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苑苑
摘 要:小学数学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主要对主动探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探究;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越来越倡导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进行主动探究。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欲望,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适当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内容,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增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中“人民币的认识”,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模拟超市中的收银员与顾客,课前准备好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具,让学生扮演顾客与收银员,利用身边的物品,给学生设置一定条件,例如:笔记本6元,书包120元,铅笔2元,面包3元等。学生自由选择一些物品进行结算,另一个学生模仿超市收银员找钱。通过小组参与,主动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发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思考分析相应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活动时,应注意避免给学生过多束缚,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给他们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慢慢渗透主动探究的思想及意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
教师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及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利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总结、分析等多种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而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适当给予学生一定帮助,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的效率。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思维方式,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课前在家长监督下用剪刀剪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引導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折、剪、拼等操作,从而将三角形转化为学生学过的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钝角三角形等。最后让学生谈论交流拼成的图形和所用三角形的关系,面积的关系等,通过思考,总结结论,和同学一起交流,进而有效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主动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了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注重教师启发,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是要全程帮助学生去探究,而是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使探究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当学生有困难或者有疑惑,且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无法解决时,教师应为学生指明方向,而不是直接告知他们结果,应注重教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对数学中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化的辅导,有必要的话,可针对个别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同时教师应具备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以及优点,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掌握主动探究方法,提升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比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一课中,组织学生谈论:“这些分数中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看能发现什么?一句话,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其中的数学规律。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主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动手实践、注重教师启发等策略,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主动探究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吉林教育,2017(25):36.
[2]金占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J].考试周刊,2016(36):75.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