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生活中电影已经成为我们在闲暇之余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在现代跨文化传播中电影已经成为必然的载体,并同样应用到电影中的非语言符号,在电影制作当中也开始成为特色的手段。笔者将以美国的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为典型的案例,尝试探究非语言符号是怎么进行跨文化传播的。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非语言符号;《机器人总动员》
作者简介:李月宁,女,汉族,福建尤溪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新疆长治久安。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2
一、跨文化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
当今,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全球化环境下各国必不可少的任务和需求。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将跨文化传播定义为:“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1]跨文化传播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文化背景等不同的人互相接交往交流。由于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和学习,导致人们在问题的看法上,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都展现了不同,就相互产生了冲突,矛盾和误解,进而使得跨文化的传播更加复杂也更加难以传播,因此跨文化的传播发展尤为困难。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符号是跨文化传播中最显著的悖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的同时一定会产生对问题的认知问题,这样就需要共同的文化符号对人们互相的交流及沟通达到共识和认知的意义。文化符号的共识理解和意义的异同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这些差异存在的关键,也是在交流中产生矛盾与误解的原因。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与文化符号异同的存在是一直存在的矛盾,相辅相成的。施拉姆说:“传播不是全部通过言词进行的。”由此可见,跨文化传播的进行并不只语言符号传播这一途径,非语言符号传播也能产生同等重要甚至更突出的功能。在人们受到除非语言刺激外的由生活的环境,思想启迪及外界干扰等因素产生的刺激对人们都有潜在的影响和意义非语言符号所传达的价值观念能作用于人,影响其观念的形成和行为表现方式,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影响本国或他国的重要表现。非语言符号多以影视作品为主要载体,潜移默地传递着本民族的文化与特色。非语言符号表现在多方面,其中以形体、色彩、声音语言最为常见。
(一)形体语言符号
形体是图像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素。人的形体动作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蕴意,人与人之间可通过形体动作得知对方所表达的含义,故如今有手语这一门特殊语言,以达到与残疾人沟通的目的。雷.伯德惠斯特尔所言:“绝不能把身体的动作或姿势看做是一种普遍的符号,必须注意这个动作所传递的特殊信息。由此可见,形体语言不得忽视,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情绪和思想,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形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及不同性别对某些肢体语言或者使用语言或多或少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跨文化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便成为了必备因素之一。
(二)色彩语言符号
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源于自然现象与生理现象的有机融合,色彩感觉的发展与人为现象、社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人们能最直观感受到的视觉符号,同时色彩语言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色彩具有特定的意义。意义的差异导致人们理解的欠缺和冲突,色彩是人们感知程度最敏感的语言符号,通过对色彩色别、明度、饱和度等因素的选择,充分显露出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与生活经历所铸成的心理动因。比如,冷色调通常展现的是沉闷压抑的情景。暖色调常表现以温馨浪漫的场景。对于色彩的意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意义和区别,比如在中国红色代表祥和喜庆是中国人偏爱的颜色,而在西方国家白色代表着简洁,纯净是西方人的偏爱颜色。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可通过感知这些色彩而得知该国家的文化特点,由此产生显著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三)音声语言符号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天赋,文字语言的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植物的主要特点之一。音乐是人类创造的又一优美的符号语言。以千变万化的旋律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景的愉悦和压抑。比如,通过“唱山歌”来传达男女双方的浓浓情意;嚎啕大哭表现悲伤;疼痛呻吟表现痛苦。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声音语言符号,常常根据剧情需要或人物角色来设定特定的声音语言符号,用音乐推动剧情的悬念和情节的跌宕起伏,或渲染人物情绪,凸出电影主题。每个民族声音语言符号各有风格,也常常根据影视类型的不同运用相对应的声音语言。例如,欧美热爱音乐剧,中国热爱京剧。声音语言符号也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观赏电影,享受动人旋律之时,感受该国声音语言符号的魅力,这些符号也传递着该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二、非语言符号传播在电影中的运用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电影已经成为在繁忙的生活及工作压力下,放松情绪和心情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人们在休闲娱乐选择的方式之一。电影有其独特的展现方式,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改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全球进化的过程中电影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电影中丰富的非语言符号的利用是其传播得尤其必须的手段。在背景和道具的应用上,颜色亮度的应用及角度拍摄的不同都是非语言符号的体现。电影中非语言符号按照的原则和方法对电影的主题烘托和升华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球放映的影片由于其受众广,认知度高等特点,所以成为了加速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变成了跨文化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必须途径。
