,2012年达到了另一个发展高峰,之后保持平稳状态。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文献数量有增有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对教学绩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学绩效成为一个发展中的主题。
图1 教学绩效文献数量增长趋势折线图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范式,前者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研究,侧重于语言描述,后者强调对事物量的研究,侧重于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图2中的折线图描述了不同研究性质的文献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图2 教学绩效文献研究性质变化折线图
由于教学绩效发展前期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因此定性研究较多,并于2011年到达顶峰,之后呈下降趋势。随着后期对教学绩效的深入研究,逐渐出现了定量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如图2所示,定量研究自2008年后稳定增长,2012年与定性研究持平,2013年到达顶峰。混合研究于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处于三种研究相持平的状态。教育技术知名学者李克东提到:“按一般规律,学科发展越完善、越深入,定量研究(数量化)的成分就越多,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表现,是其科学化的表现。”[5]综上,目前教学绩效研究领域进行着大幅度的转型,由理论性的定性研究向多种方式并存的研究转型,从侧面反映了教学绩效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
如图3所示,绝大部分的文献研究领域在高校,如《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6]、《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研究》[7]。相对较少的在中小学,如《基于层次分析的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研究》[8]。后来,出现部分文献针对在线教学、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军事、经济等其他领域,如《在线教育管理者视角下的学习分析——在线教学绩效评估模式构建与应用》一文提出了“在线教学绩效评估模式”。[9]可见,对教学绩效的研究还是非常不均衡的。然而,2009年以来,对中小学教学绩效的研究在慢慢起步。这与2009年教育部发布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文件有一定关系。[10]我国教学绩效研究领域也在逐步扩大。
图3 教学绩效文献研究领域折线图
对筛选出的文献从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教学绩效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我们对常见的几种内容类型进行分析。
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研究从教学绩效现状切入,关注教学绩效的评价指标。不同的研究衡量教学绩效的方式不同,就会涉及不同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的评估。然而有的文献能够不拘泥于这些方面的评价,提出自己独有的评价指标。例如,我国学者陈晓云在关于中职教师教学绩效考评的研究中指出,教学督评人员给教师的分数可以作为衡量教学绩效的一大指标。[11]其他有创新性的文章提到了教师的自我评价也可以作为一大评价指标,学者李倩和刘大为的一篇文章认为教师是否认真投入教学过程很难通过外部观察进行判断,教师自己是对这个过程最熟悉的人,所以自我评价很重要。[12]这也印证了国外学者Kay K.McFadyen的观点,该学者提出了教师要采用档案袋机制进行自我评价,为教育者提供超越有效教学的静态观念的机制。[13]他们提出的这些评价指标都对之后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除了上述对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同样有一些文章对教学绩效相关模型构建做了进一步研究。例如,吴波提出了操作过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ADDIE模型,并且应用于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14]郑云翔等依据成熟度理论,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该模型利用五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描述教学绩效成熟程度,方便教师利用这套模型进行绩效的提升。[15]刘晓艳等为了分析教学团队对教学绩效的影响,构建了SEM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以便基于此模型开展实证分析。[16]可以发现,模型为教学绩效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和依据,便于对之后的操作过程进行细化,从而做到对教学绩效的有效评估。
影响教师教学绩效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往往关注一些直接影响因素。例如,李健谈到影响学科教师教学绩效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动机、技术因素[17],这与程勇[18]的观点是一致的。此外,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的提供、教学激励机制等组织因素也会对教学绩效产生影响。关于教学激励机制,国外学者Dr.Sabri Al-Tarawneh等人提出通过改善教师们的工作条件,例如为教师提供一些学术激励环境,对教师进行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绩效。[19]Mertler,Craig A(2000)所做的研究旨在制定一种奖励制度,从而使教师充满教学动力,提升教学绩效。[20]
然而,考虑这些直接影响因素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些非直接因素的影响。学者马丁认为,职称评聘、文化地位这些非直接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教学绩效的实现。[21]有关教学绩效的非直接影响因素同样应该受到关注,因为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学水平,间接地影响教学绩效。
国内有关教学绩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教学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上。刘丰年基于MVC模型,采用B/S架构,开发了具有系统管理、过程资料管理、审核评价、计算分析四个功能模块的绩效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工作绩效考评管理系统中,方便对教学绩效考评进行在线填报数据、审核评价、统计分析和结果反馈,有利于对用于教学绩效考评的大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22]唐辉基于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已存在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设计了中职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教师、学生、科室主任、领导(教务)都设计了不同的页面,方便对教学绩效进行不同角色的评价。[23]可见,教学绩效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缺乏学科交叉的创新点。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可以借鉴绩效领域有价值的技术,对之赋予一定的教育色彩,从而开发出更加有创新性更加实用的教学绩效管理系统。
通过对教学绩效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教学绩效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仍存在研究领域不平衡、评价体系不完善、先进技术欠缺等系列问题。下面将对教学绩效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虽然有关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很多,具体体现在不同学校都会设置自己的评价指标,然而,容易存在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有失偏颇,也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产出。所以,教育领域应建立一个公认的标准,从整体上规定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从而方便系统开发者开发一个完备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方便教育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方便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便家长对教师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在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原则之后,还需要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学段构建不同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其相应的针对性。
