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蓝天野是人艺建院后第一批演员,也是人艺早期培养的导演,1944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几十年来在舞台上,他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等角色,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是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在《渴望》中,他是王沪生温文尔雅的老父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经因为体力不支昏倒在舞台上。可是退休后,蓝天野神奇地“返老还童”了!
蓝天野年轻的时候,身体是人艺演员里最差的,因为体弱多病,有一次还晕倒在舞台上,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里,一番折腾下来,除了体质差也没有查出什么病。妻子只好买来一些营养品,还想着法儿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可是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就算是一只鸡都很难弄到。对于妻子的好意,蓝天野并没有放在心上,由于想演好剧中的角色,他经常睡觉前琢磨半个小时,角色是领悟了,可是不久之后,他出现了睡眠问题,躺着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时间一久,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他甚至害怕上床睡觉。
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陪着蓝天野看睡眠科医生,医生分析他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他太想演好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长期给自己压力,特别是睡觉前琢磨角色,让他的大脑细胞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就出现了睡眠障碍,尽管有时候能睡着,但也会经常做梦,让大脑得不到休息。
医生给蓝天野开了一些药物,可是吃药也没有什么效果。妻子又陪着蓝天野看心理科,医生表示:你要老是有負担,就越来越睡不好,最好不管它,顺其自然。包括吃药也是这样,你老想吃药不好,有副作用,只是给自己添加思想负担,这何必呢。一席话说得蓝天野茅塞顿开,过去他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了,生怕自己表演不好,于是给自己压力,最好的办法是不去想,顺其自然。
1987年,蓝天野退休了,他断绝了和话剧的一切往来,有十多年的时间,一趟人艺他都没回过。为了让自己能静下心来,蓝天野就开始学画画,磨墨、展纸、运笔、挥毫,一气呵成,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流走了。
蓝天野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退舍”,以提示自己注意生活调理。慢慢地,蓝天野喜欢上了这种静心的方式,他的画和表演风格十分相似,即在写实的基础上求写意,以典雅、洒脱见长,有浓郁的书卷气。一段时间后,蓝天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著名画家许麟庐应邀助兴,并欣然为他题词“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由于有书画养性,蓝天野的心灵得到了很好陶冶,而妻子也想着办法改善他的体质,渐渐地,他的睡眠障碍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2011年,蓝天野以84岁高龄重返人艺出演《家》,一出《家》让他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心,重新点燃了内心埋藏多年的火焰。2012年,蓝天野参加了剧院六十周年院庆大戏《甲子园》,并担纲主演和艺术总监。在紧张的排练、演出之余,他时时在向年轻演员言传身教“人艺人”应当具备的艺德和品性。
2015年,蓝天野88岁了,他再次执导了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在两个多月的排练中,他坚持每天早来晚走,对每一位演员的台词、动作仔细推敲,认真讲解。一次排演中,有位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始终不到位,站在一边的蓝天野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进行示范。“您这么大岁数了,这样做很危险。”旁边的人一边说,一边赶紧扶起老爷子。事后谈起这些,蓝天野说:“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不断登上舞台,让蓝天野愈发觉得心态轻松,特别是和年轻人在一起,他更是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朝气,他一高兴称自己是“90后”。有一次,在一位年轻演员的带动下,蓝天野还爱上了玩蛐蛐,他专门从北京图书馆借了介绍养蛐蛐的《促织经》来看,有空时他还坐在蛐蛐笼子边观察蛐蛐活动,边叽里咕噜地说着妻子根本听不懂的话。妻子抱怨,蓝天野就乐呵呵地说:“我说的是蛐蛐语,要是你听懂了就怪了!”
