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研究

2018-04-25 10:56朱丽丽
青年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习传统文化中华民族

朱丽丽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者。他善于用典、古为今用,如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四顺》)道出为官、从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人民利益;用“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贞观政要·政体第二》)来揭示治国理政需固本培元,增强我们的“三个自信”;引“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官箴》)对为官者提出要求,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由此不难看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们今天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体现出执政者的深谋远虑,品读字里行间,意味深长。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昨天:把握历史演变规律,挖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

忘却过去,意味着背叛。“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有人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强壮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理欲等关系的规定,逐渐显示其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儒、道、墨、法、释诸派的价值原则中取得了自觉的形态。它们既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们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文化追求,又深入了多样的价值理想,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主要体现为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等美好的品德。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观点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又如爱国诗人屈原、陆游,不辱使节的苏武,前赴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鞠躬尽瘁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等,这些典范人格都闪耀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影响深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换而言之,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极其复杂的,优劣并存、长短相依,菁芜混杂,而且往往其长处又恰显示其缺陷。可以说,这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复杂的,决不能径情直遂,只有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纵观历史沿革、横断历史切面,仔细分析,厘清其主流与支流,才能得到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认识,本着扬弃的精神,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精神内核。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视其为一种资源,实现当代传承与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出自己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動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来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我们应当视其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资源,实现当代传承与发展,为今世所用。

一方面,对传统文化应持科学分析态度。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并继承下来的财富,借住它历史才得以延续、进行、飞跃。但是,传统却又并不仅仅扮演一个管家婆的角色,不是一味地保存着并传给后代,应当秉持科学分析的态度,把握时代潮流,将其视为是一种非物质资源,置身于社会现实之中。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刻认清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习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华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和本质联系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依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义利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厚重的历史影响。习总书记频频引用经典,在敬民方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周官辨非·天官》);在为政方面,“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潜书·权实》);在为官方面,“为官避事平生耻。”(《治心经·诚信篇》)“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古格言联);在廉政方面,“公生明,廉生威。”(《官箴》)“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格言联壁·持躬》),等等。为中国政坛带来清新之风,惠及民众,荡涤贪腐,赢得民心,也为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原则。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在强调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把握和科学继承的同时,亦要继往开来,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明天:在继承中促创新、在弘扬中展望未来

随着西学东渐影响的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境遇也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社会文化在精神层面早已突破了传统文化模式的束缚,其前进步伐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相一致。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的复杂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课题。当今中国正在进行深刻变革,尤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鉴往知来,攻坚克难离不开历史启示,为政用权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钙质。把握传统文化未来走向,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强大动力。

首先,要坚守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其次,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关键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之精髓,要抓住根来培元、抓住脉来贯通、抓住核来拓展,“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最后,實现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具体来讲:其一,全国各民族文化认同。“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其二,大中华文化圈文化认同。包括港澳台同胞、旅居海外华侨、外国国籍华人等在内的中华文化圈文化认同。其三,全世界普世价值观认同。既要深入反省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精神和时代价值,又要虚心学习和谨慎吸收西方文化的优长和精华,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回顾昨天的历史,立足于当下,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千年未有之巨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强自信,就一定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猜你喜欢
学习传统文化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