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
摘 要:广州市增城区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大力开展名师工作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名师、骨干教师的有效整合,发挥了名师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区域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广了区域教育教学成果。在名师的引领下,增城区名师工作室已然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与聚集地,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团队,成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置于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框架中,通过对话、交流、协作促进教师团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共同愿景,努力实现中小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此,增城区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打造名教师名校长队伍,并于2015年正式出台《增城区名教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工作意见》。截至去年底,已有增城区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逾100多名。增城区教育局认定名教师名校长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提高增城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打造名师名校长,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为打造增城教育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一、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名师、骨干教师的有效整合
为有效发挥区内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以工作室为“发射点”,带动更多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发光发热”的平台。工作室一般由区级以上名教师担任主持人,并招录来自全区各学校的年轻教师或资深教师作为学员和成员,集中开展教学业务和教育理论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室还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各校通过选派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名师工作室进行跟岗学习,通过名师工作室的传、帮、带,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从而使骨干教师向名教师成长,实现了区域内名师、骨干教师的有效整合。
二、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发挥了名师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引导和帮助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工作室的建设和制度的完善,明确名师工作室的职责,通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抱团”,形成优质资源利用和共享,更好地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形成一批优秀教育资源,形成优质资源利用和共享,实现“组建一个工作室,凝聚一批骨干,聚焦一个项目,带出一支队伍,实现一些突破,推动一个阶段发展”。
三、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激活了成员的学习动力,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使原本被动的学习得以改观,成员对高质量的理论或专业刊物的需求增加。同时,也激活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名师工作室研修人员是一个高素质的学习共同体,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对象。工作室鼓励研修人员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此外,名师工作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参加一些重要的研讨会、听课学习、专题培训、成果交流等活动,从而开拓了研修人员的视野。
四、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广了成熟的教育教学成果
一方面,名师工作室为研修人员搭建形式多样的互动平台,提倡开通个人公众号,积极开展网上交流互动;区内开展不同课型的示范课或实验课;提供机会为研修人员开展区内讲座或个人教学教育成果展示;组织不同主题的研讨会;依托《增城考研》,建立名师工作室专栏,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研讨,展示工作室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
另一方面,名师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在工作室运行周期内,以工作室为单位,至少申报主持一项区级或以上研究课题并取得成果,指导本工作室研修人员每学年度至少主持开展一项校本课题研究并通过成果鉴定。
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绕不开“教学”“研究”“团队”,即通过吸引一批相同领域、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师参与组成教育研究合作团队,摸索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地区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目前,增城区名师工作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名师工作室的积极辐射效应的凸显。在名师的引领下,增城区名师工作室已然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发源地与聚集地,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团队,成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师发展研究,2011(22).
[2]朱淑华,伍思静,论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2012(3).
[3]商利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D].华南师范大学,2005.
[4]陈菊,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之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