皮克斯的第一部有关太空的科幻动画片的《机器人总动员》,本影片爱情故事作为重点叙述其中塑造个性鲜明突出的男女主角瓦力与伊芙是本文的主要表述载体。在此影片中机器人瓦力的所创造出来的机器之声和在整片电影情节当中为创造更加具有感染力气氛的循环播放的歌曲《你好,多莉》,这些在影片中的开始二十多分钟一直运用着,其中该影片的前四十分钟是没有语言对白的,在这片电影中非语言符号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电影的效果上产生了极大的效果。符号是我们主观意识上对它的认知理解和赞同,是不受影自然界所自然定义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沟通与交流的必需方式,并且文化的不同其差异也不尽相同。在此影片中非语言符号的利用是本影片的叙述情节和烘托气氛主要方式和内容,传播的手段仅仅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一种,其中大众心理的感知和认同同样非常重要。電影只有让大众感受到其中的主旨和意愿,并且让大众在内心上有所感悟是电影在传播中达到的最好的效果,而这些内心上的感悟是通过人体外在感官和内在思维所打到底的,比如人们通过眼睛耳朵所看到听到,再通过大脑进行记忆、思考和想象,最终完成心理上的变化和喜爱。
此影片不仅受众度广,并且在各大颁奖礼上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尤为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受到了全球影迷的广泛认可,其中在全球放映以后获得了超5.3亿的票房。此部影片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不是以本国或者名族为主题宣扬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特征,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这也是跨文化传播的一大成就,本影片很精妙地选择了以爱情为主线的文化符号进行讲述,而爱情的主题包含了各个国家的文化也与认同,同时也尊重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基础,与各国的观众心理达到共识从而让大众喜爱并从心理上感悟,这就是跨文化传播的魅力与方法,也是文化符号成功应用的典型范例。影片的制作方主抓观众偏爱的心理,探究各国及各不同生活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及观众心理的不同感受,影片中利用非语言符号贯穿其中,深度剖析了故事情节和细节变化,使其在此片中更加凸显了对细节的把握和展现,使人物形象及以爱情为主题的主线得到了升华。在利用“支配式立场”的方法诠释电影时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意思,使主线明确得到了表述,不会使观众误解其中的含义,因此该影片在跨文化的传播上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文化是建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点,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性别年龄等等,涉及度广,层次较复杂,因此这些观众对电影本身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利用大众对一些非语言符号的共同认知和理解,加之较大众的文化背景才使得观众对电影中的非文化符号不会产生较大的误解和分歧,使得跨文化不会产生较大的冲突。让大众理解并认同这些非语言符号是冲破跨文化的阻碍,让更多的国际多元素文化得以更广的传播。
三、非語言符号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的运用
《机器人总动员》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典型,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不易产生歧义和耳熟能详的非语言符号,运用非语言符号成功地解决了跨文化的阻碍,让大众深深地印记在心里并不断回味着。此影片是一部成功的使用非语言符号的跨文化传播的电影作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将对这部作品进行剖析和讲述分别为: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音乐符号、背景环境。
(一)面部表情
本部电影主要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影片中瓦力在整体造型和面部表情两个方面上表现出完全的两种风格,机器人造型反衬了瓦力动态的眼神和拟人化小心翼翼的肢体动作,这种强大的对比让观众倍感瓦力的人性。观众固有思想观念中机器人的系统化、模式化的特点被瓦力和伊芙展现的生命力所取代,人们越相信瓦力和伊芙是机器人,越容易被这些机器人感动。《机器人总动员》这部影片擅长于运用主人公的眼神去表达感情,这是与往常动画的区别。“此时无声胜有声”强调的是非语言符号有时能产生比语言更打动人心的效果,即便在沉默的场景中,观众也能通过主人公专业的演技,到位的面部表情流露,感受其想表达的感情和含义,非语言符号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的感情比用语言说出来更有深意,效果也更为显著。比如,瓦力的眼睛每次向下呈现出“囧”字形状时,一般出现在和伊芙深情凝望的时刻;伊芙的电子眼则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情感的途径,眼睛变成月牙形状代表着对瓦力的嘲笑,眼睛向上翘起则表示了痛哭,影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我们熟知的面部表情符号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肢体动作
R·伯德惠斯特称肢体动作能传递的信息更为多样性。本片中的肢体动作分为静止和活动。例如,电影中瓦力看电视时的陶醉眼神代表的是静止的姿态,伊芙出现后,他一系列看似傻乎乎的行为,以及在影片中多次反复出现的欲和伊芙牵手的动作等一系列非语言符号,生动表现了瓦力恋爱时的不知所措,也深化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影片产生的共识。
(三)音乐符号
本部电影中的音乐符号常运用拟音符号以及背景音乐进行分析,电影的前面三分之一部分突出的语言和背景音乐,拟音符号是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人类的声音。例如,叹息声,哭声和笑声等。因为瓦力和伊芙这两个主人公无法言语表达,也无法表现出略夸张的脸部神态,因此人们只有通过他们的声揣测他们所想。但是这样才能得到拟音符号所带来的心理亲近感,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背景中的音乐语言便就是影视作品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激发情感的主要方式。反反复复播放的《你好,多莉》的片段以及影片中多次出现温情的轻音乐,完全与电影的主题相融合,从而沟通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注释:
[1]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7,27.
参考文献:
[1]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7,27.
[2]Schramm,Wilbur and Porter,William E.Men,Women,Message, and Media: Understanding Human Communication.New York: Happer&Row;,Publishers,Inc.19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