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荣
摘 要: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世界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担任肯尼迪总统的教育部副部长,对教育问题有深刻认识。他认为的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课改的核心,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 构建小组 课堂管理 教学评价 学习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a)-0-02
1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等数学》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经历经验,建构的结果就不会相同,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等,这就需要群体之间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由于扩招等原因,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许多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自主学习难度非常大,但学生又想学好《高等数学》,需要别人能够帮助自己,而老师的精力又非常有限,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取长补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2 支撑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感悟
2.1 初步认识
满堂灌”的课是最糟糕的课,美国权威杂志2005、2009《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动用感官越多学习和记忆越好。我国科学家发现:当视觉、嗅觉等全身多个感知器官一起“调动起来”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烙印”。如一节“满堂灌”的课,学生上课完全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占11%,课后24h知识保持率是5%,那末,那节课学习的内容,保留是11%×5%=0.55%。试想0.55%的知识有多少。什麽情况下保留最多?
此研究指每人在获取知识上,不同的感觉给人们留下的痕迹如上。现在更注重24h后的知识保留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的潮流和趋势!新型课堂应该是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使高低水平学生同时受益。改善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小组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关键。让学生带着自信展示,带着友情展示,脱稿展示、手势展示、声如洪钟展示。教师高水平的导学而不是教学。一节课的环节必须包括:激情导入;心随课动后进入课随心动;来自学生的更好的问题;小组展示。
2.2 业余时间对小组合作理念的深入学习——较深理解
笔者自己在网上搜索了上百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论著,自己也做了很多的笔记和摘抄,山东省教育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微型问题研究百问百答,课堂十忌与对策,所有这些都让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好的教学形式。
2.3 形成自己的理念——坚持实践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更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诟病的有效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由单一知识型转化为知识能力型、知识情感型;精英型转化为大众型;背记式变为体验式;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自己的课堂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动而活是课堂灵魂。学生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收获知识、收获成功、收获自信和快乐。这是笔者现在和将来的一直追求。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只体现5个方面:追问、点评、拓展、提升规律和系统评价。
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把学习思考的方法和过程,把探究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解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小组学习实施步骤与方法
3.1 科学构建学习小组,从分组依据、人数、注意问题三方面加以说明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最基本单元,合理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主要从小组规模、小组成员的角色搭配、任务分工等方面考虑,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学困生,二名是中等生。为保证各项学习任务的有效落实,最好把4人再进行两两配对,还要争取每位成员在小组内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学科,都感觉自己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注意小组成员在行为习惯个性特长方面能够互补;这样异质分组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团队学习的最大成效。同时小组之间的水平要大致相当,以便在组之间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使学生在竞争中有“旗鼓相当”的感觉,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3.2 對组内成员进行精细分工,明确任务与职责
小组长是一个组的核心,他的责任心、素质、能力毫无疑问对整个小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首先要选举责任心强、能管得住自己、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有一定威信、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检查,分配学习任务、均衡组内成员的展示机会、负责上课的纪律、评价组内成员、随时与任课老师联系,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记录员负责检查前置性作业、收发作业,安排作业布置和批阅与周卷;发言人负责本组得分情况与小组展示和大组展示。纪律监督员负责监督课堂秩序,包括发言、倾听等。此外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把关其他成员展示思路、方法。
3.3 确定适当的学习内容
确定适当的学习内容,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反之,问题任务设计得不合理就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求老师在问题设计的难度程度方面要好好把握,问题太简单了没有必要研究,问题过难,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非常有限,探究又会很困难,可能最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为此老师应该在上课前认真研究课标,把握问题的难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争取让问题能够起到作用。
3.4 科学的实施策略
科学的实施策略包括引导组织小组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合作、课后的延伸巩固,教师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时间、及时反思调整等。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刘栋.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8):51-53.
[2] (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 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娟娟.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