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淑华
摘 要: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转型;小学语文
一、核心素养的理性辨识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进而贯彻到各学段,体现到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再转型
“课堂革命”要求从课堂的战略地位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一切从学生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必须加大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力度,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名语文老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知识是一定得教的,但教什么,如何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这就需要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只有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在课堂上,我给自己确立的准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这样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
2.丰富的语言积累
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篇章。把国学经典教材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每天诵读,让每周汇报成为制度。学校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有学生互相交流的书籍,有学校征订的课外书籍,有香港知行集团赞助的书籍。课上课下我鼓励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篇诗文。
3.熟练的语言技巧
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写话、作文等基本技能。在课堂内外使用工具书已经是孩子们养成的习惯,我着重培养孩子们默读、感情朗读、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在课堂上给时间给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辩,然后水到渠成地写。
4.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些好习惯包括自己查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听讲、书写整洁等。
5.深厚的文化素养
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其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6.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实际的再创造。改变当前课程标准以内容为主线的模式,创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现代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课程标准因此有了“人的身影”,课程标准和學生发展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余君,林宜锋.以图为媒,有效构建低年段写话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2017(3).
[2]朱鹏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
?誗 一、核心素养的理性辨识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培养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进而贯彻到各学段,体现到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從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用于指导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再转型
“课堂革命”要求从课堂的战略地位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一切从学生出发,我们做任何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必须加大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力度,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每一名语文老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1.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知识是一定得教的,但教什么,如何教,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其变迁基本上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这就需要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只有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全面回归。在课堂上,我给自己确立的准则是: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这样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成长。
2.丰富的语言积累
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篇章。把国学经典教材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每天诵读,让每周汇报成为制度。学校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有学生互相交流的书籍,有学校征订的课外书籍,有香港知行集团赞助的书籍。课上课下我鼓励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篇诗文。
3.熟练的语言技巧
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写话、作文等基本技能。在课堂内外使用工具书已经是孩子们养成的习惯,我着重培养孩子们默读、感情朗读、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在课堂上给时间给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辩,然后水到渠成地写。
4.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些好习惯包括自己查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听讲、书写整洁等。
5.深厚的文化素养
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其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其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使其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6.利用媒体资源,激发创作热情
每次习作,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会让创作成为自发的行为。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实际的再创造。改变当前课程标准以内容为主线的模式,创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现代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魂”,课程标准因此有了“人的身影”,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余君,林宜锋.以图为媒,有效构建低年段写话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2017(3).
[2]朱鹏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