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的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2018-04-25 11:40江宝鑫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绩效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的问题愈发严重,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根据2015年颁布的新预算法,要求建立与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以达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绩效。本文从建立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监察内控、资产清查、信息化控制和绩效考核五个方面将固定资产使用绩效融入到预算管理模式中,希望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科学、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绩效;预算管理

Research on Budget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Fixed Assets Using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ies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and budget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resulting in serious waste of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new budget law issued in 2015,it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budget management mode combining with the use performance of fixed assets to achieve dynamic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use performance of fixed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performance of fixed assets into the budget management mod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the asset allocation standard system,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asset inventory,information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hoping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fixed assets;performance;budget management

近年來,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上高校自身专业课程建设及科研力度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也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属于基层预算单位,每年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开展其日常的教学、科研、行政和后勤管理的各项工作。预算管理在全校资金使用、分配、监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高校现有固定资产及新增资产的规模及使用情况,建立与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机制,预算编制基础不清晰

目前,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工作人员对资产的控制观念淡薄、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固定资产账面数据不能反映真实价值。财务部门一般比较注重日常的资产的核算,但相对应的资产日常增加、核销等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导致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另外,财务部门也缺乏完善的月末对账制度,特别是在不同部门间,交流沟通匮乏,没有进行定期盘点核对,账实不符现象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绩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要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但除了规定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不提折旧外,对于固定资产其他三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如何计提、计提年限等并未做明确要求,导致高校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缺乏参考标准,部分高校甚至从来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此造成资产价值虚高等账实不符问题,从而导致学校的年度预算出现偏差,预算工作难于满足资产管理的需要。

(二)资产配置缺乏统筹激活机制,预算编制缺乏依据

目前高校资产的购置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来完成,增强了采购流程上的监督和控制,但是仍然处于以控制增量为关注点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财务部门在年初编制全校资产预算时,通常只是关注本年资产增加的幅度、项目的可行性,但是对学校现有的资产数量、价值、使用状况并未进行详细考量,导致许多高校在决定购置什么资产、如何配置资产时,缺乏统筹存量资产的激活机制。资产的使用部门在报资产购置预算时,立项论证缺乏政策制度支撑,缺少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参与及相关专家二次论证的必要环节,只是上报分管校领导及校长办公会会议讨论批准立项。这种资产配置上的无标准、缺依据、不权威,导致在编制年度固定资产预算时无据可依,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高校固定资产配置时的随意性。

(三)资产使用缺乏共享协调机制,预算管理缺乏统筹执行力

由于目前各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各学院、部门、科研机构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将内部的资产配置情况共享给其他部门,也无法从其他部门了解到他们的现存资产配置情况,导致在提交年度财政预算的时候,各学院、部门往往只能考虑到自己的资产需求,而没有在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上申报所需增加的资产,导致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占有使用不公现象。虽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上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大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只注重资产的购置环节,较多关注资产的增加量,以结果为导向,而忽视现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忽略资产的日常管理过程,而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者的相互关系和长效机制结合缺少一定的认识,缺乏两者之间的统筹执行力,没有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剂和处置等变动过程的动态管理,缺乏对其是否达到预期效应进行有效跟踪,更缺乏资产日常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固定资产使用绩效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我国的重要事业单位,其主要的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规定:“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则指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资产的合理配置”。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固定资产的需求也处于上升状态,加之之前存有的固定资产,对资产在数量、质量、分配、报废等方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重账务处理轻实物管理、资产闲置浪费、监管缺失、缺乏共享机制等显著问题。因此,建立与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全校范围的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资产摸底清查,建立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树立固定资产配置、分配的全局观念,尤其是以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为首,实现固定资产存量与增量的相互平衡、相互优化,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预算管理科学化。

三、基于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绩效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内容

建立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是提高资产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固定资产的配置流程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对本校的现存资产和其使用情况未形成定期的报告信息,导致财务部门在年初做预算时只是将各部门的预算笼统简单地汇总上报,财政经费分配简单化,没有统筹考虑全校的资产配备情况,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内容:一是建立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为根本依据,结合各个省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考同类办学规模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现实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制定配置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办公用房面积分配标准、教学科研用房配置标准、通用设备配置标准、专用设备配置标准、公务用车配置标准,另外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网采购的要单列。相关的资产使用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应标准,结合学院、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申报。财务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全面摸清资产“家底”,针对各个部门提交申报的资产购置、使用、调配申请,要严格贯彻落实财政厅及学校制定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资产价值和预算分配在管理环节协调一致。

(二)建立固定资产监督内控管理机制,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高校应加强固定资产预算执行控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监督内控制度,要以审计监察部门牵头,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对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处置进行全方位监控。审计监察部门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估,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检查资产的使用状况及人为管理方面是否缺失,确保资产经费的使用效益。财务部门要对资产预算按照规章制度把关审核,管理好分配好专项資金,指定专人定期做好资产核对工作及资产购置、调配、处置时的账务处理,使得资产达到预期使用效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精细化权责划分,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审计部门应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充分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长和更新慢的特点及预算管理的要求,合理调配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如因年中临时或突发事项确实需要调整资产预算的,应严格按照学校的预算审批流程报各级审批,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

(三)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活动,提高预算执行率

为了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力度,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定期公布预算执行率,根据预算执行的进度,对高校中现存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仔细核对资产的数量、价值、利用情况、使用年限、折旧与报废情况等,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据实上报审批处理,对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对已经申请报废但是仍然能够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仍在使用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做好台账登记工作。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及时调整账务处理,可对资产的预算内容进行微调,保障资产和预算能够做到账实相符、帐帐相符,保障高校资产和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固定资产与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模式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普及,我们要认识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充分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实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共享平台的建立和使用应遵循开放、共享、有效的原则,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校可以实时掌握校内和校外资产的动态,校内共享可以帮助各学院、部门之间协调资产使用,校外共享可以了解别校资产配置情况,通过与别校进行沟通协商,同样可以做到内外资源共享、资产利用最大化。通过对全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控,能够为财务部门在做年度资产预算时提供关键的基础数据,包括各部门的资产存量、资产尚余使用年限、维修维护费用、是否需更新换代等,通过和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的联网实现信息化管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使用效率,使得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可分析预算申报过程中资产购置是否合理、可行,促进高校资产预算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效能

要发挥好预算管理的指挥棒功能,就要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制定责任归口管理制度,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全校范围的各项资产按照资产配置标准制度、预算管理标准、日常管理规范进行考核,可以细化为资产使用人自评、各学院或部门之间互评、领导随机抽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用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办法,对资产管理优秀的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部门要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并进行二次考核,直至考核合格。通过合理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发挥预算管理效能,满足当前高校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发展。健全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高校资产的管理成效,高校负责人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绩效考评结果的认识,预算分配主要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益,并从资产购置、招标、验收、调配和处置等环节强化各部门的绩效预算观念,激发部门的积极性,对长期闲置的资产积极进行校内调剂,防止闲置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高校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仇为洪. 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究[J]. 经济师,2017(12).

[2]王宁. 刍论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7).

[3]季东. 高校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途径探析[J]. 当代经济,2015(01).

[4]王玉香.公立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5(5).

[5]赵善庆.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失范的治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

作者简介:江宝鑫(198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科研课题(ZJKJ1761)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绩效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