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飞
摘 要: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一段历史而否定整个中国文化。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门的打开和西方思想的进入,国内兴起的某些思想把数千年来积累的中国文化说得一文不值,全然看不到中国文化的优点。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下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小学生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的方向。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然而现在的教育教学体制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这种成绩论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当下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以确保其在萌芽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教育作为国家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也必然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当下小学生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小学生大多都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即使家庭条件不富裕,家长也不会亏待了家里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特别是在长辈身边成长的孩子,由于过分溺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
1.学生自立意识薄弱,自身能力不强
家长的溺爱让小学生从小养成了理所应当的思维定式,致使他们不懂得感恩,为所欲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就逃避。这种过度的溺爱,已经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立意识,如果孩子的自立意识逐渐缺失,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重要阶段,也是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
2.德育与智育发展严重失衡
道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崇尚道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但是,当前的教育体制中,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形成了不可逆的成绩论,数语外已经替代了德智体美劳。使得当前的德育严重缺失,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导致现在“成绩优异,却道德低下”的小学生越来越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小学生的影响
古人讲:“首孝悌,次见闻。”就是说,首先培养起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谦恭有礼的处事态度,然后才去学习知识和见闻等。所以古人把“教”解释为“长善救失”,把“育”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我们仅仅把孩子养大不叫做“育”,他必须顺着善良的方面发展成为一个好人,这才叫真正地把孩子教育好了。所以,做人品德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我校2016年6月正式启动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参加了一个幸福人生班的学习。在活动中,五六十岁的义工们,跳着跪羊图和生命之河等手语舞,场面很让人感动,与会人员都受到了教育,流下了感恩的泪水。活动结束时,义工们为与会的老师和家长们送去祝福苹果,苹果上还贴着“感恩一切”等便利贴,义工们对与会人员鞠躬,有很多人深受影响,进行回礼。家长和孩子们从这次活动中收获很多,比如:他们见到老师会主动鞠躬问好,早晨出门前会和父母告别,从校车上下来会和工作人员说再见等等。我们的大课间活动选择了手语舞《老师,谢谢你》,以此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和母亲节,我校都会举行感恩活动,通过各项活动达到育人的效果,现在学校的校风更正了,学风更浓了,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工作蒸蒸日上。寒假时,学校统一布置了寒假作业“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学生学会感恩。具体给学生布置了: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给长辈洗脚。寒假时会迎接中国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春节,家里来客人时学生会主动和客人打招呼、道别、鞠躬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的行为也给家长上了一课,很多家长表示惭愧,觉得自己还没有一个孩子做得好,家长们也在孩子的行为举止中得到了教育、反思和成长。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对《弟子规》的背诵而已,而是弘扬和践行。
我们现在的教育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把教育的次序给颠倒了。孩子没有从《弟子规》中学习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恭敬老师,只学了很多的知识和见闻,结果是学得越多就越傲慢,学得越多就越不把父母、老师、长辈放在眼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导人、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的正确次序是首先应该培养起孩子对父母、长辈的恭敬之心,学会感恩,然后才去学知识、学技能。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日后的人生方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融入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拥有坚强独立的性格,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出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教学相融合,不但能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还能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參考文献:
[1]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毓秀,周兴嗣.千字文·弟子规[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3]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