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怀德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3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发展为猝死[1];我院为了探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选取研究对象为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见正文描述。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2015年01月07日~2018年01月14日收治,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各24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
观察组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平均年龄值(72.01±0.41)岁,年龄上限值89岁,下限值55岁;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8例。
对照组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平均年龄值(72.04±0.44)岁,年龄上限值89岁,下限值56岁;心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9例、Ⅲ级6例。
文中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研究性。
对照组方法—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首次服用剂量为150 mg/次,1天1次,3天后剂量改为100 mg/次,1天1次,疗程为12天。
观察组方法—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首次口服剂量为100 mg/次,1天1次,3天后更改剂量为75 mg/次,1天1次;阿司匹林同对照组一样;疗程为12天。
观察且评估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
临床疗效:显效——心绞痛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出现;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逐渐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50%,临床表现逐渐缓解;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无改善,且持续加重。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数据95.83%(23/24)高于对照组数据66.67%(16/24),P值小于0.05。
表1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数据4.17%(1/24)低于对照组数据25.00%(6/24),P<0.05。
表2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因素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能够促使血小板快速凝聚,继而收缩脑内血管,且逐渐形成血栓;主要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2-3];若不实施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冠状动脉一旦发生痉挛,能够进一步减少动脉血流量,促使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且引起心绞痛等临床表现[4]。
临床一般选择阿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前者药物能够对二磷酸腺苷、糖蛋白复合物活化及血小板受体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药物主要作用于凝聚的血小板,能够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栓发生风险;若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对抗血小板发挥双重作用,且增加药物疗效。
总而言之,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及推广。
[1]马书红,陈冬梅.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3-5.
[2]施卫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3):130-131.
[3]华 斌.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4-5.
[4]刘亚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预后[J].淮海医药,2017,35(6):73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