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20011)。
摘 要:从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感受等方面对江苏师范大学理工科学生进行鲁迅作品阅读状况的调查,旨在进一步探索当代理工科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结果显示,理工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鲁迅作品阅读仍然囿于中学教材并且存在遗忘现象,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某些学生沉迷其中而忽视了对鲁迅作品的阅读。此外,理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课程设置也制约著他们对鲁迅语言与思想的接受以及阅读的进一步展开。理工科学生应加强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与感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此,图书馆、学院、个人等都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鲁迅阅读;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邓寒青(199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2
一、引言
鲁迅在中国文坛地位极高,对于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也广泛而深入。然而,社会上尚缺乏对当代大学生阅读其作品现状的调查,尤其少见专门的对于理工科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的研究。笔者等人以江苏师范大学的智慧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电学院等理工科学院的学生为对象来进行关于鲁迅作品阅读的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理工科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鲁迅作品的阅读状况。这一调查对于在大学院校理工科学生中展开鲁迅作品的阅读,以提升其思想内蕴,增加其对特定历史时代的感知,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理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主要从阅读主体、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感受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理工科学生中共发放问卷200份,发放地点在理工科教学楼。由于是在全天20分钟大课间时间段进行发放,填写与收回都比较集中,因而问卷全部有效回收,这也确保了调查结果的数据有效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阅读对象(包括阅读数量、阅读倾向等)的分析
1、网络文学的发展对鲁迅阅读产生影响
在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网络流行小说这几类作品中,最喜欢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占36%,最喜欢网络流行小说的占46%,外国文学作品的占10%,古代文学作品的占8%。参与问卷调查的全部理工科学生中,最喜欢网络流行小说的接近一半,远甚于喜欢外国文学与古代文学作品的人数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见当代网络文学对于青年大学生阅读的吸引力。
近年来,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网等小说网站在网文读者中颇受欢迎。起点网作者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盘龙》等作品相继被改编成游戏,晋江网作者顾漫的《何以笙箫默》等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一切都充分显示出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也激励着许多人的网文创作。处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感受着网络文学不断向上发展的态势,阅读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笔者通过进一步的访谈了解到,以男生居多的理工科学生,往往沉迷于《斗破苍穹》这一类的爽文,而忽视了或者根本不愿意去读包括鲁迅作品在内的经典文学。
2、鲁迅作品阅读囿于中学教材并存在遗忘现象
在阅读课外鲁迅作品的数量上,有52%即超过一半的理工科学生仅读过0-3篇,读过4-8篇的占38%,读过9-15篇的占8%,仅有2%的学生阅读超出15篇。相比部分省份的文科生因高考附加题要求而阅读的教材外的鲁迅作品数量,理工科学生在课外的鲁迅阅读实在过少,他们的视界囿于教材,表现出一种“‘浅层次的经典阅读现象”[1]。在回答更熟悉的鲁迅作品类别时,选择小说的占66%,选择散文的占34%,选择杂文的占24%,选择其他的占4%,没有人选择诗歌。这也与中学阶段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用有所关联。在填写印象最深的鲁迅作品时,多数人也是填写了中学教材中选用的《孔乙己》、《故乡》等文章。在回答“以下哪些人物出自鲁迅作品”这一问题时,理工科学生在“魏连殳”、“吕纬甫”、“祥林嫂”、“萧萧”、“子君”、“王琦瑶”这六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全错的占了10%,选对四个即全对的学生仅有2%,选对三个的占4%,选对两个的占14%,只选对一个的占70%,并且答案多集中于教材选用的《祝福》一篇中的人物祥林嫂。这些都显示出理工科学生鲁迅作品课外阅读的缺失状况。
在更为细致深入的鲁迅作品阅读调查中,则暴露出理工科学生对于中学教材中所学过的鲁迅作品的遗忘。在选择阅读过的鲁迅作品时,其中仅60%的理工科学生选择了《故乡》,更甚只有30%的学生选择了《风筝》,而《故乡》、《风筝》皆是中学教材中的文章。此外,所填印象最深的鲁迅作品,不少理工科学生将《故乡》写成《闰土》,将《祝福》写成《祥林嫂》,以作品主要人物姓名代替作品名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鲁迅先生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生动,但也无可避免地暴露出理工科学生对于中学阶段所学鲁迅作品的部分遗忘。
(二)对阅读方式的分析
88%的理工科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纸本阅读,最喜欢电子阅读的仅占12%,可见他们对于纸本阅读的青睐。同时,他们选择的阅读鲁迅作品的途径也与之比较契合。42%的人选择到图书馆借阅,34%的人选择购买书籍,16%的人选择向他人借阅,16%的人选择了网络下载,而有32%的人则只看课本中的。与阅读课外鲁迅作品篇目的数量相结合分析,不难发现尽管三分之二左右的人通过图书馆借阅等方式进行了鲁迅作品的课外阅读,然而他们实际的阅读量并不大。通过访谈、考察,笔者发现,图书馆里的鲁迅著作大都版本老旧,并且有些还因为年代久远、所借人数过多而出现了缺损。再加上鲁迅作品有些晦涩,于是有些学生仅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便放弃了进一步的细致阅读。
