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彦 王新文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策略
互联网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且,“互联网+”环境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宽松的教育环境。然而,受传统高职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仍存在着理念滞后、缺乏实践平台、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途径。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不仅能够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且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意义深刻。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属性特征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创新经验,并获得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并且,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创新创业教师,改进创新创业方法,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体系。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创业机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重视“互联网+”环境对高职学生创业的影响,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高职学生进行创业,将学生的创新创业与互联网发展相结合。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理念滞后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理念比较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具体来讲,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有些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象仅仅是具有创业思想的学生,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二)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然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多为专业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难以开展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外,大多数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校园招聘应对技能、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法律政策、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等,缺乏创新创业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不完善
有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教材选择比较随意,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具体来讲,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来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并选择创新创业教材。然而,专业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深入了解,教材选择和教育计划的制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性不强。另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随意,没有设置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仅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在周末时间,或集中一周时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创新创业课程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应重视互联网的发展,积极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互联网+”理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知道思想。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将创新创业贯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深化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且,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报刊、广播、网络等阵地大力宣传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另外,在“互联网+”时代,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积极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辟创新创业园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高质量教师。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积极聘请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加强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指导,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专业性。并且,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现有创新创业教师的教育培训,引导创新创业教师学习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强化创新创业教师的创业实践,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创业活动,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应重视互联网平台及网络资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互联网技术培训,引导创新创业教师学习系统的信息技术,使创新创业教师能够在教育中自觉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創新创业相关的网络信息。
(三)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优化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改进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重点强调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让全体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全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高职院校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将专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开设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实现创新创业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对接。
参考文献:
[1]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34(05):59-63.
[2]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15(02):1-5+42.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34(02):161-165+278.
作者简介:张会彦(1982—),女,河北衡水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注:本文为2017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名称:“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研究,编号:2017053。