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九十登台仍从容

2018-05-02 05:33王建柱
金秋 2018年1期
关键词:蓝天野北京人艺人艺

文/王建柱

主持人/石朝阳 人物邮箱:jqshizhaoyang@126.com

退休后重返舞台,人生迈入新境界

翻看蓝天野日程表,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90岁老人的日常生活:北京、台北、上海,导戏、演戏、看戏、说戏……几乎没什么“留白”,挚爱的画笔也不得不放下。

几十年来,蓝天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台塑造无数可圈可点的人物,深受观众好评。自1980年演完话剧《王昭君》,又接连导演《家》《吴王金戈越王剑》《贵妇还乡》等几出戏,均取得不错反响。1987年,在他60岁时离开话剧舞台,开始悠闲的退休生活。

1957 年, 周总理观看人艺话剧《北京人》,看望演员并与蓝天野(左一)交谈。

2011年的一天,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到家中拜访蓝天野。让蓝天野没有想到的是,张和平竟是请他重回舞台,在话剧《家》中担纲角色。当时,他觉得太突然,因为退休20年来再未接触过戏剧,用他自己的话说,“演戏什么样都快忘记了”,所以最初没有答应。结果,剧院郑重其事地派人和他详谈,并同意让他出演戏中反派人物冯乐山。这是蓝天野舞台上第一次演反面人物。

一旦决定演戏,蓝天野便用尽心力塑造戏中人物。他先查看有关角色资料,思考如何让冯乐山这个“过去式的人”在当代舞台活灵活现,让观众没有距离感。他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冯乐山这样的“坏人”,这类人不同时代会具有不同特征,若能把这些特征综合一起,人物就能更加鲜活。带着思考,创作期间,他不仅同剧组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交流,还时常同“60后”“70后”“80后”“90”后们聊天说戏,从年轻人身上捕捉现代信息气质,丰富人物创作。

他抓住了“秦二爷”的魂和神

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蓝天野成为人艺第一代演员。那年,他25岁,标准的青年演员,对未来充满憧憬。

在北京人艺,最让蓝天野难忘的是1958年《茶馆》的排演。那天,老舍亲自给全体演员朗读这部重新创作的三幕话剧。大家都觉得这是出不可多得的好戏,便踊跃申请角色。当时人艺实行“角色申请制度”,每排新剧,建立剧组,不是导演挑演员,是演员自己书面申请,内容包括自己扮演角色的条件,以及对角色的理解。

1957年在《北京人》中饰演角色。

不过,蓝天野并没有向剧院提出角色申请,“我一时想不好哪个角色更适合我。”但在公布的演员名单上,蓝天野被分到资本家“秦二爷”这个颇为重要的角色。10年前,在演剧二队时的蓝天野便与焦菊隐合作出演话剧《夜店》,他猜想也许焦菊隐凭借对他的了解作了这个决定,“我从来没有问过焦先生为什么找我演‘秦二爷’,但我想一定有他的道理吧。”

很多演员羡慕他将要出演秦仲义,这的确是个很有诱惑力的角色。他出场不多,但人物变化幅度大,戏都在裉节上。对蓝天野来说,秦二爷是一次意外突破。他说:“恰在《茶馆》排练之前那几年中,剧院安排调度上的一些原因,带来我表演上的惶惑,我演了些角色,大半性格特征不清晰,或干脆就是概念化角色,我不自觉也不自愿地增添盲目性,展示本色的表演多了起来。”

恰在这时,剧院安排他演“秦二爷”角色。他对那个时代这种人物并不熟悉,老舍先生、金受申先生讲了很多,他仍觉得云里雾里,有种还没学会就进考场的感觉。于是,他按照导演焦菊隐的要求,到生活中去寻找角色感觉,“我们花了些工夫去接触那个时代残留下来的遗迹。我没有完全局限在找自己角色的模特儿,别的演员去泡茶馆,我也去;别的演员去找相面的、说书的,我也尽可能去。我想了解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这大有益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寻找与角色有关的对象,慢慢地蓝天野抓住“秦二爷”的“魂”和“神”。他说:“我对角色开始产生心象。他很自信,甚至自负,倾全力干他的事业,这是主要之点。”一旦抓住这个点,秦二爷舞台上怎样表现就不成问题了。

截至1992年7月,第一版《茶馆》共计演出三百多场,蓝天野随《茶馆》剧组先后赴德国、法国、瑞士等国演出,“话剧从西方引入中国,但当《茶馆》到西方演出时,德国人惊讶,‘他们把现实主义带回来了’。”

随着多年演出经验积累,以及曹禺、焦菊隐这些中国最卓越戏剧家指引,蓝天野从揣着“半本斯坦尼”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优秀表演艺术家。