(三)对阅读动机和阅读感受的分析
1、鲁迅作品的思想及语言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接受
问卷结果显示,有68%即超过三分之二的理工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态度是一般,持喜欢态度的占28%,持很喜欢态度的仅占4%,没有人不喜欢。而在喜欢鲁迅作品的人中,62%的理工科学生是因其思想深刻且对当代有重大启发,46%的学生则是因其犀利的语言。可见鲁迅作品内在的思想性及犀利语言的表现力对读者阅读具有推动作用。而值得揣摩的是,在选择有的大学生不愿意读鲁迅作品可能有的原因时,选择“语言晦涩,不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的占62%,这又显示出鲁迅作品的语言与思想给读者阅读带来的障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鲁迅作品的思想与语言这两方面其实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其思想深邃复杂,语言也就难免晦涩。而读者的阅读实际上还得看其个人的接受状况。若是静下心来,增加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并且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作品内在的魅力,此时语言与思想对阅读的影响便能由阻碍转向推动了。
2、理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课程设置制约鲁迅作品阅读
江苏师范大学内的理工科学院如物电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为理工科学生开设的课程,除了大学语文这一必修的语文课程外,基本没有关于中文方面的选修课程。如此,便很难有专门的教师引导学生来进行鲁迅作品的阅读。回答在大学阶段选择读鲁迅作品的原因时,选择专业需要的仅6%,此外有46%的理工科学生认为大学生不愿意读鲁迅作品可能是因为与考试无关,考试用不到,不需要阅读。这都体现出理工科学生的课程设置对其鲁迅作品阅读的影响。同时,“与考试无关”也折射出当下学生“应试”思想在大学里的延续,此种思想下学生难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此外,理工科学生思维理性多于感性,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往往要弱于文科生,3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不愿意读鲁迅作品可能是因其“与当下具有时代差距,无法引起共鸣”。再结合鲁迅作品语言与思想对学生阅读影响的实际状况,可见理工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对鲁迅作品阅读的制约。
3、鲁迅及其作品值得研究,但不能过于抬高。
问卷结果显示,在对待鲁迅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上,尽管有36%的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语言晦涩而思想难懂,然而也有46%即将近一半的人认为鲁迅思想“极具批判精神,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有54%即超出一半的人认为鲁迅思想“颇具可读性,一定程度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这显示出学生对于鲁迅思想的批判精神及时代精神的认同,对于鲁迅作品阅读价值的肯定。在对待鲁迅的态度上,16%的人选择应把他看作民国时期的普通学者,28%的人认为鲁迅永远是国人偶像、精神丰碑,较这两点而言,比较突出的是80%的学生认为“今天我们还要努力研究鲁迅,但不要把他抬得过高”。这反映出学生对于鲁迅作品阅读与研究的客观态度,但也显然折射出中学阶段的鲁迅作品教学与当下的鲁迅研究的某种状态,暗含学生的一种期待。确实,正如林贤治在传记《人间鲁迅》的引言中所说,“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2],无论是在文学创造还是在个人风骨方面,鲁迅先生都值得我们敬佩。然而,过犹不及,我们不应将鲁迅神化,对他的文章加以过度解读。过度的抬高反而会使人产生畏惧心理,也不利于作品的阅读。
四、相关建议
图书馆开展“鲁迅读书月”等活动,增加对鲁迅书籍的购置,以供读者借阅并且促进读者更佳阅读体验的形成。同时,在读书月中还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举行鲁迅作品知识竞赛(文科与理工科可分开进行)、鲁迅作品读后感征文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增进其阅读兴趣。期间,图书馆管理员还可以在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上向读者推送鲁迅作品的电子版本,该电子版本可以以百度网盘等多种形式便捷地进行分享。此外,搜集一些关于鲁迅阅读的微信、微博公众号,公布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也是推进鲁迅阅读的一个不错的方式。
为了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学校可以向其增设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公共选修课,如有关鲁迅及其作品阅读的课程。同时,各理工科学院还可以请文学院专门研究鲁迅的老师到学院里开展关于鲁迅的讲座。在资深老师的指导下,理工科学生对于鲁迅作品语言及思想内涵的品读也能更为深入,对鲁迅作品的兴趣也能更为浓厚。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社团,理工科学院可以鼓励一些对鲁迅其人及其作品有兴趣且富于责任心的同學组建关于鲁迅的社团,并在社团内部定期开展鲁迅作品及相关传记的阅读交流会等活动,以通过思想的碰撞来达到阅读的进一步深化。
五、小结
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部分理工科学生的调查,笔者分析了当代理工科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的现状,也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当前理工科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状况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理工科学生在培养自身专业素养之余,也应增加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和感知,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同时,我们也须意识到,推进理工科大学生乃至全体大学生鲁迅作品的阅读,必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心宪.“浅层次”经典阅读现象论析——高校“鲁迅与我”问卷调查及其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01):9-15.
[2]林贤治.人间鲁迅:修订版[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