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花
摘 要 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对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其创新使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传统教具;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98-02
1 前言
传统教具是小学数学课堂上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不仅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还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教具类型很多,如果教师能够根據实际教学内容,对各类传统教具进行合理应用,则能够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2 作用分析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容易在课堂上分散精力,容易在课堂上感觉疲劳。并且,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更要培养他们的兴趣。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集中精力学习。
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几何图形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体、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魔方可抽象为正方体、文具盒可抽象为长方体、可乐罐可抽象为圆柱体、足球可抽象为球体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一摸这些实物,在手中任意摆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各种图形的特征相比,这样的方式更加直观,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学生还可将各种实物组合成为小汽车、小房子、机器人等图案。传统教具的引入,能够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有多种,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数学问题,还要能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分析数学现象,要加强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因此,学生要重视数学的计算、推理和验证过程。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2]。
如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小木块辅助教学,让学生自己拿小木块操作。如18-12,先拿出18块木块放在一堆,然后从这一堆木块中拿出12块放到另一堆,再让学生数一数剩下的木块有多少,就能够得到答案。利用传统教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可自制小棒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内容。
促进师生交流 利用传统教具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在操作教具时,学生之间也需要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教师应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而制作教具需要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教师可让学生学习制作日历。由于日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独立完成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同时,在学生制作日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日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日历,不仅能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教具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3]。
3 使用策略
利用传统教具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比较基础,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积累的知识比较少,加上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理解某些数学知识点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如果教师能够用传统教具对数学概念、相关知识点进行演示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还能强化记忆。通过将数学知识化难为易,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
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利用七根木条来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将其中的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到讲台上从不同的方向上压或者拉三角形。这时,学生可以发现无论怎么压、拉三角形,都不会出现变形现象。接下来,教师将另外四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到讲台上对其进行推、压、拉,学生会发现长方形的形状轻易就会发生改变。通过传统教具的现场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知识[4]。
利用传统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 小学数学中会学习一些公式,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数学公式,就会影响其解题效率和正确性,不利于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传统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5]。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制作一个纸质的长方体模型,分别将其长、宽、高涂上蓝色、绿色、紫色,这样就能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一目了然,学生能快速计算出长方体总共有12根棱,长、宽、高分别有4根。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观察可发现,长方体对应的两个面是相同的,所以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应该是(底面长*底面宽+底面长*高+底面宽*高)*2。此外,利用相同的方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体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及体积计算公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积相关知识。
又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纸板剪切成三角形,也可对三角形进行移动和组合,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利用传统教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小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才能够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具,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小学数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凭想象去理解这些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一些辅助性的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递进式地去學习,那么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机械地记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但对于为什么会要这样计算梯形面积不是十分明白。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梯形的纸,跟着自己将一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将其补到另一侧,这样就能够得到一个长方形。于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宽,其中的长就是梯形的底,宽是梯形的高,所以要通过底*高来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对传统教具的应用,可让学生自己完成结果的推导过程,探究其中的原因,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6]。
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结合,调动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可能精力会比较集中,但是过一会儿就会开小差。并且,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课堂很枯燥,缺乏乐趣,所以在上课时精力容易分散。将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奋状态,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的结合,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7]。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可将学生的作业投影到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业情况。而在教师对其中的错题进行分析时,则可引导学生通过传统教具来理解。如果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学习。
又如在学习50以内的口算知识时,教师一般会将口算卡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个时候将口算卡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则能引导学生将实物口算卡与多媒体上的图片对应起来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50以内的口算知识。同时,教师也可将黑板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板书,将重点知识罗列出来,以便学生分清学习的主次。在两类教学工具的共同作用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传统教具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理解数学公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延霞.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具与现代多媒体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48-49.
[2]孟庆凯.传统教具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97-98.
[3]王艳,刘金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的创新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96-97.
[4]李儒明.小学数学传统教具的创新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105-106.
[5]张琛静.农村小学数学传统教具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62-64.
[6]刘勤娜.浅谈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42):61.
[7]毕研林.小学数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创新的整合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5(14):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