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4-26 10:24陶震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高校制度

陶震宇

[摘 要]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有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进而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结构。但由于受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理念落后、制度缺失、标准模糊和程序繁琐等因素影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了报废处置混乱、固定资产闲置、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为此,高校应当从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中的问题出发,不断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制度、标准等,推进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0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6-00-03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都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不良倾向,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也没有报废处置程序,从而出现了固定资产流失、腐败浪费严重等问题。为此,高校需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制度、标准、程序等,提高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效果。

1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的意义

高校的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在一定使用年限后就会失去价值,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置,并购置新的固定资产,以更好地优化高校的固定资产结构。从总体上看,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促进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1.1 有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首先,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有利于提高闲置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开展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有利于及时发现学校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学校的闲置固定资产,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报废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促進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比如,许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经常出现账实不符、固定资产闲置、随意购置等问题,开展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有利于发现学校的闲置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再如,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许多报废家具、科研设备等已没有使用价值,但仍占据着大量空间,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置。此外,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有利于优化学校的固定资产结构,防止学校固定资产流失。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在对废旧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后,学校可以依据固定资产购置程序统一采购新的固定资产,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等提供良好的环境。

1.2 有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高校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特别是科研设备、实训设备、办公家具和电子产品等,这无疑对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只有加强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健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保障教学、科研、实训等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许多高校都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不良倾向,不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借用和报废等管理工作,并因此带来许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显然,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有助于强化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优化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促进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避免发生账物不符、随意处置、私自占用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

2 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许多高校都存在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的不良倾向,忽视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比如许多高校都存在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在长期搁置中这些固定资产便会丧失使用价值。同时,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机制,造成该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能报废。从总体上看,高校固定资产报废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落后、制度缺失、标准模糊和程序繁琐等方面,这些问题带来了报废处置混乱、固定资产闲置、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2.1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理念落后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多是以财政拨款或其他拨款等方式购置或建设的,在这种条件下许多高校都形成了重购置、轻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及思维,总是想方设法向有关部门申请固定资产购置经费,盲目购置或超额配置固定资产,反而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报废处置等方面的工作。比如,许多高校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没有对校内废旧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此外,有些高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废旧固定资产说不定在什么地方能够派上用场,动不动就报废固定资产是“败家子”行为,应当将废旧固定资产暂时放置于仓库中进行保管。这些落后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理念不仅不利于固定资产核销和废旧资产残值回收,也给固定资产使用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2.2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缺失

当前,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并未建立固定资产购置、入账、使用、维护、借用和报废等制度,也未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流程,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极为随意,经常出现无规可依、无章可循等问题。同时,许多高校都未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对本校固定资产不盘存、不登记、不报废等,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固定资产情况,经常出现私自处置、拆分、贱卖固定资产的问题。比如,许多高校固定资产长期被某些经营实体或个人占用,却没有进行转账、借用、租用和报废等处理,产生了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经常找不到实物。此外,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没有明确相关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当固定资产破损或流失后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从而带来了高校固定资产流失问题。此外,许多学校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不衔接,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出租、转让和报废等并不经过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报废中往往会出现账物不符、账实不一等问题。

2.3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标准模糊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报废明细核算机制,也没有记录需要报废固定资产的项目名称、类型型号、数量规模、使用年限和损耗程度等信息,不能根据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情况制定恰当的报废处置标准。比如,许多高校都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廢标准,对车辆、房屋、办公家具和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损坏程度、报废方式等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各院系或部门往往根据办公经费、科研经费的多寡来决定是否报废固定资产或报废哪些固定资产。此外,许多高校都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报废评估标准,也未成立固定资产报废评估小组,在固定资产报废中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这种不评估、不规范的固定资产报废方式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2.4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繁琐

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要向教育部门、财务部门、国资部门等进行申报,有些高校的固定资产报废还需要省市领导审批,审批流程较长,审批手续繁琐,需要耗费半年左右时间,从而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效率。此外,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办公家具、科研设备、建筑物和电子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报废方式、处置方式等并不相同,从而增加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的复杂性,也使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程序较为复杂和繁琐。

3 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的化解策略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问题是影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应当从理念落后、制度缺失、标准模糊、程序繁琐等方面出发,解决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中的种种问题,以更好地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3.1 树立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理念

首先,高校领导要正确看待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比如,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责任性等比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责任意识都比较强的人才来实施,所以高校应成立由财务、审计、资产等部门人员参与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固定资产报废的标准制定、损耗鉴定、资产评估、报废审批等工作。其次,高校应当创新固定资产报废理念,将企业管理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损耗等思想引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按照折旧标准对本校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及时对废旧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再次,高校还应当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监管工作,明确相关人员在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并制定固定资产报废管理考核标准,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等。最后,高校应当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宣传,通过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固定资产报废知识,从而增强教职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为固定资产报废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

当前,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出台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办法,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第一,高校应当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及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源头上解决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问题。比如,高校应制定本校的固定资产采购办法,建立固定资产统一采购机制,由资产、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共同完成固定资产采购工作。再如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在固定资产使用、损坏、丢失、出租等过程中的具体责任,强化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第二,高校应当完善固定资产报废流程,严格按照提出申请、评估鉴定、领导审批、上报审批和报废处置的程序,开展固定资产报废工作。在报废申请中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的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资产原值、报废数量、使用状况、损耗程度、使用年限、报废原因和处置方式等进行书面说明。在报废处置中应建立废旧固定资产报废评估机制,由固定资产报废评估小组对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报废处置、利用价值等进行评估,就是否进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提出书面意见。第三,在报废过程中,高校应当按照流程对废旧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废旧资产应当进行重新登记,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旧资产应当按照“三公”原则进行处理。第四,高校还应当完善固定资产报废监督机制,让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固定资产报废工作符合相关程序规定。第五,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报废清查及考评机制,制定固定资产使用、维护、报废等考核标准,定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摸底清查、实物盘查等,对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3.3 明确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标准

固定资产报废标准是开展固定资产报废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所以,高校应当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固定资产报废评估小组,专门负责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制定、报废评估等工作,提高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规范化程度。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损耗情况等制定科学可行的报废处置标准,在标准制定中应尽可能量化和细化相关数据和指标,从而提高报废标准的可操作性,如机械设备使用年限为12~15年,办公家具使用年限为5~7年等。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中,对符合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应当依据报废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详细登记和记录;对提前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需要报废的原因,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报废审批;对多次维修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在使用单位提供证明材料后进行报废处置。此外,在废旧固定资产处置中,对于技术淘汰、无法满足特定部门需要的设备,可以调剂到校内的其他部门或捐赠给贫困地区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科研设备等进行报废处置时,高校可以用来建立实训室、实验室等,方便学生进行拆装、操作等实践训练;对于毫无利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拍卖、转让、招标等方式进行处理,将废旧资产处理所得收入作为维修基金上缴财务处。

3.4 优化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

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中,高校应以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报废处置工作,简化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比如,高校应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学校固定资产的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资产原值、报废数量、损耗程度、使用年限和处置方式等都上传至云资产管理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筛选和确定到报废期的废旧固定资产。再如,高校应当推进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评估、审批、公示和处置等相关程序,以简化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此外,高校应建立小型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简化程序,以简化程序对办公座椅、计算机等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

4 结 语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避免账物不符、随意处置、私自占用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高校应当创新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理念、制度、标准和程序等,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卢琇,宋伟.高校报废资产处置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

[2]何维民.关于加强与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

[3]邓健萍.当前本科院校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2(5).

[4]谷家.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国有资产处置[J].财政监督,2012(4).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高校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