除去“秦二爷”,话剧《北京人》中,蓝天野饰演的“曾文清”也是观众最为熟悉的角色。1957年,《北京人》演出结束,周恩来总理到后台看望演员,告诉蓝天野:“你这个文清演得很好。”

业余作画,“不成气候的小打小闹”

1964年,蓝天野独立执导第一部戏——《结婚之前》。这是农村题材作品,此前他正好在北京郊区体验生活,一住半年。蓝天野做导演重视两件事:一是演员表演,也许是与生俱来喜欢美术的缘故,蓝天野当了演员,对人物化妆造型越发重视,总是不断琢磨;二是对舞台美术兴趣大,用心也多。1965年,蓝天野去越南访问5个多月,回国与欧阳山尊联合导演《仇恨的火焰》,接着导演一个农村题材的《艳阳天》。

“文革”结束,他导演作品有《针锋相对》《家》《贵妇还乡》《吴王金戈越王剑》及《秦皇父子》,塑造若干鲜明的人物形象。

1986年,蓝天野退休前执导最后一部话剧《秦皇父子》,将当时还在空政话剧团跑龙套的濮存昕借调到北京人艺,在剧中出演扶苏。

上世纪90年代,蓝天野告别舞台,但他还受邀参加拍摄一些电视剧。《封神榜》中他饰演仙风道骨的姜子牙,60岁的他仍亲力亲为,就是有拍打场面的戏也坚决不用替身。《渴望》中他饰演温文儒雅的王子涛,打动无数观众的心。该剧播出,他收到很多观众来信,有个小学生还把成绩单寄给他,说看戏后取得进步;还有个中年观众给他写了封长达17页的信,说因为自己家庭生活不幸,一直没得到过父爱,真心诚意想让他做他父亲……蓝老说,至今最想说的话就是“观众,你好”。

离休后,蓝天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绘画上。自从1952年进入北京人艺工作,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练习绘画。比如,开会时,他拿着小本儿练速写,外地演出,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笔记本、餐巾纸……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当画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成气候的小打小闹”。他曾拜师国画大师李苦禅、许麟庐,并于1995年和1998年在中国美术馆两次举办个人画展。他坚持“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的创作思路,他的作品饱含鲜明艺术个性和深厚文化内涵,既有参透人生性灵,又有发自内心童趣,受到海内外人士喜爱。蓝老尤其擅长画鹰、历史和神话人物。他的画作用笔简练,设色典雅,颇具大气、潇洒、儒雅之风。

“戏剧就是我的一生,我的生命”

“我这一辈子都听党的话,党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蓝天野说。他的忙碌是因为他所在的北京人艺需要他,观众需要他,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即使已届鲐背之年也在所不辞。

“我1945年入党,走上演员这条路,就是听从党的安排。”蓝天野说,当年他的专业是绘画,但北平地下党组织认为,在各个大学、中学戏剧社活跃着许多进步青年,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戏剧上。这样他的地下工作就从刻蜡版、印发宣传材料,转变成组织剧社、进行演出,从此走上话剧之路,没想到一做就是一辈子。

2011年,蓝天野受张和平院长之邀出演《家》中的冯乐山。第二年,北京人艺60周年大庆,扛不住张院长不依不饶地劝说,蓝天野在老中青三代共同演出的原创大戏《甲子园》中出任男主角黄仿吾,同时担任艺术总监,从剧本、选角、舞美各方面,他事无巨细监督并参与。两个半小时演出,单段超过6分钟独白,首轮26场,他再次倾力、圆满完成表演。没想到一演收不住,人生进入新境界。

2015年,他以88岁高龄再次执导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代表作《贵妇还乡》。两个多月排练中,他坚持早来晚走,对每位演员台词、动作仔细推敲,认真讲解。一次排演,有位年轻演员肢体动作始终不到位,一边的蓝天野突然扔掉手里拐棍,倒地示范。“您这么大岁数,这样做很危险。”旁边人一边说,一边赶紧扶起老爷子。“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事后谈起这些,蓝天野觉得这是导演应该做的。

蓝天野、朱旭 《甲子园》同台飙戏

为什么离开舞台近30年,蓝天野还能拥有如此旺盛的创作欲望和能量?蓝老回答:“不是说我演戏的能力、演戏技巧有多大,我感觉戏剧就是我的一生,我的生命……”“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再演一部戏,导一部戏……”蓝天野未来规划里,他还有戏剧梦想等待实现。

复出这6年,他先后获中国文联“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

荣誉背后的蓝天野依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依然热切地关注着戏剧和社会。

绘画

1979年在《茶馆》中饰演角色。

猜你喜欢
蓝天野北京人艺人艺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的养生心得
北京人艺:“富二代”的财富和压力
发烧音效制作,音响演示的佳作 两张达人艺典MQA-CD唱片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北京人艺和为戏“疯狂”的观众
“少年”蓝天野
蓝天野的几次别离
人艺“复兴”之路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