教学绩效大部分研究将外界对教师的评价放在关键点,因而很容易忽视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笔者建议,教学绩效评估应关注教师自身发展。因为,人是社会的存在主体、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社会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24]只有当真正关注人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产生其他的社会结果。对于教师也一样,教师作为人的社会性的价值及其发展也应受到重视,所以建议将教师的自评作为绩效考评的内容。
已有研究侧重直接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往往忽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出的成绩。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也表示,中小学在教学评估中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评估而非过程,而且《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教师比较不满意当前职称评价制度。[25]所以说,应该关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而非只关注结果,这也印证了教育部不把升学率当做教学绩效考核指标的做法。[26]
为了提高教学绩效,可以恰当使用激励机制。金辉等提到运用激励理论帮助青年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和行为,进而改善教学绩效。[27]这与陈思远[28]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说到激励机制,经常会与薪酬挂钩,李冲[29]对此作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当前薪酬改革对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有激励作用,但对提升教师教学绩效作用很小。说明应该改变一下薪酬结构的侧重,对不同领域教师建立不同偏重的薪酬结构,进而完善教学绩效的激励机制。
已有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30]这给了我们提升教学绩效一定的启示。“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不妨将教师能否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采用数字化教学作为教学绩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教学绩效的评估督促教师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思维和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这样能够满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初衷。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学绩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从而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虽然我国在教学绩效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要想拥有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更加成熟的模型以及完备的记录评价系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研究分析了教学绩效的发展历程,从理论上对后续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广大教育者关注教学绩效的发展,从而设计一个完善、合理的教学绩效提升策略,让教学绩效真正服务于教育领域。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7):5-8.
[2]刘世清.基于绩效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系统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6):20-23.
[3][5]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易千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绩效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9-60.
[6]郑云翔,谢虎.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71-77.
[7]李楠,仇勇.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5,(1):59-61.
[8]王小根,王丽丽,吴仁昌.基于层次分析的语文阅读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7):87-93.
[9]魏顺平.在线教育管理者视角下的学习分析——在线教学绩效评估模式构建与应用 [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79-8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 [EB/OL].(2009-1-1)[2015-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1/201412/xxgk_180682.html.
[11]陈晓云.中职教师教学绩效量化考评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
[12]李倩,刘大为.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选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12-113.
[13]Mcfadyen,Kay K.Multi-face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Role of Teaching Dossiers[J].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pp.1-20,Jun.1997.
[14]吴波.基于绩效技术的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14-17.
[15]郑云翔,谢虎.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课程与教学,2014,(8):71-77.
[16]刘晓艳,胡春阳.教学团队影响教学绩效的机理分析及模型构建 [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2016,32(2):58-63.
[17]李健.语文教学绩效:基于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7):35-39.
[18]程勇.政治教学绩效:基于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2(16):56-59.
[19]Dr.Al-Tarawneh S,Dr.Al-Oshaibat H,Dr.Ismail H A.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Practiced by Managers of Public Schools in the Directorate ofEducation in Southern Jordan Valley/Jorda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ers[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pp.18-30,2016.
[20]Mertler,Craig A.An Alternative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eaching Performance Incentives Using a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Western,pp.3-21,2000.
[21]马丁.影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非直接因素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43-45.
[22]刘丰年.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绩效考评管理系统研究——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数字教育,2017,3(2):67-73.
[23]唐辉.中职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24]武晟.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探析 [J].广东社会科学,2014:81-83.
[25]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绩效 [EB/OL].(2015-9).http://www.21cedu.org/p/id/271.html.
[26]新华日报.升学率不得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EB/OL].(2009-2-5)[2009-2-6].http://www.qhnews.com/index/system/2009/02/05/002681660.shtml.
[27]金辉.对提升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绩效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30-31.
[28]陈思远,郑泽萍,孟根同,et al.构建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析 [J].大学教育,2016,(8):67-68.
[29]李冲,张丽,苏永健.薪酬结构、工作满意度与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14(5):89-95.
[30]葛锡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绩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