蓝天野爱上石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郭沫若请剧院的同事参观周口店,在展厅中蓝天野看到了一个大屏风,那是一整块鱼化石。站在大屏风前,蓝天野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不仅保留着原始的鲜活形态,更让人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当时,蓝天野由于剧务缠身,只能遗憾地把对石头的喜爱埋藏在心底。退休之后,他决定重拾当年的这一爱好。
1998年6月,首届大连国际观赏石艺术节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各个石种,许多石头都是蓝天野从未见过的。在艺术节上,蓝天野结识了全国众多的石友,让他开阔了眼界。一个叫石友志的藏家特别热情,两人一聊,石友志是蓝天野的超级粉丝,两人围绕话剧和石头的收藏畅所欲言。分别时,石友志还把自己钟爱的一款奇石送给了蓝天野。
在当年国庆期间,广西柳州市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柳州奇石艺术大展。蓝天野被凝重古朴的来宾石、华丽多彩的大化石、素雅温馨的彩陶石所吸引。
回到家里,蓝天野宣布了自己要搞奇石收藏的打算,他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用于收藏,而妻子则到书店买回了一大堆奇石收藏的书籍,蓝天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从柳州国际奇石展开始,蓝天野每年都要去柳州两三次,在柳州期间,他与当地的一些藏石名家结成了朋友,用心去体会、去感悟他们看石的眼光。为了增长自己对奇石收藏的知识,除了不断参加各种奇石展览,他还学会了上网。一段时间后,他拥有了一双鉴赏奇石的慧眼。
有一次蓝天野在柳州看到一块正在等待配座的来宾石胆,那浑圆的体态,流畅的线条,古朴厚重的感觉竟在一瞬间抓住了他的心,该石呈现出雕塑的整体美感,人的肩、背、头都充满张力,仿佛介乎于罗丹与摩尔之间,比摩尔雕塑更具像些,比罗丹更简洁些。一打听,对方开出15万的价格,尽管价格不菲,但蓝天野还是把它买了下来,并为它配了一个简洁的方形台座。
还有一次,蓝天野到北京平谷去淘寶,一位石友送给了他一块轩辕石。回到家里,他把石头放在书案上细细把玩,当他把石头反过来立起的时候,被这块奇石所呈现出的气势震撼了:古代武士的形象,仿佛兵马俑中即将出征的秦军将官,头发盘在头上,形成一个发髻,身穿皑甲,手执兵符,目光坚定,气宇轩昂。蓝天野给这块石头起名为《秦俑》。
就这样,蓝天野的收藏室很快就塞满了各种宝贝。蓝天野为这些奇石拍照片,上传到网上,听着网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有时,一些藏家也邀请蓝天野到他们的论坛上发言,蓝天野自然卖弄一番:奇石为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不刻意去追求奇石像什么,我更喜欢奇石带给我美的享受,美学的韵味,那饱满的张力,动感的情愫,飞扬的灵动都让我为之心仪。我观赏石是凝聚天地灵气的,但我并没有把它们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看成可以信赖的朋友。无论是搁置在床头、案几,还是变化为有实用价值的器物,都承载着与我的一种缘分。
自从恋上了奇石收藏,蓝天野的心情愉快了,睡眠更好了。
很多次,媒体找蓝天野做节目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您身体为什么这么好?怎么养生的?”蓝天野说:“你们找错人了,我告诉你们一个我的观念,那就是我觉得人不要养生。”就在主持人惊讶时,蓝天野解释说:很多人太注意养生了,但人不要老琢磨自己的身体,顺其自然就好。
在加盟《家》剧组之前,蓝天野的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这么多年没登台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而且,在《家》中,要一改之前主演正面人物,挑战伪善的冯乐山一角,蓝天野觉得心里没底。
为了达到剧组的要求,蓝天野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参加排练直到晚上十点多。在排练中他不慎摔伤,手指骨折,可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他仍坚持带伤出现在排练现场,要求导演必须给自己安排排练,“我是要让大家安心,看到我没事儿”。
剧目上演后,媒体称呼蓝天野为“大师”“泰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蓝天野不高兴了:“现在我们有很多称呼,比如说小鲜肉、老戏骨,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尊敬的称呼。演员就是演员,他不是卖肉的。比方说我,你最好不要说我是什么大师、国宝、泰斗,叫我演员就可以了,我将来要是不再演戏了,就养两只狗,一个叫‘大师、一个叫‘泰斗。”
2017年5月4日,蓝天野导演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院庆大戏《大讼师》,由于事务繁忙,他在排练场度过了90岁大寿,剧组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人艺院领导和濮存昕、郭达、冯远征、梁丹妮、卢芳等人艺各个剧组的演员,都到场给老爷子送去祝福。原本因为工作忙碌并没有过生日打算的蓝天野,被大家的热情和祝福包围,他说:“我最好的生活,还是在舞台上。”
曾经有媒体问蓝天野,他已经荣登“90后”了,到底要干到什么时候才能享受人生。蓝天野笑道:“我已经是90的人了,什么都看得很淡,因为健康的心态对养生很重要。”其实对于蓝天野来说,上舞台就是他最好的修身养性。
一方面不注重养生,另一方面却重视心态健康。在蓝天野看来心态健康来自五个方面:忘形,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助坦然面对万事万物。即使身患疾病也会泰然处之,不焦不虑、不消极,有利于身体康复;忘劳,能够任劳任怨地参加一些工作或劳动,并把它看成是生活的乐趣,这将利于身体健康。相反,只追求舒适生活,四体不勤,怕苦怕累,必然损害健康;忘怀,忘记以往的是是非非,不自忧、不自悲、不沉沦,面对现实中的不幸或打击,豁达宽容,利于心境开阔、心情愉悦;忘情,精神活动太过强烈或持久,容易成为致病因素,面对喜怒哀乐之事,要淡然处之,使神情超脱;忘年,不要总想“人老了,不中用了”,这只会增加烦恼,要忘掉年龄,多想自己还“年轻”,这对延缓心理衰老大有益处,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尤其与年轻人多交往,可达到“忘年”效果,使自己觉得更为年轻。
如今,蓝天野依然精神矍铄,爱画画、爱话剧、爱读书、爱收藏。祝福这位兴趣爱好广泛的老爷子健康长寿!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