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辉,徐纪平,贾兆宝,纪世召,孙金海
(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医教部,上海 200433;2. 第二军医大学校办,上海 200433;3.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上海 200433;4.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随着我海军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海军长远航任务逐年增加,执行长远航任务的医务人员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医务人员为基本组成部分的长远航卫勤保障力量是维护执行长远航期间海军部队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远航卫勤工作中,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精神层面对执行任务官兵健康的影响[1]。官兵的心理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官兵身心健康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2-4]。因此, 执行长远航任务过程中海上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执行“和谐使命-2017”任务海上医院医务人员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为维护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未来执行此类任务医务人员选拔提供科学依据。
1.1对象
1.1.1 研究组 研究组为参加“和谐使命-2017”的115名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其中男性71人、女性44人。分别于出发前1周、航行第90天、返航途中发放SCL-90问卷,共发放345份问卷,剔除整页遗漏及有明显有掩饰性的7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95.65%;其中男性68人、女性42人,平均年龄36±3.47岁,
1.1.2 对照组 对照组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军人常模[5],共19 662人。
1.2方法
1.2.1 量表 标准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测量,评定时间为出发前、航行第3个月以及返航途中。量表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分数对应的程度是: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施测采用现场调查法,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由1名主试和2名助手组织实施。问卷不要求填写被试者姓名。
1.2.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基本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
2.1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远航前心理健康状况将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出发前SCL-90测量结果与军人常模进行对比(表1)。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出发前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军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总分低于军人常模(P<0.01);9个因子中,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P<0. 01,P<0.05)。
表1 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远航前SCL-90测量结果
*P<0.05,**P<0.01
2.2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远航中期心理健康状况将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航行第3个月时SCL-90测量结果与军人常模进行对比(表2)。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航行第3个月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与军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总分高于军人常模(P<0.01);9个因子中,除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低于军人常模(P<0.05)、强迫症状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 (P<0. 01,P<0.05)。
表2 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远航中期SCL-90测量结果
*P<0.05,**P<0.01
2.3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返航途中心理健康状况将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返航途中(航行第5个月)SCL-90测量结果与军人常模进行对比(表3)。海上医院医务人员SCL-90总分低于军人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个因子中,除躯体化高于军人常模 (P<0.01)外,其他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 (P<0.01,P<0.05) 。
表3 海上医院医务人员远航返航途中SCL-90测量结果
*P<0.05,**P<0.01
2.4远航各阶段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将不同阶段海上医院医务人员SCL-90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阶段SCL-90总分与各因子得分不全相等,在此基础上采用SNK-q检验对三阶段总分与各因子得分进行两两比较(表4)。远航中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SCL-90总分、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得分高于远航前和返航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远航前与返航时SCL-90总分无统计学差异,返航时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远航前(P<0.01),焦虑因子得分低于远航前(P<0.01)。
表4 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各阶段SCL-90测量结果比较
注:与远航中期比较*P<0.05,**P<0.01;与返航时比较△P<0.05,△△P<0.01
随着我国海军日渐强大,海军医务人员执行长远航任务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健康作为影响海军医务人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不容小觑。海上医院医务人员不同于船员和作战人员,缺乏长时间海上生活和执行任务的经验,长时间的海上生活与紧张的军事任务可对海上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对海上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是分析、评定、预测和掌握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6]。
本研究发现“和谐使命-2017”海上医务人员在航行各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①远航前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在各阶段中较好,且优于军人常模,其中,除焦虑因子得分较高外,其余各因子均较低。总体健康状况较好说明人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焦虑得分较高可能是由于本次任务海上医院医务人员主体是刚刚转隶海军的原陆军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出海经验,时间紧、准备任务繁重、心理准备不充分、家属未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等。②航行中期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在航行各阶段中最差,且较军人常模差。其中,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得分较高,躯体化优于返航时,但较出发前差,说明长时间的航行会给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带来心理问题,航行总时间是5个月,在航行过半时,医务人员处于疲劳期,工作和生活相对单调乏味,此时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③返航途中海上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出发前无显著差异,显著优于航行中期,各因子中躯体化因子明显差于出发前,焦虑因子明显优于出发前。说明执行任务即将结束时,执行任务的医务工作者普遍心理状态较好,临行前的焦虑有很大程度上的缓解,躯体化因子得分较高可能与对海上环境的不适应和执行任务的疲劳有关。
综上,本研究认为,在未来的长远航医务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保障工作中应注意:①加强执行任务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执行长远航任务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心理适应性训练、完善执行任务人员家属安置相关政策等。②全面了解参加任务人员以往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执行任务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全面系统了解医务人员心理发展变化、心理健康咨询情况、心理测验结果[7],密切注意心理健康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③远航中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人员学术、文化等交流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体育锻炼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丰富业余生活。④远航任务中,可随船配备专业心理医师,针对不同类型人员进行差异化保障[8],及时发现官兵心理问题,及时处理。以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调研为基础,总结运用心理卫勤保障相关经验[9],切实推进远海卫勤能力建设全面发展,为提高海军部队战斗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盛睿方,周娜.长远航对临时登舰人员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2):101-103.
[2] 胡光涛,崔建新,李学成,等.心理卫勤保障分队的组建与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91-92.
[3] 李新利,李清果,姜玉奇,等.潜艇远航卫勤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7):643-644.
[4] 李诚杰,李海涛,张京平.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伦理要求初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802-809.
[5] 王焕林,孙建,于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40.
[6] 马修堂,王杨,樊伟,等.长远航舰艇部队官兵心理健康防护[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6):586-587.
[7] 刘文,回清,王盛龙,等.远航海员的心理卫生保障[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4,11(2):74-77.
[8] 姚洪祥,宋召武,刘乐斌,等.军队医院适应远航卫勤保障需求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2):156-159.
[9] 徐菲,姬悠然,陈国良,等.761名海军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